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杂志》是我喜欢阅读的刊物之一。多年来,它都力求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精神,而又具有比较鲜明的地方特色,因而受到人们的称赞。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我应邀到美国搞研究。我的美国朋友大卫深知我玩电脑有邪瘾,送我到了住处,马上借给我一台手提电脑,然后神秘兮兮地对我说:“我这台电脑不一样,你肯定喜欢。”看上去,它和我在国内常见的手提电脑没有什么不一样嘛。没等我提问,他说了句BYE就走了。现在想起来,他那天没有说“晚安”,可能早已算到我那天晚上肯定是“安”不下来了。 打开电脑,发现细心的大卫在里面专门放了一份详细的说明文  相似文献   

3.
“我是谁?”这是一个哲学的基本命题,历代著名哲学家对此都有自己的探索,林雨堂的答案则尤其独特,他说:“我只是一团矛盾而已,但是我以自我矛盾为乐。”林雨堂说他是一团矛盾,这不但是指他喜欢看到交通安全宣传车出车祸,喜欢看太监有儿子等诸如此类的外在矛盾,而...  相似文献   

4.
两个音乐家     
两个美国音乐家在进行一次友好谈话。“我的第一次演出非常成功,”一个说,“我收到的花足以让我的妻子开一爿花店。”“算了,”另一个说,“在我第一次演出时,观众那么喜欢我,竟赏  相似文献   

5.
我和男友总喜欢“对着干”,他说去喝茶,我偏要看电影……每作对一次,我便能从男友的“屈服”中得到一次胜利的优越感。尽管每一次,我都多少有些后悔。你说我为什么会这样? 刘小姐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是新时代的著名诗人,他对我国新诗的发展贡献卓著,但他在《沸羹集·序我的诗》中却说:“我不大高兴别人称我是‘诗人’,但我却是喜欢诗。”郭沫若确是“喜欢诗”的,除创作之外,他还写过不少关于诗的评述,尤其对鲁迅的诗,推崇备至。在《鲁迅诗稿》序中,他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说来奇怪,鲁迅也不喜欢别人称赞他的诗。他说:  相似文献   

7.
1 我都称内子为“小姐”,因为她喜欢年轻,怕老。 2 哪怕她是五十八,在我眼中永远是十八。我说:“丫头呀,来杯热茶!”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30年代现代派的诗艺来看,显然是和中国早期象征派诗歌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的。当年《现代》主编施蛰存函致望舒:“有一个南京的刊物说你以《现代》为大本营,提倡象征诗,现在所有大杂志,其中的诗大都是你的徒党。”任钧认为“现代派”的名称仅与《现代》杂志有关,他们实际上是象征派。事实上,现代诗派也和李金发一样,都是推崇法国象征主义的,只不过象征诗派并没有完整把握西方象征主义的真正精髓,也没有把象征主义与中国民族生活很好结合起来,因而创作的象征诗更多地停留在外部形式与技巧的模仿上,其艺术成就不能说是很大的。特别是其晦涩、神秘、看不懂的弊端,大大地败坏了象征诗在读者中的声誉。正如杜衡所说的,“我个人可以算是象征诗派的爱好者,可是我非常不喜欢这一派里几位神秘意味的作家,不喜欢叫人不得不说一声‘看不  相似文献   

9.
我曾在1990年《求是》第6期上发表《关于“超越”论之我见》一文,对近些年来出现的“超越”论思潮提出批评。《人文杂志》同年第6期上,发表翁寒松同志的《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超越性”问题》一文,对我和其他同志对“超越”论提出的批评进行批评。翁文对我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两点:第一,我误解了高清海同志的“超越”说,不能在“超越”说的本来意义上去批评“超越”说,因而显得我是在跟风车进行战斗了;第二,我的整个批评,表明我仍然  相似文献   

10.
写了一堆小说的马明高,在人们的不经意间又写出了这样的一堆散文,确切地说,应该叫做“思想散文”。马明高把它称之为“思想随笔”。他说:“我很喜欢在读书与思考的相互徜徉中,写这样的思想随笔。”这是一种“闲适的智者”的写作,“极具精神品格的诗意”的写作。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是一种饱满而清瘦、自然而干净的健康的生活”。实际上,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的阅读口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关系到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的思想随笔,乃至对诸多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关注的文字,竟然一下子火爆起来了。马明高的散文集《…  相似文献   

11.
一碗手擀面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虽说我是地道的南方人,可我喜欢吃面食,尤其是面条。几天不吃上一碗手擀面,浑身都会不自在。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外婆说我有北方基因,牙牙学语时就喜欢吃面条。那会儿我脾气不太好,哭闹起来,谁也招架不住。可一看到热气腾腾的面条,就会立即停止哭闹,两眼放光,嘴里嘟囔着刚学会的词儿“面面,面面……”,然后开始“吧唧吧唧”大吃起来。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两只兔子的故事。一只是小兔子,一只是兔妈妈。现在,小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它紧紧地抓住兔妈妈的长耳朵不放,它要兔妈妈听它说话。它说:“猜猜我有多爱您?”兔妈妈说:“哦,我可猜不着。”小兔子说:“这么多。”它张开两只手臂,伸得尽可能的远。  相似文献   

13.
我喜欢吃橘子,而我父亲再好的橘子也不吃。有时候我们劝他,诸如橘子富含维生素C啊,这个地方的橘子特别好吃啊……他就强调说:“再好的橘子我也不喜欢吃,因为我根本不喜欢橘子的味道。”我觉得很遗憾,但他的话突然让我有了想法。是的,作为一个橘子,哪怕是再好的橘子,也照样有人不喜欢。  相似文献   

14.
高度敏感的孩子 8岁的侄子杉杉最近闹了一出“罢课”风波.表达能力很强的杉杉举出无数条理由:“数学老师不喜欢我,我举手的时候,他用可笑的样子看我,他一定觉得我很笨.”“陈明明恨我,他说我的鞋子很傻.”“我很讨厌同学拉着我去操场玩”…… 面对这些无厘头的理由,杉杉父母一边好言相劝,一边强行将他送到学校.老师反映说杉杉整天郁郁寡欢,上课无精打采,不跟同学交流,成绩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五四”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在“五四”前夕,以“唐俟”的笔名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六首新诗。关于这些诗,作者自己后来有过说明:“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集外集·序言》)这与《呐喊》的创作动机在精神上是一致的。鲁迅写这几首新诗。为的是“呐喊”几声,  相似文献   

16.
新诗的“散文美”这一奇特,尖新的美学主张,是艾青于一九三九年在他的《诗的散文美》一文中提出来的,并贯串于他的整个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本文想结合他的诗论与创作,联系新诗发展的背景,对“散文美”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 “散文美”决不是“散文化”。艾青作为一位著名诗人,对这起码的常识是不会不清楚的。他说过:“我并不喜欢散文化的诗”。又说:诗决不是分行排列的散文,如果认为“诗只不过是一种分行排列的文字形式”,那么“即使你写了许多采用诗的体裁的东西,结果依然不是诗”。既然艾青并不喜欢散文化的诗,那么为什么又要提出“散文美”的主张呢?让我们先温习艾青在《诗论·美学》里的一段话吧:“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它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它的美学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这也就是说,“敢文美”主张的提出,首先是为了适应诗歌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与道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多次说过:“我特别喜欢《庄子》”,“起初是喜欢他那汪洋恣肆的文章,后来也渐渐为他那形而上的思想所陶醉”……确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孔子儒家之外,对郭沫若影响最大的就要数庄子道家了。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编辑同志: 你们好!首先感谢你们为广大读者办了一个好科普杂志——《家庭科技》。 最近的一天,我妻子下班回到家里,拿着一本杂志递给我,说:“你看,我借来一本好书。”我接过来一看,是本8月份的《家庭科技》杂志。翻阅了一遍,被里面的文章内容迷住了,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看完了第8期,又叫妻子把前几期借来了,每天一下班回来,我就看,  相似文献   

19.
<正> 想起《红楼梦》里说过贾宝玉是“杂学旁搜”,我不由联想起我青少年时代,也很有点这种味道。“杂学”而又是“旁搜”,不免有一点读书零乱或者是缺少有目的地汲取和剔除知识的意味;然而从一个初初治学的人说来,不懂得治学方法,光从兴趣出发,乱翻乱看,齐头并进,主次不分,缓急不辨,这种情况也是常有的。从“乱”到“不乱”,从无计划到有计划,有个千山万水的过程。回头一看时,对走过的弯路,就有清醒的认识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还比不走弯路或不大走弯路的人,更能从教训中获得教益。  相似文献   

20.
杂户作为封建制度下的被剥削阶级中的一个特定阶层,始形成于十六国时期,它是当时各族统治者从被征服诸族中掳掠而来的,以军事方式管理并随军服役的一种特殊户口,时又称营户。到北朝,杂户转为隶属官府,供役于诸司,并被确定为“贱民”等级,同时其来源亦从被掳人口变为由罪犯充配。至隋唐时朝,杂户又有很大变化,特别是到唐代,作为“贱民”中的一个等级,它渐趋消亡。关于十六国和北朝时期杂户的情况,我已另文讨论,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