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娥子是我家的小保姆。 在小娥子之前,我家用过十二个小保姆,小娥子是第十三个。 小娥子来我家的那天,下着雪。她披着一身的雪花,出现在我的面前。事先,我已经从推荐她的人那儿,了解了一点她的情况,知道她家挺贫困。我打量小娥子,看到她的头上扎着红头绳,可以想到,这是为了出门,特意扎上的。黑黑的头发,洁白的雪花,鲜亮的红头绳给我的印象十分强烈。接着,我注意到了她的衣服,上衣好点,裤子上有几块醒目的补丁。她站在我的面前,脸上的神情局促不安,连手脚也显得慌张。 小娥子来到我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我把小娥子领到卫生间,打开热水器,让她洗。然后,给她从里到外换了身衣服。如此,我面前的小娥子一下子变得清清爽爽,利利索索。从这个时候起,自然而然地我喜欢上了她。 小娥子心细。她的这个长处,我很快就发现了。小娥  相似文献   

2.
3.
非农产业发展与回族村庄的小康建设--单家集实地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单家集回族村的地理、人文与历史状况进行了描述,并着重对该村非农产业发展状况及其在村庄小康建设中所产生的效益作了简要分析,进而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指出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福柯的权力 -知识理论概念出发 ,对影响宁夏海原县山门村的三种权力体系 (国家权力体系、宗教权力体系、市场权力体系 )进行了分析。三种权力体系在不同层次上作用于山门村村民以及三者之间的冲突 ,共同创造了山门村当前的情境  相似文献   

5.
<正>一次偶然的机会,正在采风的词曲作家陈哲无意间闯入玉狮场。这座半山坡上的小山村,有着古旧的木头房屋、曲折的乡间石板路、坠弯了枝头的苹果树和久违了的原始森林。眼前的景象,让这个长发艺术家的“心灵震颤”。此后,他像着了魔似的,一趟又一趟前往这个村庄膜拜。在这里,他自称找到了寻觅已久的“灵魂家园”。他不厌其  相似文献   

6.
萝卜寨群居着人类最古老的羌族,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灾后重建工作在不断地推进着,村庄环境景观的重建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的环境景观建设进行田野调查,就萝卜寨的环境现状、村庄景观特征、现代农业景观特征等进行分析,反思当下民族区域村庄环境景观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解读鄂东永丰村舞龙灯习俗,并依据布迪厄关于实践研究的核心概念--惯习、结构和场域等展开论述.文章指出,舞龙灯习俗从惯习看,是村庄历史图腾的再现;从结构看,是村庄精英集团的盛会;从场域看,是村庄势力范围的界定.这三者共同作用,促成村庄认同意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一个中国的村庄>是杨懋春先生撰写的关于中国北方农村的一部民族志作品.它和<江村经济>、<金翼>等在早期中国人类学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围绕这个村庄的多次重访,既是一种对中国人类学不远历史的追忆,更是新老人类学者间(当然还包括村民)的一种跨时空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9.
亲属化是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一个普遍现象,除婚姻结合外,认寄和结拜也是其重要推手.亲属关系确定之后,仍要靠双方频繁的互动来维持.而亲属关系的构建和维持,不但能够帮助村民适应当地物质稀缺的现实状况,而且还可以润滑民族关系,并消弭宗教隔阂,从而实现村庄整合.  相似文献   

10.
战争和迁徙构成了东南亚苗族历史的基本内容,虽然身陷灾难之中,但是东南亚苗族仍靠基于血缘的宗亲制度以及对共同祖先的崇拜,维系着本民族的绵延不绝。本文主要依据法国人类学家李穆安的《老挝高地的一个青苗村庄》一书提供的民族志史料,佐以其他学术文献,梳理出老挝苗族的宗亲关系,进而探讨东南亚苗族与中国苗族同宗共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许鑫 《中国民族》2008,(1):23-29
窗外,是城市人向往的青山绿水;屋内,昏黄的灯光下,老人佝偻着背在四处充斥着腐烂菜叶和猪食的味道中,不慌不忙地缝着满是补丁的衣服。我们为了猎奇的心理来到关丽的自然环境中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生活其中的人的命运。我们在赞叹他们为保护自然资源以及文化多样性所做出的贡献时,是不是也该为改善他们的生活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
追踪研究了南景这个因杨庆堃先生的著作而在海外中国研究中颇具影响的学术名村,描述了它半世纪以来从深受广州影响的近郊聚落到都市村庄的演进过程.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都市化的代表,在当代背景下对南景的再研究不仅延续了名村的学术生命,也使我们目睹了华南乡村社会"农民终结"的动态历程.  相似文献   

13.
运用社会人类学的村庄共同体理论模式,对赣南山区乡村社会的传统结构试作剖析,探寻其在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过程,并以这一农村社区变迁的视角为探讨中国农村社会改革发展的途径及规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杨明洪 《民族学刊》2010,1(1):72-87,165
德吉新村村民是从扎囊、错那两县集中搬迁而来的,此前这些村民生活在偏远的山沟里,耕地面积不足、基本口粮难以解决。政府民主决策,实施了朗赛岭扶贫综合开发建设工程以解决耕地和住房问题,并且,进行了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配套工程建设。工程建设是基础,村民"富得起"才是政府追求的目标。从2002年开始,农户的生产扶持也纳入了政府的发展计划。自村民搬迁至德吉新村,他们的基本生存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善,政府也初步实现了其"搬得出、留得住、富得起"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5.
小说化成为民族志书写的一种可能,文学文本和民族志具有的相似性和共同性使小说民族志化也成为一种可能.本文将地方性小说<三水故事>放在文学人类学视野下,分析探讨文学文本.中不经意的民族志书写特点,进而寻找文学文本的写作和民族志书写的共同之处,讨论小说民族志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正这个叫沙卜台的辽西小村庄是蒙古族作家胥得意的故乡,村子里的人和事与村子名字一样朴素卑微,他们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死去,并无多少值得歌颂的人生。作者回忆这里的每一条沟、每一块地、每一个水坑、每一个人或短或长的人生,它们以细节的方式出现在过往具体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一个地方族群的案例分析,试图从地方精荚的话语表述和行为分析来探讨地方精英是如何影响地方族群记忆和地方族群认同的,并进一步强调族群的一些符号特征对于维持和凝聚族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何味包容     
满族作家赵大年写过一篇小说叫《西三旗》,说的是老派旗人佟二爷夫妻俩的故事。这老两口每年旧历二月初八,非得摆谱儿“当一回主子”;一天要把全年辛苦攒下的那点钱全花了,吃仿膳点心,雇小厮伺候,清水泼街,黄土漫道,拿着架子请客……这就是典型的老派北京旗人:有钱真讲究,没钱也要穷讲究。  相似文献   

19.
拉毛措 《西藏研究》2000,(2):97-101
美丽善良勤劳贤惠是妇女的闪光点《朗萨伟蚌》是著名的八大藏戏中唯一一部以真实的故事为蓝本而写成的剧本 ,它的成书年代较早 ,确切年代尚无定论 ,其作者有人说是 11世纪的定甲永丹 ,也有人认为是清代 (约 18世纪 )的才仁旺堆 ,但具体为何许人氏 ,尚待研究。《朗萨伟蚌》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 ,其主要原因就是被作者笔下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所打动。作者在《朗萨伟蚌》中塑造了各个不同阶层人物形象 ,其中妇女形象占了大半篇幅。在这些妇女形象中 ,朗萨姑娘是作者呕心沥血、着力最多、寄情最深而贯穿全剧的人物 ,作者通过朗萨姑娘的命运 ,展示…  相似文献   

20.
杜忠今年65岁,工作48年来,他创作(个别与人合作)的戏曲剧本、电视剧本有60余部,获国家、省级奖40余项。河北省至今共举办七届戏剧节,杜忠的剧目六次荣获编剧一等奖。他的代表作晋剧《梳妆楼》夺得了国家“文华新剧目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