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主要对《老乞大》四种版本中方位短语作状语的语义指向进行共时和历时层面的描写与比较分析。以此来看元明清三代方位短语作状语时语义指向的发展面貌。《老乞大》中方位短语作状语的语义指向主要有前指、后指和隐指三种情形,其中状语在语义上大多数指向谓语中心语。状语指向宾语时发展相对稳定,但在元明清各时期的共时层面上后指宾语较前指宾语呈稳步上升趋势。状语指向主语总体趋势下降,但在元明清各时期语义指向主语经历了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各时期的语义指向都有少量的隐指、双指,这符合语言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2.
动结式中补语的语义歧指现象主要包括补语语义既可以指向施事也可以指向受事、补语语义既可以指向受事也可以指向工具、补语语义指向受事既可以表示结果的实现也可以表示结果的偏离等三种情况.动结式中补语语义歧指现象与动词的自主性等多方面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3.
语句由事件本体主旨词汇与语句内其它轴组合词汇依语义关系而构成。句内词汇间语义相关性有种属和关系两类。两类语义相关性表现为:主旨词汇意义指向管束轴组合词汇句内意义;轴组合词汇依主旨词汇语义指向相互管束彼此语义。其相关性形成语义网。本体主旨词汇是网的“纲”,轴组合词汇是网的“目”,语义网行使对网内词汇的语义管束。分析语义网的类型和语义管束,是研究语句结构、词汇意义界定和翻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焦点、语义联项与“不”的语义指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具体考察"不"的否定义的表现规律,认为在"不"字否定句中,说话人着意要强调的焦点成分就是"不"的语义所指成分."不"的语义指向有很大的灵活性,它的确定往往需要语义联项的共同参与.在语境清楚,逻辑明晰的情况下,语义联项常可以隐含.因此,即使是以语法形式或语境表明"不"的语义指向的句子,也可以从具体的语境中离析出语义联项来.  相似文献   

5.
“也、都、只”排序属于多项副词排序中的一个具体问题,一般认为与语义辖域和语义指向有关。用大规模语料来验证,语义辖域可以解释大部分的用例,但不能解释“都也”和“都……也、只……都、只……也”词序。语义指向可以解释大部分的“都只”用例,但不能解释“都、只”指向同一对象的用例,同时“也”的语义指向有较大分歧,难以作为排序依据。语义赋值是指词的具体化,是成句的基本要求,词语排序以保证赋值关系清晰明了、认知处理简单省力为原则,所有“也、都、只”用例都能满足这样的要求。此外,“也、都”词序还受到句法语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дорога"在俄罗斯观念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有着多层次、多成分的结构,从而构成了当代俄语中的大量词汇语义单位。从基础认知层面着手,整理了"дорога"观念的阐释层面中的语义构成的某些特点,同时也分析了构成这一观念的结构关系,阐释了这些结构关系所反映的以意识指令形式出现的观念的一些基本特征,可以使我们从概念的类型化角度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要素。  相似文献   

7.
日语中,"のだ"句的语义特征更多地体现在语用层面上。表达说话人根据既定的前提做出自己的判断或说明,或者表达说话人向听话人提示某种事态的语气。通过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上下文的联系、双方共有的信息量等语境来体现各种语义。还具有强调某成分或者提示说明焦点的作用,弄清强调语义的指向和否定语义的指向是辨析语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方式介宾状语是动作行为实施的样式或状态,是其动作行为自身的一种构成因子,它应具有[+外现性]和[+融谓性]两个语义特征;它所出现的"PX+VP"结构当能转换为"显现VP之行为的是X"和"X是VP所采用的态式/样式"两种形式。根据语义功能,方式介宾状语可进一步划分为"行为手段"、"行为载体"、"主体情态"三种类别;不同次类的方式介宾状语,其语义特征、抉择的对象及其语义指向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研究现代汉语副词语义指向的计算机识别,是从语义入手探索句处理的一个尝试。我们提出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地利用海量语料,详尽考察现代汉语副词语义指向的不同情况,探寻不同语义指向的约束条件和机制,并对其进行形式化的描述,然后构建计算机自动处理策略和流程模型,编写程序,使之在计算机上得以实现。据此,我们以否定副词"不"为样本,全面探讨了其语义指向的各种情况,构建了计算机自动识别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10.
功能义素与概念义素的有向性以及语义组合中的不同作用造成了语义组合中语义指向的复杂性。与功能义素相关的语义指向称为功能指向,与概念义素相关的语义指向称为概念指向。最基本的功能指向称为功能元指向,最基本的概念指向称为概念元指向,它们是各种复杂语义指向的参照。受语用因素的影响,功能指向与概念指向相互之间以及与元指向之间会产生正指、反指等多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存现句后续成分主要有5种结构类型:兼语结构、连动结构、状心结构、紧缩结构和后置定语。不同结构类型的后续成分在语义特征、语义关系和语义指向上有差别。语义特征主要表现在存现宾语NP和存现动词上,语义特征不同,NP与存现动词和X的语义关系有差别。结构类型不同,存现宾语NP与后续成分X的语义指向也不同,有单向和多向、单指与多指之分,其中紧缩式后续成分还可能因语义指向不同而形成歧义。  相似文献   

12.
"快要"的语义特征主要表现为短时性与客观性,"就要"的语义特征主要表现为促发性与主观性。二者在语义特征上的差别是造成其用法差异的根本原因,其与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了"的共现情况为其语义特征提供了有力的形式验证。"快要"作为时间副词的稳定程度要高于"就要",但其主观性程度却远远低于"就要"。  相似文献   

13.
在"不"字否定句中,说话人着意要强调的焦点成分就是"不"的语义所指成分。"不"的语义指向有一定的灵活性,它的确定往往需要语义联项的共同参与。即使是以语法形式或语境表明"不"的语义指向的句子,也可以从具体的语境中离析出语义联项来。因此,除非语境清楚,逻辑明晰,"不"就有可能因语义指向失控或不明确而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14.
概念认知系统贯穿从原型、图式到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的整个过程,影响着语言各个层面的认知和习得。从词汇结构和语义入手,探索词汇表征下的概念认知机制,搭建从原型到图式再到心理空间的概念整合认知框架,借以培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促进词汇习得和语言能力的整体提升。研究发现词汇范畴包括了与词汇相关的概念层、语义层和表征层。语义基于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汉语副词“果真”语法特征的基础上,考察了“果真”的语义、语义框架及语义指向。认为语气副词“果真”是表示推断语气的,推断的结果可能与所说所料相符,也可能不相符,在语义指向上不仅可以指向所修饰的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指向整个句子。  相似文献   

16.
比喻的延伸形态语义可以指向本体或喻体,也可以同时指向本体和喻体。该文根据语义指向对延伸形态进行归类,并分别探讨了各类延伸形态在比喻句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语义指向研究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也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总的来看"语义指向研究虽然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但较多的是现象分析,较少归纳规律;较多的是个别分析,较少系统考察;面向应用的更少,很少见到针对自然语言计算机处理的语义指向研究"。赫琳教授的新著《现代汉语副词语义指向及其计算机识别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以下简称《识别》),立足于本体,将本体研究的成果应用到计算语言学领域,既深化了语义指向的  相似文献   

18.
汉语的方式状语可以变换成定语。这一变换的语义根源是方式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句子中的施事或受事。但这种变换要受到语义、结构和表达上的制约。方式状语变换成定语后。在语义特征等方面表现出一系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来研究东北方言,给方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东北方言"整"被认为是东北方言中的万能动词,其语义变化无常。主要从静态,状态和动态三个范畴对"整"语义进行划分,并对其相关的义项进行阐述。并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隐藏在东北方言"整"背后的认知机制和语义扩展规律及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句法分析时运用平行分析法和普遍语法的移位理论将"动词+时量/动量"和"动词+名量"进行了比较,在平行分析法中通过介入"把"字分析得出两者的不平行,由普遍语法的移位理论分析得出"动词+时量/动量"的变换形式仍为述补结构;语义分析中运用了语义指向和语境理论对"动词+时量/动量"和"动词+名量"进行分析后,发现两者的动词的语义指向有所不同,从而得出"动词+时量/动量"应为述补结构,把"动词+时量/动量"和"动词+名量"放入语境中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动词+时量/动量"为述补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