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借”《水浒》到“反”《水浒》《金瓶梅》是借了《水浒传》的砧木,嫁接横逸出的一枝艺术奇花。《金瓶梅》对《水浒传》的借取,可分顺向和逆向两种类型:径录或稍作改动摘取《水济传》的情节、文句,或择取一、二个水游人物作巨书之点串,此为顺向借取,景阳岗武松打虎,王婆受贿说风情等即是;录其前,遗其后,借其名,改其行,对《水浒传》情节、人物作大幅度或反向变动,以造成柳暗花明的新境,此为逆向借取,武松误杀李外传,宋江义救吴月娘等便是。《水浒传》向《金瓶梅》的分流,前提条件就是兰陵笑笑生对《水浒传》情节所作的变…  相似文献   

2.
李师师形象的塑造与《水浒传》的创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浒传》中,李师师并不是主要人物,有关她的描写还不足两回。然而,她却是影响人们评价《水浒传》的重要人物。在1975年“评《水浒》运动”中,宋江打通李师师枕头上关节之事成了证明宋江人格卑下、投降可耻的典型材料。粉碎“四人帮”以来,人们理应对《水浒传》予以重新评价,有的论者为了肯定《水浒传》具有反皇思想,又拿出宋徽宗与李师师厮混的描写来说明《水浒  相似文献   

3.
李丹 《北方论丛》2007,(3):29-32
从鲁迅对施耐庵及《水浒传》的考证评述和鲁迅对《水浒传》的接受情形看,鲁迅不畏强权,勇于反抗压迫,荷戟鏖战的抗上精神以及崇尚“个人的自大”的独异精神实源于他对《水浒传》文本的缜思细琢和穿越历史时空的联想。在文学层面上,鲁迅从大众语、小说笔法、人物塑造及“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维度上获得了解读《水浒传》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黄小花 《南方论刊》2011,(3):92-93,91
《水浒传》是非常经典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最大的艺术魅力是刻画出了几十位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金圣叹作为明末清初小说评点家,他把水浒人物划分为上中下四个等级,本文从他对《水浒传》中人物的评点入手,总结出他划分人物等级的依据和标准,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敷衍小说《水浒传》故事的《偷甲记》是清初重要的传奇水浒剧。与《水浒传》相比,该剧虽然在思想观念上依然是褒扬忠义,但在某些细节上表现得更加复杂和深刻。《偷甲记》中梁山人物在价值观念上具有助行忠义、热衷政治和建功立业的共同特征,但几类人物之间仍存在微妙的差异。该剧明确提出了奸臣作乱于内是梁山聚义的重要原因,梁山人物对"盗贼"身份亦有了全新的认识。《偷甲记》继承了明代水浒戏士大夫化的价值取向,忠孝节义和功名事业依然是梁山人物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一、所谓的“赤子之心” 自《水浒传》产生以来,人们对李逵评价大多是正面的,几乎是一致赞扬的。第一位点评《水浒传》的“李卓吾”就说他是“情真意实,生死可托”,甚至视为“忠义”的代表人物,并感慨地说:“此李大哥之所以不可及也与。”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2016,(7)
儒家文化作为一种民族心理的深层积淀参与到《水浒传》思维机制的构建和运作当中,表现在文本运思、人物塑造、情节构置等的方方面面。儒家文化是《水浒传》中根本性和基础性的文化因素,是《水浒传》思维架构不可或缺的材质。《水浒传》"春秋笔法"的寓意和"怨刺上政"的写作目的,男女性人物的塑造、定位和水浒英雄满溢的"入世"激情,对儒家重要伦理范畴"仁"、"义"的深刻诠释和拷问,以及"招安"宏愿得偿的结局中所隐含的"知命"与"正名"的无奈和执著等,均体现出儒家文化深刻活跃在《水浒传》思维机制的整体框架、表层摹划到内部肌理、核心质素的各层级中。  相似文献   

8.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论及《水浒传》的思想意义、历史背景、艺术手法等许多方面,其中不乏系统的、慧敏的、正确的见解,本文仅就他评点《水浒传》文法的论述略析于后: 《水浒传》的艺术是成熟和卓越的,它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文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也是少有的。我们读《水浒传》,对它在文法方面苦心孤诣的铺排若无了解,就不能很好地欣赏这部伟大的作品。金圣叹在金本《楔子》回前总评中说:  相似文献   

9.
《文史哲》2016,(6)
《水浒传》成书时间是《水浒传》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也是该小说研究中的老问题。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但研究结果并没有缩小或者消除以往的分歧。文变染乎世情,总会烙上作者所处时代的印记。《水浒传》对人物的袍服颜色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根据这些具体描写和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制度与习俗,此书的成书时间应为章培恒等先生所考定的明代洪武或者永乐时期。  相似文献   

10.
“水浒戏”与《水浒传》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浒传》的人物与故事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与“水浒戏”的长期盛演不衰密切相关。早在长篇小说《水浒传》成书之前,“水浒戏”已经成为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内容后来被小说所采用。《水浒传》成书并陆续刊行之后,根据小说改编的“水浒戏”更为繁荣;反过来,“水浒戏”的演出又进一步促进了小说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大量的酒文化丰富了小说文本内容,同时借助酒文化展示了社会风貌,彰显了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不断发展,深化了小说的悲剧主题。《水浒传》也因为酒文化的存在而产生美,更加艺术,为世人所喜爱。  相似文献   

12.
张伟  杨峰 《东岳论丛》2019,40(10):157-163
《红楼梦》的创作明显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互文"关系。《水浒传》构成了认识《红楼梦》的重要"前理解"。《红楼梦》研究中若干争议性问题,置于这种互文关系中理解可以得到有效阐释。分析《红楼梦》在人物形象设计、结构安排、主旨寄托等细微处借径《水浒传》,探察其主旨并非专在表现男女爱情,而是一定程度上含蓄表达了对当时朝廷主流话语的逃离,特别是借助青春女子们的人生悲剧寄托了现实社会中曹家所遭受的"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委屈,表达了作者的愤慨。  相似文献   

13.
人物评点是金圣叹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评点中最精彩的内容 ,而在对诸多人物的评点中 ,武松、鲁智深、李逵 ,是金圣叹心头笔下最钟爱的三位豪杰。“水浒三杰”是民间文学长期酝酿积累 ,又经过《水浒传》作者加工而成的典型人物形象 ,在受前人对《水浒传》评点影响的金圣叹看来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说魅力之所在 ;再加上金圣叹狂放不羁的个性和对所处黑暗现实的不满 ,以及“独恶宋江”等 ,都导致了他对“水浒三杰”的钟爱。  相似文献   

14.
在《水浒》演变史上,郭勋是个重要人物。据郑振铎考证:郭勋刻本,即《水浒传》百回本,也即郑(振铎)藏大字残本,现存北京图书馆。严敦易《明中叶后水浒传各种版本情况表》(《水浒传的演变》),也将郭勋刻本置于首则。可见《水浒》之能从无到有,郭勋之劳绩,不可抹煞。惜乎对其生卒年,研究者至今尚无确说,这也就多少影响了对《水浒》的深入探索。郭勋生年,前人无考;对其卒年,众说纷纭。《明史·世宗纪》于嘉靖二十年条下记:“九月乙未,翊国  相似文献   

15.
尹缉熙 《云梦学刊》2001,22(6):68-70
明清之际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西厢记》时,提出了次要人物的概念,及与主要人物的关系,论述了人物艺术作用,探讨了塑造次要人物的基本方法等,这对建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小说理论、小说美学是很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水浒》在荧屏上一出现,许多出版社争先恐后地推出各种版本的《水浒传》,甚至有些研究《水浒传》的论著也搭车问世,一时间出现了小小的“《水浒》热”。我以为这种“热”不过是“武侠小说热”的继续。《水浒》中的“武”与“侠”再度使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兴奋起来。正像“武侠热”一样,“《水浒》热”负面作用也是远大于正面意义的,这一点是听惯了“《水浒》是农民起义的百科全书”评价的人们所不能理解的。实际上所谓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评价并不能反映《水浒传》的本质。人们确实喜欢《水浒传》,但并不因为它是农民武装…  相似文献   

17.
关于《水浒传》内涵的几个问题●苗正民许小平丁可一、从《水浒传》研究概况所想到的在我国古典名著中,《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人们对它的评论是最为复杂了。人们已经公认,《水浒传》是集“水浒故事”而成的,“水浒故事”是由说书人创作并不断加工润色过的。《水浒传》...  相似文献   

18.
明代学者叶昼假托李卓吾之名评点的《水浒传》,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李卓吾评本,目前对叶昼的《水浒传》批评思想研究得还不够深入。本文试图就叶昼对《水浒传》的创作思想、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人物形象及其个性的分析,进行深入而客观的阐释,从批评理论上肯定叶昼对《水浒传》研究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词话》中引用他人作品范围很广,有小说、戏曲、诗词、散曲、佛经等.从引用数量上看,仅小说、戏曲就有二十余种.作者或整段抄录,或部分化用,将这些取自不同作品的片断织入自己的巨制之中,对小说的故事情节、细节描写、人物塑造等均起到各不相同的作用.最明显的是对《水浒传》的引用.《金瓶梅词话》所用的《水浒传》版本已佚,与其最接近的现存版本是清人翻刻的万历十五年(1589)天都外臣序百回本.《金瓶梅词话》直接引进了武松和潘金莲的故事,并将《水浒传》的许多片段广泛地融入全书之中.在《金瓶梅词  相似文献   

20.
张维娜 《理论界》2004,(2):128-129
金圣叹作为明末清初的小说评点家,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评点的《水浒传》,在艺术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有许多真知灼见。在人物性格评点中,金圣叹自觉地将人物性格加以对照,把他们鲜明地区别开来,而他的许多艺术见解也渗透在对照之中,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金圣叹十分推崇《水浒传》中人物的塑造,他赞叹道:“《水浒》所叙,叙一百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水浒传序三》)因此,在《水浒传》评点中,他自觉地把人物性格分析作为重点。他采用对照法来分析人物性格,或是将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加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