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求》2006,(6)
近年来,番禺区以建设广州市现代化新中心城区为目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确立了“稳一产、优二产、促三产”的发展思路,坚持促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实力。农业按照“稳粮、减蔗、控蕉、增菜、扩花、优鱼、调牧”的思路调整生产结构,培育花卉、蔬菜和水产养殖等优势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向产业化、机械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工业确立了“优二进三,内优外联,突出重点,建设先进工业强区”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工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  相似文献   

2.
连华 《社科纵横》2014,(5):70-73
从兰州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入手,文章分析指出,当前兰州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城市建设用地围绕"两山夹一川"呈带状组团发展、城市中心从"一个中心"到"两个中心"再到"三城"的发展变化、城市轴线正在从"山-城-水"到"水-城-山"的变化中。对此,文章结合这些特征提出了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兰州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7月25日至27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计划委员会、广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广州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广州市社会科学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广州市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理论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和广州地区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广州市副市长王守初致开幕词。中共广州市委书记高祀仁作了题为《增强和发挥广州中心城市功能,为建设现代化珠江三角洲而努力》的讲话。 高祀仁在讲话中说,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战略规划,对广州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从国际的经验看,“高度聚集”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基本上属于扩大外延为主的粗放模式,社会分工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建设,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经济质量提高,“高度聚集”的要求会更加强烈,中心城市的作用和功能也将日益增强。因此,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心城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制造业转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的实施,对黑龙江制造业在区域定位、发展模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黑龙江制造业必须以建设东北亚制造业经济枢纽中心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的装备制造业中心为目标,在制造业区域定位、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方面完成转型。积极推进黑、吉、辽三省区域制造业经济一体化;以打造“东北亚制造业经济枢纽中心”为目标,推进东北亚及国际制造业经济开放与合作;以装备制造产业为核心,依托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建立纵向延伸,横向连接的集群发展模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立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沿海经济,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这使丹东代表团的各位代表备受鼓舞。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朱绍毅说:“这一论述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丹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进一步坚定了要把丹东建设成为中国东北东部现代化沿海港口城市的新的城市发展定位。”朱绍毅说,丹东是一个既沿边亦沿江又沿海的城市,从辽宁省委提出要实现辽宁省全面振兴,特别是要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这两个机遇开始,丹东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发挥好沿边沿江沿海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6.
建设港口城,即把丹东建成东北东部现代化沿海港口城市,这是丹东市委、市政府贯彻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把对外开放作为牵动丹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战略方针,总结历史经验,分析丹东生产要素构成特点和区域位置所提出的新的城市定位。为此,市委、市政府于今年四月决定设立临港经济区。将该区作为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先导区、先行区,先行一步,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该区范围东起鸭绿江大桥、西至东港沙坝河、北至201国道、南到鸭绿江边和黄海岸边,区域控制面积为228平方公里。临港经济区的设立,将整合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东港和前阳经济开…  相似文献   

7.
上海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式与促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佩琪  陈挥  陈铿 《社会》2004,(4):38-39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逐渐由“单位”转向了“社会”,社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既是人们生活的中心,也是人们日常文化活动的中心。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首先,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基层政权的需要。其次,是应对加入WTO、文化开放所带来的挑战的需要。最后,更是强化城市软件现代化建设、提高市民整体素质的需要。正是由于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全国各个城市的地方政府普遍加大了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图在区、社区、小区三级构筑社区文化服务的体系,扩大居民对于社区文化的参与和社区认同感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市化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朝霞  孙琪 《探求》2012,(5):12-19
从文化和生态美学的视域来看,实现人与自然协调相处、和谐共生是打造生态城市、建设幸福广州的题中应有之义。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就是要构筑以花城绿城水城为特点的生态城市,美化优化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城市环境。在新时期,广州要重视挖掘、继承、转化岭南文化传统的生态精神,努力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9.
商业作为商品流通的国民经济部门,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生产与消费的桥架和纽带,是实现商品剩余价值的必需过程,它的发达也是城市建设现代化和经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东京作为日本政治中心和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城市,也必然促成商业活动的高度发展。归纳起来看,东京都内的商业区主要分两大模式,即集中建设的商店街和分散存在的中小型商业网点。商店街一般都建在闹市区,它与工业区相隔离,但与文化和居民区相毗,并独占一条大街形成商品集散与分流的中心。从大的方面看,商店街可分为四大  相似文献   

10.
略论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城 《探求》2000,(2):13-15
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力、吸引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引自黄华华同志《广州日报》1998年8月对日刊发的署名文章),是广州跨世纪的奋斗目标,也是全省力争在下世纪初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广州提出的更高要求。认清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其综合优势,加快发展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中心城市是劳动分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心城市”这个概念早在100多年前已经出现,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曾使用过,但至今未有统一的定义。综合多数论述,中心城市一般是指在城市化过程中,一定区域内城市群中能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