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一般而言,公信力指的是政府得到公众信任的力量和能力,它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监测结果显示,目前社会公信力下降导致的信任危机,以政府、专家及媒体最为严重。信任危机的存在,增加了社会管理难度,提高了社会交往成本。特别是政府信任危机的蔓延以及对领导干部的质疑,对人民群众而言,是降信心、伤感情,对领导干部而言,是丢信誉、损形象。因此,如何提升领导信任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3.
公信力属于社会评价术语,指个人、团体或事物获得公众认同、信赖的情况.管理者公信力是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以个人素质、工作能力、团队表现赢得下属和社会认可、信任的程度.管理者公信力的大小与管理者或整个管理团队的素质、能力和表现呈正向关系.素质、能力表现好,管理者的公信力就大;反之,公信力则小.  相似文献   

4.
<正>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单位,干群关系日益恶化,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越来越低。为了维护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中央提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规范领导干部用权行为,严格要求领导干部依法用权。如此一来,领导干部的"舒适度"下降,"当官不作为"的现象有扩大趋势。因此,如何找到领导干部"舒适度"与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平衡点,既"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引导领导依法用权、规范用权,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又能充分促进领导干部发挥积极性,做到造福一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是否作为、能否全面履行公共责任的质量和获得公众认同的情况,反映着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随着网络媒体对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加深,其对政府作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政府可通过网络媒体的积极影响,来抑制其消极影响,提高其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关系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直接影响着政府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文章以地方基层政府为例,总结了基层政府在转变工作态度和方式方法,提升公信力上的经验探索,分析导致公信力降低的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具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共建的能力,又要切实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共建的成果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共建共享”重要论断的提出,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具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共建的能力,又要切实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共建的成果。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今后不仅应具备领导经  相似文献   

8.
为群众办实事既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领导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为群众办实事如何办好,办得有章法,这里面有很深的学问。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辩证考虑。办实事,既要投入钱物,又要投入感情。为群众办实事,有人觉得只要舍得拿钱给物就行,没必要投入什么感情。其实,这是为群众办实事的误区。实践证明,既拨钱出物,又投入感情,不仅是群众的需求,也是领导干部自身的需要。说是群众的需求,是因为群众的所喜所忧、所盼所求需要向领导干部倾诉。说是领导干部自身的需要,是因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  相似文献   

9.
人民群众的"脸色"是领导干部工作情况的"晴雨表",他们的脸上阳光灿烂,表明你的所作所为群众是肯定的;相反,他们"脸色"很难看,说明你的工作群众不满意.人民群众的"脸色",也是领导干部形象的"显示器",领导决策水平的高低、自身行为的对错、处理问题的偏正,都能从人民群众的"脸色"中反映出来.所以,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会看上级领导的"脸色",正确领会上级意图,还要会看人民群众的"脸色".  相似文献   

10.
领导文化是由领导者在领导活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领导价值观念、领导思维及行为方式、领导态度和作风等构成的,并得到领导者的普遍认同和共同信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公信力和影响力.领导文化是领导干部树立威信,凝心聚力,带领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精神力量,需要每一位领导干部去精心培育和共同遵循.  相似文献   

11.
会说“土话”.这里的“土话”是指群众的地方语言.“土话”反映群众心声,凝聚群众智慧,一个地方的土话乡音是贴近群众生活的催化剂.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学会说“土话”,就等于掌握了联系群众的“通行证”,是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试想一下,如果一名领导干部在传达党和国家的政策、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时候,习惯于讲官话套话,势必就会拉远与群众的距离,得不到群众的认同,工作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2.
所谓"人气",本文指的是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威望.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人气"应该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群众的认知程度、群众的信任程度、群众的支持程度、群众的赞扬程度.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是其道德风范、知识修养、心理素质、仪态风度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权力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力.有人格魅力的领导才有感召力、凝聚力和亲和力,才能成就事业.领导干部要提升人格魅力,最基本的就是要把握好做人、干事、为官之根本.领导干部只有讲人品、有真知、善笃行,才能树立领导威信,才能得到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从政的道路也才会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4.
1.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思想道德,是我们党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重要法宝.干部的思想道德对全社会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但是,有个别干部在思想意识上存在着问题,他们说一套做一套,当众一套背后一套,给群众留下口是心非、琢磨不透的印象.你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怎样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要“接地气”,这是一个形象化的表述。意指领导干部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一言一行要体现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风格。只有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够永葆政治本色,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获取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领导干部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担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也经常面临更多的角色冲突。能否善于处理角色冲突,是衡量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也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笔者认为,领导干部主要应处理好以下五种类型的角色冲突。一是要处理好自我认同角色与群众认同角色之间的冲突。此种类型的冲突是领导干部在执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自我认同与群众认同存在矛盾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俗话说:“一人难称百人意。”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在思维方式、理论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  相似文献   

17.
"消极腐败的危险,正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深刻指出.根据近几年各报刊的披露和有关部门公布的情况,每年查处的贪腐官员都在十万人以上.特别是党内高级领导干部频频落马,如胡长清、成克杰、陈良宇和最近的薄熙来等,其颠覆了党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好形象,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正日益动摇着党的执政根基.  相似文献   

18.
乡镇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如何,直接关系着乡镇经济的发展状况和社会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因而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素质和工作水平,使其能善于解决本乡镇实际问题的同时,还应要求乡镇领导干部自觉澄清几种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作风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理想信念、宗旨意识问题,是一个政治立场、政治本色问题,改进作风是领导干部的一项重大政治责任. 干部作风连着党心民心,关系人心向背.一个干部,心系百姓,艰苦奋斗,群众就会赞许你、追随你;不务实事,甚至骄奢淫逸,群众就会疏远你、痛恨你.干部队伍作风,体现的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形象,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1940年,陈嘉庚到重庆,蒋介石请他吃800块大洋一顿的豪宴;在延安,毛泽东用自己种的蔬菜和邻居送来的一只母鸡招待他.他当时就断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得天下者,共产党也".纵观古今中外,一个朝代、一个政党,最终失去民心、丢掉政权,都是从作风腐败开始的.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同人民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汇聚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无不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领导干部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不仅要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亲力亲为,在生活中更要注意个人形象,做好表率作用。但是,一些领导干部却对自身的独特性产生了错误认识,不是严于律己、亲民爱民,而是认为"当官的"就要高于人民群众,追求高消费、高物质的生活,言行举止多有不当,甚至出现藐视人民群众的言行。周恩来同志是我国的开国总理,他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在生活中艰苦朴素、严于律己,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当代领导干部借鉴和学习,周恩来精神对当代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仍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