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领域的重大课题。在研究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稳定问题时,应该从分析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出发,探索从不稳定转向稳定的条件和途径,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稳定机制做准确的把握和精当的分析,并提出提高机制效能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3.
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稳定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必须保持政治稳定 ,而良性的政治稳定机制必须具备制度保障、动力保障和社会保障。政治稳定的制度保障要求有一个具有较强包容机制的政治体系 ,使各种政治主体遵循统一的政治规范 ,同时建立合理的权力制约机制。政治稳定的动力保障是政治体系的吸纳和分配机制 ,政治稳定的持久性和生命力取决于政治体系的自我更新。政治稳定的社会保障是政治体系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机制 ,包括输入机制和输出机制。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发展到 2 0世纪 80年代 ,在经历了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危机等多种磨难以后逐渐认识到 ,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发展问题 ,而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政治问题。只有选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模式 ,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才能实现政治系统的持续稳定。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既存在着由于经济落后和长期贫困带来的环境问题 ,也存在着现代化本身引发的新的环境问题 ,因而使得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态环境压力。所以要确保我国政治的稳定 ,必须全面地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5.
6.
7.
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相结合,是改革开放的一条基本经验。当前,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发展差距、利益分化、腐败问题等以及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和新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都影响到小康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加强利益整合与疏导协调,加强上层建筑的变革和生态文明及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过二十多年的渐进式改革,市场化的力量开始渗透到中国社会各层面,因利益分化和整合产生的不平衡而引发的社会性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中国的稳定问题引发多方关注。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社会契约型稳定机制难以为继,社会颓丧与高流动性、低制度化结合而产生的直接威胁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加等,是影响中国当前政治稳定的深层次的制度性因素。对此,应当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构建转型期的中国政治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9.
现代政治稳定的创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政治稳定是指政治系统被动地维护或重复政治秩序的绝对稳定,排斥变革与创新,缺乏新陈代谢和吐故纳新的创新能力;而现代的政治稳定是指政治系统能够灵活地调控系统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环境的突变,使政治秩序始终保持良性运行机制,追求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使政治处于动态的和谐状态。因此动态发展的政治稳定将成为当代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政治发展目标。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要实现这一政治目标,必须科学选择其战略机制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再一次把人们的目光汇集到大自然中。必须在经济的发展中投入一种人文关怀,不能单纯地为了发展经济而损害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不可或缺的根本理念,是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有必要从政治学的背景出发,研究生态环境与政治的内在关系。新的政治观念必须包含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现阶段的中国来看,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重要发展的理念与发展基本要求,而政治可持续发展则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唯有实现政治可持续发展,方可为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政治民主化作为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灵魂和基本原则,其内容的有效实施,为政治可持续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基础。政治民主化对政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从根本上遏制公权私用的现象;促进社会的整合;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奠定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2.
政治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历史进程,是一个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同时得以推进的进程。无论是通过主观规划与设计所推动的一国政治发展,还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政治发展,之所以形成种种差异或采取了不同的政治发展模式,主要在于其生存的生态环境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物质生产方式与水平、社会传统、文化习俗、民族构成等,这些都是政治的生态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对政治的形成、变化、发展产生影响;同时,政治一旦形成,一旦通过其特有的力量作用于社会乃至作用于自然,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改变着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所以,一方面,基于特定的国情基础来构建一国的政治体制,是政治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律;另一方面,合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来促进一国的政治发展,也是需要遵循的基本原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那些共通的、普遍的政治文明成果主要包括:属于政治原则方面的,如"人民主权"原则以及基于这个原则的一些价值和理念;属于政治精神方面的,如国家治理中的"法治精神";属于政治技术方面的,如不同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共同问题的解决手段。当然,正确区分政治发展中的合理借鉴与向别国输出政治价值和制度这两者之间的原则性差别,在当代国际政治领域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生态与政治的联姻推动着生态政治的形成与发展。生态政治的重大价值追求是生态安全。生态安全观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安全观的新安全观,也是一种新的政治观和新的人权观,对于政治价值观、政治结构、政府职能、政治稳定以及公民社会的建构都具有重要影响。执政党的生态执政观、生态型政府建设、生态型公民社会的培育,是推动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生态安全理念建设、生态安全制度建设以及生态安全行为建设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推动着生态安全保障型社会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生态学视阈中的政治文明是一个系统的多维的结构。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不仅要研究政治文明的"内生态",即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三维结构及内在统一,也要研究政治文明的"外生态",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精神环境,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和生态化目标。 相似文献
15.
权威政治是当前俄罗斯基于特殊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所确立的一种政治结构模式。目前,权威政治发挥着其在转型社会中应有的有效性,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长远看,向民主政治转型是其必然趋向。本文结合俄罗斯政治现实,深入分析推动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探寻影响俄罗斯政治发展的积极性因素,明晰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6.
17.
陈立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1):14-17
生态文明的状况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产生着很大作用,而我国目前的生态状况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发展文明观从“经济文明观”转变为“生态文明观”,生态状况发生了很大改观,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实施新型的“生态文明观”,建立新的社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徐岩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5):27-2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是建立在付出巨大环境代价基础之上的,由此产生的生态危机正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日益成为我国国际和国内政治正常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全球化的今天,生态与政治的关联性变得更加紧密。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生态危机问题,推动政治发展的生态化转向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