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40周年前夕,我走访了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安徽省望江县大湾乡回民村。我与村党支部、村委会,当年支前的老船工、现在的民兵和复退军人,一起回忆了4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支前情景。那是1949年4月21日午夜,一个不平凡的夜晚,是一个“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决战之夜,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饱受深重灾难的望江县回族同胞——回民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了一支有127名船工参加,30多艘木帆船支前的回民支队,护送大军渡江。在渡江战役中,他们英勇顽强,百折不挠,不怕牺牲,来回一趟又一趟送走了一船又一船的大军。当时,回民船工马吉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高台子满族乡姚家村,于1991年7月12日成立了农民业余剧团.这事轰动了十里八村.节目还没出台,邻村便纷纷相邀,争着请他们先到自己的村里去演出.我和市民委的刘冠华主任刚在村委会那幢漂亮别致的小楼里落座,便被屋里正回荡着的一首歌曲所吸引.村长不无自豪地说:"这是我们的村歌,是到村里来搞'社教'的市文联孙承帮助村里几个'秀才'编的.村广播站每天早晚两次播放,村干部和村民们差不多都会唱了."  相似文献   

3.
一“小丁子”是个有百年历史的小村。村子全称为逊克县边疆镇边疆俄罗斯族村。1889年前只有一户名叫吴双丁的人家在此居住,开荒种地,以后陆续有移民到此安家落户,逐渐形成一个村落。早在1955年,就已定名为边疆村,但“小丁子”之名却根深蒂固地在人们的心中刻下重重的印记,人们很少称边疆村,远近的人们还是习惯称这里为“小丁子”村,觉得顺口、亲切。这是个不到300户的小村,它紧靠浩瀚、壮阔的黑龙江,面向连绵起伏的低矮山岭。一条沙石路横贯全村,这是村里的唯一街道,有三四公里长,沿江自西向东伸展开来,街道两侧是民居。村民的住房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采访是在遛弯儿中进行的。七月的一天,雨过天晴,夕阳西下。骑着自行车在一个典型的北方村庄里遛弯儿,那是非常惬意的享受。况且,身边并行的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农民、一个大高个儿大嗓门的穆斯林、一个领导全村近3000口百姓改变贫穷面貌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子明。通县的枣林庄村,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公里,和其它北方农村没什么区别,除了村里1200个回民的那个不知建于何年的小清真寺,一切变化都是在一种宁静的气氛中产生的。我跟书记从村部大院出发,穿过村中一条又是“街道”又作小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略有些泥泞的土路,往南去鱼塘。占地500亩的鱼塘是枣林庄本届村干部1985年3  相似文献   

5.
听说老山前线有个“回民阵地”,战士们怎样生活,战斗?盛夏的一个清晨,我们踏着羊肠小道,穿过一片密林,来到了前沿。一个不到八十平方米的小山包,背靠高耸入云的悬崖陡壁。左前方不到五十米就是越军阵地,右边是一片布满越军地雷的芭蕉林。这就是闻名的某部二连的“回民阵地”。这里距越军最近,也最危险。战士们形容说:“越南小鬼子打呼噜,我们都听得见。”这个阵地本来不属于他们守卫,但部队接防后,“回民班”战士咬破手指写了血书和请战书。战斗动员会上,回族战士端起了鸡血酒,立下了铮铮誓言:“人在阵地在!”我们问起了“回民阵地”的由来。年仅19岁、被大伙称为“小灵通”的战士古怀方风趣  相似文献   

6.
在河南开封市顺河区,有一条回民聚居的街,叫清平南北街,世居着189户老回民。若问这里的情况怎么样?得从“两个出名”说起。一是穷得出名:据调查,解放前这条街回民卖儿卖女、妻离子散的32户,逃荒要饭、流离失所,下落不明的54人,死于贫困冻馁的24人;二是做小生意出名:解放前这条街的穷回回从没有大名,他们的称呼都和每人做的生意相联,什么“烧鸡胡”、“粘馍常”、“烧饼马”、“羊蹄丁”等。  相似文献   

7.
从江华县城出发驱车往西南46公里,车窗外逐渐可见古树参天,浓郁的“梧州瑶”风情扑面而来,这里就是省民委确定的湖南省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杉木根村。一、抢抓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提速发展的前提。试点前,该村连接207国道的通村路是一条宽窄不一、路面坑洼的简易路。为了改变这种落后面貌,村委会组织群众积极投工投劳5000个,夯实了长3.5公里、宽5米的通村公路路基。通过对村道硬化工程进行公开招标,2005年3月24日,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浇注到路面上,杉木根村全长3.3公里、宽3.5米、厚18厘米、3…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今年八月十三日伊斯兰教开斋节那天,收听到省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中一条关于开设回民市场,方便回族群众购买付食品的消息。我认为在少数民族的宗教节日时,播发此类新闻是应景适时的。然而,由于撰稿者不了解回族的风俗习惯,致使在新闻稿中出现了“回民在节日时买酒、菜”的外行话。这完全违背了回族的传统习惯,因为在民族节日期间,回民是根本不喝酒的。另外,消息中还说:“回民开的铺店,蓝色的牌匾上都写着白色的拉丁文”。这更是无稽之谈了。  相似文献   

9.
冀中九军分区回民支队的前身是十军分区回民大队。它是由文(安)新(镇)县五区回民小队发展起来的。成立不到一年,就赶上1942年的日寇“五一”大扫荡。在这极其残酷的形势下,回民大队化整为零转入地下。 1943年春,我奉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之命,从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调往十军分区回民支队任大队长兼政委。为便于动员、收容归队战士,先在文新县大队成立了回民中队。1944年春随县大队划归九军分区后,恢复了“回大”的建制。不久,随着“回大”的  相似文献   

10.
2006年6月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一行视察了芷江侗族自治县公坪镇顺溪铺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走进该村,只见一条条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家家户户,农舍窗明几净,四周绿树成阴,环境宜人,张春贤书记连连称赞。在仔细考察了工业园区及道路、排水渠道、特色院落等建设情况,并了解到该村建设资金是由省民委专款拨付的情况后,张春贤书记说:“顺溪铺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措施得力、切合实际,成效明显,以后各地都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模式。”一、壮大“新”经济。一是突出“三边”(山边、水边和路边)产业开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  相似文献   

11.
知识荟萃     
盛夏,在宁夏回族聚居的多村里,你不仅可以听到那清脆悦耳的柳笛声,而且还能听到一阵阵宛转悠扬的“嘟啊,嘟啊啦哒嘟啊……”的乐声,这响声是当地回民在吹奏一种用黄泥做成的民间乐器——哇鸣。哇鸣,也叫“泥箫”,古时叫埙(音勋),古书中曾有过埙的记载。《辞源》中对埙也有描述:“埙,古代一种用陶土烧制的吹奏乐器。大如鹅蛋,形如秤锤,上尖下平中空,顶上一孔为吹口,前面四孔,后面三孔。”但后来失传了。其实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的回族人民中,仍世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素有“小麦加”——临夏(即河州)和兰州市“金城关”这类回民集聚的地方,从而使这里的回族人更具地方性的民族特征.这其中的特色之一便是他们所经营的“小吃”了.本来往昔城市回民的经济状况,就是以当时北方流传的一句俗语作为生动写照的:“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牛肉,一把卖切糕”.然而在这种共性中,甘肃回民的饮食业却更多具有地方风味的多彩特色.兰州的“清汤牛肉面”以它的一清二白三红四黄五绿的独特风味,不仅占领西北地区饮食业“小吃”阵地,而且打向了广州,“走向了世界”.这就是以兰州回民马保子的首创而誉传四方的(见封二图1、2).显然伊斯兰教的信仰,牛羊肉作为主食之(图5),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回族小吃的主干食品,“手抓”肉是其一;而在兰州俗称“烂着香”的“羊杂碎”(下水)也吸引着相当一群好吃者(见图6、4).来自新疆、中亚的“烤羊肉”(羊肉串)自然又为甘肃回民小吃业增加了收益颇佳的品种(图6).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一个宾馆的“回民餐厅”里,就餐的维吾尔、哈萨克族同志提议:将“回民餐厅”改为“清真餐厅”。因为“清真”能包括“回民”,而“回民”不等于“清真”。这是为什么呢? “清真”二字最早见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是对诗歌创作而言。在这里“清真”二字是指自然质朴纯洁,摒弃雕琢。北宋词人周邦彦把自己的词集题作《清真集》(即《片玉词》),而他的词追求典丽,流于雕琢,恰好与李白的主张相反。明末清初,中国伊斯兰教学者用汉文介绍伊斯兰教时沿用了“清真”二字。王岱舆著的《清真大学》,马文炳译著的《清真指  相似文献   

14.
初秋,走进龙山县里耶镇长春村,笔直、洁净的水泥路绕村入户,道路两旁的明清土家古建筑群,在秋日暖阳中静默着,绿树在阳光下泛着微黄,小河在漾着细细碧波,时常可见三五村民在田间地头忙活着、说笑着……漫步其间,好不惬意。从脏乱差到文明示范村——千年陋习悄然改变长春村曾是污水遍地、恶臭难闻的脏乱村,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文明示范村:粉刷一新的墙面,铺满青石板及鹅卵石的街面,平坦干净的晒谷场,整洁的村容村貌令人羡慕。长春村新农村建设以“三清三改”为重点,“清”首要的是清除落后思想,“改”首要的是改变村民的陋习——…  相似文献   

15.
回回是一个民族 ,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 ,但是在解放前 ,却长期存在很大的争议。国民党的大汉族主义者 ,根本不承认回回是一个民族 ,它们在以蒋介石署名的《中国之命运》一书中 ,将回回定为“生活习俗特殊之国民” ,“只准称回教 ,不准称回民”。民间的一些回民组织 ,比如“回民  相似文献   

16.
到民宗部门工作时间不长,就有机会陪处室的同志,赴民族村组调研,跑了几个地方,最后来到了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的码头古镇。张庄镇村的沙书记建议:“最好到学校去看看。”我们来到学校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两边的两块招牌,一块是“淮阴区码头镇民族小学”,一块是“淮阴区码头镇中心小学”。一个学校怎么会挂两块牌子呢?沙书记说:“码头镇民族小学是1967年在耕读小学的基础上挂牌命名的。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施教区内有一个民族村和一个民族组,学生差不多都来自回民家庭。1989年,为整合资源,互补优势,该校与镇中心小学合并,于是就有了这…  相似文献   

17.
元月10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工商短波》中,发了一则消息:“襄樊市食品公司自筹资金7万元,建成一座回民专用小冷库,解决了市内回民和其他少数民族居民吃牛羊肉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北京的专家来了,咱回民自己的医生来了,快去让专家给咱看看病吧!”随着这一异乎寻常的喜讯在北京大兴县庞各庄乡薛营村传开来,村子里人人如同喝了一口比西瓜汁还甜的甘泉水……那天,薛营村人在所有值得纪念的日子又新添了一个难忘的日子——八十年代最末一年接近岁尾的一个星期日. 那天,由北京穆斯林文化学会组织有各大医院15名医学专家参加的医疗小队开进了薛营村.那些个出自同仁、中日友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  相似文献   

19.
走进鹤峰县铁炉白族乡的马家村,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在水泥路旁依次排列,一条条新修的组级公路依山而行,一栋栋特色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谈起村里的喜人变化,村民们无不感慨地说:“县民宗局到我们村扶贫,真是扶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相似文献   

20.
澄江镇汶口村——江西寻乌县难度最大的革命老区特困村.1988年摆脱了贫困,1989年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对此,人们不会忘记最初下到这里扶贫的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邝钦明. 1985年冬,已是50多岁的老邝向县委、县政府递交了“不脱贫不出村”的责任状,带着扶贫工作组一头扎进了汶口村.这里是畲汉杂居村,504户村民中有129户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更麻烦的是,由于受“宿命论”的影响,村里一些贫困户认为“富贵天注定”、“发家命安排”,坐等救济,对扶贫工作组甩冷眼. 老邝他们首先与村干部一起给村里制定了一个治穷脱贫的规划,然后把129户特困户分配包干到人,又结合各户的实际情况,订出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