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自先秦萌芽,到两汉兴起,及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相当的发展。其对不仅批评的内容不断深化,批评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其中有口头议论式、序录论赞式、专文专著式等等,特别是还出现了史注式的史评。我国为史书作注的风气,开始较早,至迟在汉代已有马融、郑玄注《尚书》,贾逵、服虔注《左传》,贾逵注《国语》,高诱注《战国策》,服虔、应劭、蔡谟注《汉书》等,但这些史注其内容不  相似文献   

2.
论《史通》的史学比较王守正《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对隋唐以前的中国史学进行了全面的批评、总结。全书展现出富有特色的史学比较方法,从史书撰写外部形式的体裁,到内部组织结构的体例;从史、文的区别,到史书的文字要求;从直书与曲笔,到史家的史德流...  相似文献   

3.
陕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史记论赞辑释》(以下简称《辑释》)一书(计38万字),是兰州大学教授张大可同志继《史记研究》一书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是研究《史记》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的一部有益读物。 一、史记论赞,指《史记》这部巨著中的“太史公曰”。习惯称篇前之“太史公曰”为序、篇后之“太史公曰”为赞。张大可同志编著的这本书辑释《史记》全书的“太史公曰”,其中序论23篇(即十表九序、八书五序、世家一序、列传八序),赞论106篇(即  相似文献   

4.
中国史学批评起于何时?自古以来未有定论。浦起龙《史通通释》序说:“自汉止立经博士,而史不置师,向歆《七略》不著类。至唐千年,人为体例,论罕适归,而史之失咙。”认为唐刘知几《史通》以前,没有史学批评。梁启超说:“批评史书者,质言之,则所评即为历史研究法之一部分,而史学所赖以建设也。自有史学以来二千年间,得三人焉:在唐则刘知几,其学说在《史通》;在宋则郑樵,其学说在《通志》《总序》及《艺文略》、《校谱略》、《图雠略》;在  相似文献   

5.
<正> 史记论赞,系指《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这是司马迁仿《左传》的“君子曰”所创造的史论形式。习惯称篇前之“太史公曰”为序,称篇末之“太史公曰”为赞。《史记》全书,序二十三篇,赞一百六篇。二十三序,即十表九序,《将相表》无序;八书五序,《礼》、《乐》、《律》、《历》、《封禅》五书有序;世家中有《外戚》一序;列传中有《孟苟》、《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货殖》八序。一百六赞,即十二本纪缺《今上本纪》,有赞十一;八书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史学的发展到了刘知几生活的盛唐时期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汉、魏以来 ,历代统治者无不重视史学 ,他们设置史官 ,储备史料 ,修撰史书。尤其是唐太宗贞观年间 ,改组史馆 ,由宰相监修国史 ,更是大大加快了史书编纂的速度。“二十四史”中 ,有八部正史修纂于太宗贞观至高宗显庆年间。据《新唐书·艺文志》所载史部书目 ,已多达 5 71家、85 7部、1 6 874卷。此外 ,尚有 35 8家、1 2 32 7卷没有著录。史学的空前繁荣 ,客观上需要对过去的史学进行一次总结和批评。刘知几顺应了这种需要。在《史通》中 ,他在总结前人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 ,…  相似文献   

7.
史与诗──论中国传统史学的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在诗学及美学中得以充分体现的一些特点,在史学批评中也有反映。对于这一点,我们似乎一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①,我们先看叙事:传统史学叙事的典范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即《左传》中说的:“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②。晋杜预《左传·正义序》,对此作了解释:为例之情有五。一曰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二曰志而晦,约言示制,推以知例……三曰婉而成章,曲从义例,以示大顺……四曰尽而不污,直书其事,具文见意……五曰惩恶而劝善…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中国史学批评始于唐代刘知几《史通》。如杨东纯著《中国学术讲活》说:“刘知几是中国史学批评的初祖。”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史通》不是“横空出世”的,在它之前,古代史学批评曾经有过漫长的萌芽与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9.
一、史学史对历史学家的存在与本质的掩盖在中国古代史学上,从孔子开始,关注历史学的道德素质和人格培养就已经成为一个令历代史学家不断思索的问题。孔子曾高度称赞不畏权贵的晋国史官董狐是“古之良史”。①孔子又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怒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②即使我们不把这个“左丘明”看成是《左传》的作者,我们也有理由认为,这段话也必定与史家的人格修养有关。而《左传》则以肯定的语气表彰了董狐、齐国大史和南史的直书精神。“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末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  相似文献   

10.
《阎宗临史学论文集》序姚奠中我国古代最早谈及海外情况的,当推战国齐国的邹衍。司马迁在《史记孟荀列传》中记邹衍的言论说:“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乃有太瀛海环其外。”这些话的根...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史传》篇集中了刘勰主要的史学思想 ,刘勰受到了先秦两汉而下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并且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运用和发挥 ,成为其文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刘勰的历史观念、史学主张以及他对史书作用的认识和与此相关的史学批评观念等方面。因此对前代史学对于《文心雕龙》的影响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有助于进一步领会和理解刘勰思想中的历史主义研究方法和疏通今古的理论气度。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学者看来,世界上对历史学进行系统批评的第一人,是唐代的刘知几。实际上,事实远非如此。先于刘知几四百多年的罗马哲学家琉善著有《论撰史》,在史学批评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参见拙文《论琉善的史学批评思想》,载《史学理论》1989年第3期)。即便在我国,刘知几也算不上史评的第一人。比他早出两个世纪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就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史学批评思想。我们不能说,有了史学就有了史学批评。史学批评是史学在一定程度上发展的结  相似文献   

13.
九尾白狐与中国古代的祥瑞观傅军龙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云:“狐有黄、黑、白三种,白色者犹稀。”《山海经·大荒东经》云:青丘之国“有狐九尾”,郝氏义疏曰:“九尾狐其色白也。”可见九尾狐、白狐实皆一也,故史书或称九尾狐,或称九尾白狐,或略称白狐。隋唐以前,...  相似文献   

14.
(一)纵览历史,环顾现实,现代史学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以至于其面貌全部改观。我们面临着史学的统一体消失在学科的多样化之中的事实。史学史告诉我们:奴隶社会的史学主要是战争史,西方史书如《希波战争史》,《伯罗奔尼撤战争史》、《朱古特战争史》《高卢战记》、《内战记》、《远征记》等直接用“征”、“战”名题,我们从此便可知晓其内容之大概。即便是色诺芬的《希腊  相似文献   

15.
刘开军 《江海学刊》2014,(3):157-165
晚清报刊上的史学批评文献主要包括商榷型专文、史书广告和新书评介三种类型。商榷型专文多出自史学精英之手,它塑造了晚清史学批评史的主要脉络,引领了史学革命的风潮。史书广告在商业宣传之下仍透露出较强的史学批评信息,是史学常识与史学思想在一般知识阶层中的延伸与扩张,更是一座丰富的史学批评资料库。新书评介的第一属性是学术批判。晚清报刊设置这一栏目,使得新书评介跻身于和经济、学术、教育、军事诸栏目平等的序列,为史学批评创造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舆论空间。报刊凝聚了清末史学理论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史学争鸣的平台;还加快了史学批评的传播速度,缩短了批评者相互回应的周期,同时也为史学批评印上了清晰的时间印迹。  相似文献   

16.
唐代刘知几的《史通》,对古代到唐初这个时期的史学(实际上主要只在史官、史书方面)源流演变作过某些扼要的評述;金毓黻在《中国史学史》中称之为中国“史学史之滥觴”。宋代郑樵的《通志·总序》和章学誠的《文史通义》一书中《論修史籍考要略》、《史考释例》等文先后对过去的史学有过不少精辟的評述。这些都极有助于我們对古代史学发展的历史的认识,給后来中国史学史的研究留下了宝貴的遺产。但是中国在古代一直沒有形成史学史这个专門的学問。到近代,就现在所见到的材料看,有关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論述,較早的是发表在1905—1911年的綜合性月刊《国粹  相似文献   

17.
历史真实与叙事史书文采之间的矛盾,是涉及史书撰写的一大问题。如果史学中人能自觉地去优选“正史”、野史笔记和诗词曲赋三大文献类型中那些“真实”与“文采”融为一体的材料,将它们在史书中用活用好,将会极大地改善和增进史书文采。这对于实现史学社会功能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语·公冶长》上记载:“宰子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情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关于“昼寝”一词,古今注辩者多解为“白天睡觉”,意思是宰子白天睡大觉,孔子很生气,说他象朽木一样不可雕琢,象粪土似的墙壁粉刷不得,连批评也不值得人批评了。初读《论语》总觉得孔子的批评太过了,学生偶而白天睡一次觉,也不应该把他说得一钱不值,不堪造就。昨翻周亮工《书影》,始知“昼寝”尚有别说,自以为旧疑可释;引以示有同疑者。《书影》引乔文衣话曰:“经书中鱼亥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纪传体史书发展的影响朱政惠纪传体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关于纪传体的产生和发展,史学工作者颇多研究,一般都从历史背景、社会功能、技术手段等方面,剖析其所以产生和所以成为历代史家欢迎的原因。以《史记》为例,有论者谓:“这与当...  相似文献   

20.
在《史通》的理论体系中,包含着许多史学批评范畴。何谓范畴?列宁指出:“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史学批评反映着人们对史学研究的认识,在这个认识之网中,有许多范畴之类的网结。换言之,史学批评范畴就是人的思维对史学研究的一般的和本质的特性、层面和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史学批评的最一般规定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