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命的支持系统.人类从大气层中获得呼吸所需的空气,从水环境中获得满足各种生理功能所需要的水,从动植物群体中获得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等,而土壤和地质环境是这些物质在动植物生态系统中为其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的重要基础,它所形成的土地资源是一个由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岩石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也是人类过去和现在牛产劳动的产物.因此,土地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土地和土地资源 土地是具有一定地理空间(经度、纬度、高程),以土壤为基础,与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水文地质条件,表生地球化学因素、自然生物群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包括了众多子系统.1972年在荷兰瓦格宁根召开的关于土地评价的专家会议认为"土地包涵着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基础地质、水文和植物.它还包涵着这一领域范围内过去和目前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以及动物就它们对目前和未来人类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评价纲要》指出,土地包括影响土地用途潜力的自然资源,如气候、地貌、土壤、水文与植被,它包括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结果.石玉林强调:"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可分为表层、内层和底层.包括地形、土壤、植被的全部,以及影响它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表层岩石和作用于地表的气候条件."所以,土地是指自大气的对流层的下部,下至地壳一定深度的风化壳空间内的有关自然要素与人类劳动成果的综合体.一般更偏重于自然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世界土地资源及经济发展状况入手,比较了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并分析了影响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因素;指出土地资源的自然环境、自然丰度、自然区住等自然因素和人口、经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经济结构,集约化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外来物种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相似文献   

5.
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与我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以空间集中形式开垦自然以便进行生产和消费的载体,城市化就是人类高效利用土地的方式。城市土地不只是土地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砂石土资源的经济法律特征及其对矿产规划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居于重要的基础地位。砂石土资源是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法律属性,是石山地区的重要资源,其开发管理对石山地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意义重大,也是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和高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发育的重要自然资源。因此,本文着重讨论砂石土资源的经济、法律属性及其对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影响。  相似文献   

8.
土地承载人类,人类依存土地。这个辩证关系早为人们所熟知。早在17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就说过“土地是财富之母”。19世纪初叶,革命导师马克思也曾经撰述“土地足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劳动对象,是不能再生的,也是不能移动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础”。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国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第43条明确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资源与人居环境是一个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题,是一个绝对主旋律的话题。资源与人居环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人类将资源的积累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物质基础,人居环境的尽善尽美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目的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已超出了地球的承载力。无奈的反抗是必然的,温室效应、土地沙化、水源枯竭、大气污染、地质灾害、物种减少等都能给人居环境以重创。可见,要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有资源与人居环境的循环递进。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法的诞生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人类的生产过程中,控制废气物的产生,建立起反复利用自然的循环机制,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中去,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循环系统经济体系就是将环境与经济结合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作为生态资源之一的土地资源,在进行综合整治过程中,必须服从自然生态规律,确保自然资源持续再生,实现经济发达、生态优良、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2 生态文明与土地综合整治 2.1 相关概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种种结果组成的生态系统.土地综合整治,就是调整人与地的关系,确保资源再生,满足社会发展对资源的持续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土地承载人类,人类依存土地.这个辩证关系早为人们所熟知.早在17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就说过"土地是财富之母".19世纪初叶,革命导师马克思也曾经撰述"土地是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劳动对象,是不能再生的,也是不能移动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土地资源的固有属性相悖,形势令人担忧。我国每年人口以1000万的速度递增与耕地以数百万亩的速度递减的事实,激化了某些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土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污染、退化严重,危及到整个生态系统。我国土地资源的严峻形势,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瓶颈”,迫切需要寻求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有利于资源环境持续发展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道路。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研究为此提供了解决途径。当前,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主要围绕土地持续利用的内涵与目标、土地可持续…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土地总量丰富,人均量少,后备耕地不足 根据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现有各类资源利用程度,全国96000万公顷土地资源,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亚洲面积的1/4,居世界第三位.已利用与可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居民点及交通工矿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4.7%;暂时难以利用的土地,包括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岩石裸露地、珊瑚礁等,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5.3%.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的清查数据,我国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的总面积,约占土地清查总面积的9.5亿公顷的68.95%,印度占84%,美国占87%,中国农用土地比重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5.
以现试行的"双评价"技术方法对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时,往往出现评价出的农业生产适宜与城镇建设适宜用地重叠,难以支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受启于具有"自然的经济体系"之誉的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共源关系,运用基础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原理,厘清土地覆盖资源供给与土地利用需求的多对多关系,解译出对土地覆盖资源利用的五大原则,提出"以追求正外部性为准则,以反映自然生态状况的土地覆盖资源供给和承载人类社会需求的土地利用之间的供需均衡为目的"的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自然经济学路径,以保障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能充分发挥土地覆盖的生态功能,并在"产权"清晰中可持续管理运行。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是人类集中、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空间资源和智力资源,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土地调查的有效实施,根据《土地调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  相似文献   

18.
土地,被卡尔·马克思称之为"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资产,是人类一切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不断的对自然社会的开发和利用资源,为了发展经济不停的破坏环境,今天,自然社会开始报复人类,我们是时候考虑保护资源环境,同时对于资源环境的保护我们也要辩证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出现粗放利用的现象,并且人地矛盾凸显[1]。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土地利用过程中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资源的不均衡利用,而土地资源的均衡利用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土地是一个综合经济-社会-自然的复合系统,土地利用效益可以反映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程度。为实现区域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均衡发展及落实“生态文明”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