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不朽佳作之一《德伯家的苔丝》描写了一位纯洁美丽的农村姑娘苔丝的短暂的悲剧性的一生。本文认为社会环境、宗教道德、个人性格等各种因素造成了她必然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小说的悲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61年以来,对海明威的研究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出版他的遗作,再版他的作品,对他本人及其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论,纷纷撰写他的传记,甚至还把他搬上了荧幕。海明威在他的小说中刻画的准则英雄(CodeHero),体现了美国民族的冒险精神,富于勇气和做人尊严等优秀品质。他们的那种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精神和从容的重压下的优美风度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的美,体现出作为一个人为在大千世界中生存下去而应具备的永恒精神。在此以悲剧这一美学角度为切入点,论述了海明威一贯的硬汉精神,阐述其悲剧性的世界观及其悲剧作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在政治上,他本来是继曹操之后最有希望的继承者,但其因自身性格的局限性,连续触犯政治家、才子、人臣、皇室之大忌,失宠于曹操,见忌于曹丕,受制于曹睿,最终少有建树。曹植理想化、情绪化却又恃才傲物的性格,决定了其终生壮志难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描述了贱民阶层婢女在封建礼教禁锢下的悲惨生活,本文试图通过对《红楼梦》中有关婢女生活的描绘作一浅析,以血的事实控诉封建礼教对古代女性的人性摧残,提示出封建社会婢女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5.
道德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的悲剧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其具体的表现形态、存在方式和强弱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西方悲剧更加突出命运观念,以至于几乎淹没了其中的道德感,可以称之为命运悲剧;中国古典悲剧则基本上是以伦理道德观念取代了命运观念成为现实人类新的主宰,伦理道德观念得到强化,因此可以把它称为是“伦理悲剧”。  相似文献   

6.
过去评论界和多数读者都把《雷雨》归为社会悲剧一类,归结于周朴园这类资本家对鲁侍萍这类下层人物的始乱终弃;从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社会的不平等,而忽略了曹禺一直想显示的另一层意义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本文就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尤其是从命运的悲剧的角度谈谈《雷雨》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7.
作者费尽笔力塑造的"全忠仗义"的宋江遭遇众多读者的厌恶和批判,造成宋江不忠不义的原因,在于作为个体生命的根本性的价值判断和人生理想追求与现实社会公共价值判断和规范的矛盾,即由于他追求功名之心与他所生的时代相违背而造成的。功名之心是宋江悲剧人生的根本原因所在;功名心使他惹上官司,狼狈逃命于天涯;功名心使他将梁山事业看做他博取功名的筹码,梁山事业和宋江个人的悲剧命运也就成了必然。  相似文献   

8.
《德伯家的苔丝》描写了社会命运以及其他力量把一个纯洁、质朴、美丽、善良而又勤劳的农村姑娘苔丝逼得走投无路而成为杀人犯,最后付出生命代价的悲惨故事。苔丝的悲剧性结局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从社会、性格、命运等三方面对苔私的悲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纵观19世纪伟大的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的作品,从其早期小说<养老院院长>到后期小说<菲尼斯·芬恩>,女主人公无不有着悲惨的境遇.本文基于作家特罗洛普的女性观来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悲剧性命运的原因,作家自身的反叛精神赋予了笔下的女主人公强势的一面,然而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员,作家的女性观必然受到19世界英国社会对女性总体价值观的局限,因而小说中女性主人公最终仍然无法逃离远离幸福、走进人生"坟墓"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0.
"从人者"乃是《左传》对女性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女人必须依附于男人而存在,她们被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成为男人的玩物和政治斗争的工具,即便是怒起抗争,最终也只能在权力的欲望中沉沦,或者以泪水和自戕表达对男权的愤怒。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存在主义视角分析了《荆棘鸟》女主人公梅吉一生四个重要阶段的遭遇和抗争,证明这部小说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古典悲剧的现代悲剧:构成古典悲剧冲突的双方各自具有伦理力量的合理性,而梅吉的冲突对象则是无穷无尽的荒诞,而且正是这种荒诞最终毁灭了她的幸福。该小说的审美意义在于塑造了梅吉这一现代悲剧人物形象,她那无望而不懈的抗争给人以另一种震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离婚》、《伤逝》主人公爱姑和子君的悲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提出她们的悲剧分别是“熟睡国民”的悲剧和“梦醒女性”的悲剧。上升到美学范畴 ,本文把这两个悲剧分别归入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 ,并在此基础上把鲁迅的悲剧作品作了大致划分 ,肯定了鲁迅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苏童小说女性悲剧命运的依附意识根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女性悲剧性的命运,苏童注重从女性自身的问题中探寻根源。人身依附意识是女性悲剧命运根源的突出表现。自轻自贱是女性依附男人的主观潜意识表征;女性间的自相残害是依附意识的曲折和激烈的反映。依附男人的实质是对金钱的依附,女性经济自立才能人格独立;文化视野的局限也是女性走不出依附男人怪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古希腊悲剧观照哈代小说的命运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希腊悲剧的视角切入,阐述了哈代小说中命运色彩的丰富内涵。在他的小说中,命运以神秘的大自然、遗传与因果报应、偶然与巧合、本能与欲念的形式表现出来。一方面体现了哈代对古希腊命运观念的认同,展现了命运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又包含哈代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命运的感悟。  相似文献   

15.
《吉姆老爷》是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在英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人公吉姆因一时胆怯,铸成大错,一直背负沉重的道德枷锁,几番退避却无法走出阴影,最终以慷慨赴死实现对道义的担当。吉姆可望而不可及的英雄梦想,吉姆性格中的悲剧因素和社会带给他的重重压力等三个方面造成了他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论《琵琶记》的悲剧命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琵琶记》在悲剧命运观的揭示上无疑具有开创先河的意义。它通过展示作为个体的人在与社会环境的各种冲突中,深刻地表达出那种“不可动摇的合理性与合情性”是如何既矛盾又统一的,以及这种统一又是如何使封建文人形成双重悲剧性格的;体现了剧作家对封建社会读书做官的传统价值观最直接的审视与怀疑。  相似文献   

17.
白先勇小说同性恋者的悲剧命运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先勇的小说脍炙人口,其中不乏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小说。1988年,白先勇公开了自己的性取向。因此,从白先勇的小说看同性恋的世界,不再是雾里看花。白先勇以他独特的小说技巧描述同性恋者的悲剧命运。同性恋者的命运是充满悲剧的,同性恋者一生被流在血液里的生理欲望孽魔纠缠。年轻俊美时,尚能容易满足生理欲望孽魔的需要;随着时光流逝,年岁增长,面容逐渐衰老,再也无法轻易满足生理欲望孽魔的需要。为此,老同性恋者得奔波劳碌、伺机寻找可以满足他们生理欲望孽魔需要的青春鸟,不少的同性恋者也因着得了爱滋病而离开世界。同性恋者一生的命运是悲哀的,白先勇悲天悯人的情怀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了同性恋者的世界和他们黑暗的国度。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的女性的悲哀就是她们在男权世界中处于“失语”状态,或主动“失语”,或被强制“失语”,这是她们悲剧命运的起点也是终点:要么“半失语”,即其言行大部分情况下受“外语境”的制约,“外语境”处于语境的制高点;要么“半语”,即言行不受“外语境”和“内语境”的制约,以内语境支配言行,在言行上没有尊卑观念,这种言行表现导致了“内语境”与“外语境”形成重重的矛盾冲突;要么“全失语”,言行既不自由也不自在,但与外界权势环境的言行一致,极致的状态是“失声”、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还乡》中 ,男主人公约布赖特·克林的命运追寻着普罗米修斯及俄狄浦斯王的轨迹 ,充满鬼魅色彩的女主人公尤苔沙也具有神话中悲剧女王的特性。《还乡》在写作上选择了神话原型暗示的角度 ,体现了哈代独特的宿命观  相似文献   

20.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主角苔丝的形象,描写了贫家女儿外出谋生,失足泥淖遗恨千古的故事。苔丝出污泥而弥洁,有其不朽的美学价值及悲剧研究价值。尝试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来分析苔丝悲剧,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与其性格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等方面进行剖析,通过对其悲剧命运具体分析。读者能更理性、系统地赏读这部作品,从而加深了作品所表达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