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沙琛是乾嘉时期较有影响的滇南作家,有《点苍山人诗集》《点苍山人诗钞》《沙雪湖先生诗稿》等著述传世。经考,《点苍山人诗集》共二卷,收诗303首,嘉庆十一年刻,为沙琛诗文首次汇编刊刻,现藏云南省图书馆。《点苍山人诗钞》为增补《诗集》而成,收诗1340首,有六卷本与八卷本两种:内蒙古图书馆藏六卷本,嘉庆二十三年刻;云南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藏八卷本,嘉庆二十三年刻,道光二年增修。民国四年,王廷治以道光二年增修本为底本,增修出版铅印本,《云南丛书》收录此书时汇合诸家,成为后世通行本。《沙雪湖先生诗稿》为沙琛手稿本,收诗121首,现藏云南省图书馆,其中多首诗不见于刻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费密为蜀地新繁人,其所著《荒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历史上,《荒书》最早的刻本当为怡兰堂丛书本,此刻本是唐鸿学根据新繁严渭春所藏钞本付梓,刻成后又得新繁杨氏之钞本,遂据以雠对,复出校记35条。1985年2月,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太和县御寇始末》一书,又以“外一中”的形式,把费密的《荒书》也一并出版。此书由谢伏琛标点,并作校注。然而此书又出现了不少新的错讹。本校记以经唐鸿学校勘过的怡兰堂丛书本为底本,以《明史》、《平寇志》、《滟囊》、《明史纪事本末》、《圣武记》等有关著作为校本,另行出校35条,而谢伏琛已校者则不在其内。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先生的《犹贤博奕斋诗钞》(以下简称《诗钞》)是一部旧体诗集,收诗一百三十八首。根据《自序》,是1946年7月结集的。1981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朱自清古典文学专  相似文献   

4.
孙桐生所编《国朝全蜀诗钞》为重要的地域清诗选本,在巴蜀诗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虽然目前学界已有相关研究,但尚不全面。其体例为评选结合型,阵容庞大,编排合理。选源广泛涉及已有诗选、诗集、孙氏所记及友朋所钞、诗话、笔记、方志等方面。孙氏之所以编选《诗钞》,一为保存蜀地文献,二为光大巴蜀诗学。《诗钞》既大量入选性情诗,又不废有补风化之作和试帖诗,彰显了孙氏“崇性情、重教化、尚技巧”的诗学观。孙氏于所选诗人诗作的评语,也阐发了其于诗歌方面的见解:重神味、尚雄健,要有新意,语言要清丽淡雅。《国朝全蜀诗钞》在清至近代巴蜀诗歌选本的编撰史上不仅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还极具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有利于清代巴蜀诗史和诗学史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管世铭是清朝的八股文名家和唐诗学家,其《韫山堂时文》和《韫山堂诗集》在清代中期的制艺界和诗学界都占有一席之地,而他的《读雪山房唐诗钞》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读雪山房唐诗钞》是诗人长期创作和涵咏的结晶,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于诗人诗歌的选择、诗体的研究评论等方面皆有独到之处,在唐诗学史上有一定的理论贡献,也为后人学习唐诗提供了一个合适的选本。  相似文献   

6.
清代是古代咏史诗创作的集大成时期,在众多咏史诗集中,罗悖衍的《集义轩咏史诗钞》是其中的佼佼者。诗人有感而发,观古人之善恶得失、为自身之规范鉴戒,是孔门“兴观群怨”文艺观的忠实践行者。在选材方面,诗人眼光独到,能够注意到社会文化发展中众多的变化,以发展的视角来探讨历史,并通过咏史传达出这种变化。在注释体例上采用自注、释词以注典,充分体现出诗集的文献价值和补史之功。诗集虽是恪守《御批资治通鉴》所作,却处处渗透着诗人以史为鉴、教化人心的史学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认识论和表彰乡贤、以诗传人的文献观。  相似文献   

7.
现今常被学者使用的萧统文集只承认27首诗为萧统所作。而以辑录于南宋初期的五卷本萧统文集、《艺文类聚》所收萧统诗歌为主要基础,参照《玉台新咏》《文苑英华》《类要》《乐府诗集》等类书总集,择其善本,一一考订现存萧统诗歌的真伪,可确认34首为萧统所作,另8首存疑诗作,因有重要文献依据,也不能轻易否定。《古诗纪》等明代辑佚文集,因多淆乱,不宜作为主要文献依据。但长期以来,人们将大量萧统诗轻易划归萧纲名下,不仅造成了对萧统诗歌特征的偏颇认识,也带来二萧诗歌风格具有重要差异的误解,并影响到相关的梁代文学派别、阶段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近来笔者在袁凤孙《嘉靖南充县志》中,发现清代著名学者蜀人费密为“嘉靖八才子”、“西蜀四大家”之一的任瀚所作传,但传中错误有二,详见下:其一,费密《任瀚传》称:“癸巳(嘉靖十二年),天子遴才,改春坊司直,兼检讨。”而《明史·任瀚传》则为:“十八年,简宫僚,改左春坊左司直兼翰林院检讨。”孰是孰非?按,嘉靖十二年,任瀚确同唐顺之等同被吏部推翰林编修,但被“报罢”。《明世宗实录》卷一五二记此事甚详,“先是,上以翰林侍从人少,诏吏部博采方正有学术,为众望所归者充其选,于是部臣疏顺之等十人名上。诏七人改补如拟,其报罢三人者,任瀚、…  相似文献   

9.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是乐府旧体。据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唐书·乐志》,此为陈后主所作艳曲。属清商曲辞的吴声歌曲。陈后主所作今已不传,流传下来最早的是隋炀帝的两首,五言四句。唐代张子容有二首为五言六句。他们都没有扩展成长篇歌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洗六朝余风,展拓为七言三十六旬的长篇七古歌行。晚唐  相似文献   

10.
《谢宣城诗集》五卷,南齐谢朓撰。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事迹具《南齐书》本传。朓以诗文见重当世,梁武帝说“不读谢朓诗三日,便觉口臭”。沈约说“二百年来无此诗也”。今考《昭明文选》、《玉台新咏》及《乐府诗集》,都集录其诗。元明清各家诗选,亦无不备载。曾国藩《十八家诗钞》录其诗逾百,推为六朝六大家之一,诚以谢朓才华俊秀,独步南齐故也。笔者近年整理是集,知见版本十余种,谨作版本源流考。  相似文献   

11.
陈寅恪与吴宓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陈、吴二人的诗作 ,反映了他们人生哲学、文化观念、思想感情。武汉大学中文系已故教授刘永济的诗、词遗作中 ,留存了一批与陈、吴交往的作品 ,这对于深入认识陈、吴的诗作有重要意义。此文首次对这些交往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爬梳与考订。  相似文献   

12.
南宋初期诗人周紫芝的诗文集《太仓米集》七十卷,在流传中多有残缺、脱略,考察南京图书馆藏八千卷楼丁丙跋影宋抄本可补今人整理本《全宋诗.周紫芝集》之不足,有重要的校勘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废名和朱英诞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先后在北京大学讲授新诗课程。他们同时也是诗人,诗歌倾向接近卞之琳,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默想。废名的诗歌追求意境的浑圆和义理的蕴藏,一气呵成,在铺陈想象中强调顿悟;朱英诞的诗歌多取法古诗,画面感较强,在联想中注重情感表达的完整性。在梦、宇宙等意象处理上,二人表现亦有不同。论文在比较废名与朱英诞诗歌差异之余,进一步思考朱英诞被文学史家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佛教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于文学史之探索与推进意义非凡。在明末清初诗坛上,诗僧中成就最高者非苍雪莫属。系统深入地整理和研究苍雪的诗歌,不仅是佛教文学研究与诗僧文献整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云南文学史与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辅助。20世纪40年代以来,苍雪诗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鉴于苍雪的文学成就及其对明末清初诗歌、佛教文学研究之价值,对其诗歌的整理与研究仍有较大空间,这主要体现在“编年”“校勘”“笺注”三个方面。“编年”应在前人的基础上综合考证、全面系定,“校勘”可在王培孙校辑的基础上再行校勘,“笺注”当以“典故”“玄言禅喻”“疑难字词与俗语”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四明丛书.张苍水集》(四明本)的《月夜重登普陀山二首》,标题中有"重"字,意味着张苍水曾经两次登上普陀山。而1934年广东黄晦闻、邓秋牧编校之国学保存会刻本《张苍水集》(国学本)则无"重"字,意指"初登"。经笔者考析,当以国学本为是。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宋诗选注》在选录陆游的《沈园二首》时,将二诗的前后位置进行了调换,又将沈园非复旧池台一句中的非字改成了无字。这两处改动,很有可能是钱钟书有意沿袭了清人严长明《千首宋人绝句》中的改动,而严长明又当是本于周密《齐东野语》中的相关记载。二诗位置的前后置换,使原作结构更加完美;而非改为无,却使声音效果较原作略为逊色。  相似文献   

17.
废名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另类,但是从现代隐逸派和现代隐逸文学的角度来说,他又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废名受到周作人的影响加之其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先后两次隐居,是现代隐逸派的忠实实践者.在文学上,他创作的《桃园》、《桥》、《莫须有先生传》等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桃花源般的田园世界.在废名的小说中,桥、塔、坟等意象都具有隐逸的哲学意蕴.他塑造的人物如小林、莫须有先生、陈聋子等人也是废名隐士人格的外化,是隐士原型的变形.废名的这种语言和审美风格直接影响了沈从文.从周作人到废名,从废名到沈从文,前者对后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后者又实现了对前者的超越.可以说,废名在现代隐逸派,在周作人、沈从文、汪曾祺之间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费密通过对程朱道统论的反思和批判 ,提出了他的“中实之道”传承的两条途径 :在帝王之间传承不息的称为“道统” ,在圣门师儒之间传授不断的称为“道脉”。道统是“中实之道”传承的主线 ,道脉是辅线。因此 ,在中实之道的传承上 ,费密表现出了“尊势”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19.
废名在重新考察古典诗传统时重新发现了“想象”的重要性,并重新发现了梦、典故的联串、自由联想等想象方式,这正是废名自身诗歌建设经验的折射,形成了对古典诗传统中想象力量的再发现,也启示了新诗自身的建设,是对“五四”以来一直占据主流位置并且同一时代仍在盛行的写实倾向的反拨。  相似文献   

20.
米芾诗歌的艺术特点主要为“凌云绝尘之气”、“沉着痛快之风”和“经奇蹈险之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