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古代家训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校教育不发达的古代,教育子女的责任,主要落在家庭这一社会的基本组织上。古人相当重视家庭教育。宋代的家颐在《教子语》中开宗明义就提出:“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老学究语》更明确指出;“不怕饥寒,怕无家教,惟有教儿,最关重要。”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人们不断摸索、积累、总结教育的经验,有的用口接耳听的方式传给子孙后人,有的则付之梨枣,公诸于众。这样日积月累,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藏中,就产生了一批“家训”、“家诫”之作。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书目记载,我国古代“家训”一类著作,…  相似文献   

2.
陆游论读书     
陆游爱书,读书,著书。在他漫长的八十六年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有关读书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他的生命和书分不开,他的事业同样和书分不开。据我不完全的统计,在一部八十五卷的《剑南诗稿》中,仅以“读书”名题者即有五十七题(有的同题下有好几首诗)。“独喜遗缟不我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任何一个民族的文明史,都与书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人文学科里,“知识分子精神”话题一直是一个焦点。我想,任何一种精神只有渗透到踏踏实实的工作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生命力。因此我们今天就从最日常的生活谈起。我想先请您谈一谈自己如何走上治学道路的。●这个问题很具体。我还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因为“文革”的原因,学校里就不上课了。但是我非常爱读书,我一课一课地自学从初中到高中的全部课程。我觉得不能不读书啊。1970年中学毕业后,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当“社会闲散人员”,那时叫做待业青年。直到1974年秋才在街道图书馆找到工作。那段时间我一直在社会上闲荡,既…  相似文献   

4.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也是教育的未来。有远见的学校领导,应把培养青年教师列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仅就青年教师培养方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终生老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千万个健康、文明和谐的家庭,是形成全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生活向学校所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末,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父亲和母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我国古代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流传民间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例。“子不  相似文献   

6.
西夏的书籍及制作技艺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书籍业的发达与否,又为一个民族或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西夏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党项羌族所建立的封建割据政权。它从公元1038年正式建立到公元1227年为蒙古所灭,共计存在了190年,曾先后与宋、辽和宋、金鼎足而立。西夏在其存在的近两个世纪里,曾致力于发展自己的书籍事业,引进、翻译。编纂出版了大量书籍,尤其是西夏文书籍,从而丰富了我国多民族文化宝库。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由干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缺乏,人们对于西夏的书籍业很难窥其全貌;许多书籍史和印刷史著作中,几乎没…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多民族国家“除了自己的民族语言外,还必须有民族间的一种共同语言,这是为了交际便利,为了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合作的便利。”(《斯大林全集》第11卷第299页)没有语言便没有社会;同样,没有民族间交际的纽带──共同语,多民族便不可能形成统一的国家。列宁指出:“经济流通的需要总是迫使住在一个国家里的民族(只要他们愿意住在一起)学习多数人的语言。”(《列宁全集》第20卷第2页)民族间的交往首先基于物质生产的需要,交往又必然带来民族间的学习和影响。在各民族间互相学习、交流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周华胜 《家庭科技》2006,(10):44-44
我是一个教小学的“孩子王”,大概是受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的古训影响吧,与书报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深深感到,生活里没有书报,就好像世界没有阳光,鸟儿没有翅膀。平时上街,看到书摊上有自己喜欢的书报,就掏钱买下。特  相似文献   

9.
国家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各类职业学校也纷纷顺应时势依靠政策上的有利条件加大了招生力度,进入职校的门槛越来越低。受社会大环境、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职校学生的德育状况令人堪忧,在社会他们表现的是“伪成熟”,在学校他们表现的是“害群之马”,在家庭他们的表现是“放任自流”。针对这样的学生现状,作为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及平时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讲究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0.
闲话读书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人们对读书的功用早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甚至演变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极端说法,将读书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境地。时代发展到今天,虽然已有一代文学大师提出“万般皆上品”的说法,但是从来也没有人敢于低估或者排斥读书的作用;即或在左倾猖獗、文化遭殃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仍是求知若渴,冲破钦定的拘囿,偷偷地找书读。读书的乐趣,读书的功用,只有真正的读书、爱书人才能深得其中三昧。应该说,倘若剔除封建性糟粕,我国古人关于读书功用方面的议论,还是有许多值得品味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个人的知识范围都是有限度的,任何人都会面临有所不知的困惑和迷惘。当面临这样的困惑时,是诚实地承认自己不知,还是闪烁其词地回避,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度量。尤其在学校里,当自己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向老师提问,没有学生会想到老师也有答不上来的时候。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几乎是全能、无所不知。可我却遇到过明确承认自己“有所不知”的老师。  相似文献   

12.
《大庆社会科学》2016,(5):82-82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一个民族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只要自己的文化还在,就能重新凝聚人心,还有复兴的希望;反之,如果文化已经消亡,即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就已经灭亡。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归纳为“亡国”与“亡天下”两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变化;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不仅民族政权覆灭,而且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因之,在我们的文件里、报刊上、书籍中和口头上,经常出现和广泛使用着诸如“民族团结”、“民族干部”之类的各种各样“民族……”的用语,但其所表述的概念又多是以桃代李,以讹传讹,时长日久,习以为常,反倒约定俗成,沿用日繁了。近些年来,由于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和整个民族工作的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于是“民族……”之类的说法,出现和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多,频数越来越繁,从而造成的“民族……”之类用语内涵的混乱,也越来越严重了。这种情  相似文献   

14.
帮助贫困地区的适龄儿童入学,意义非常重大,任务非常艰巨,谓之曰“希望工程”.少年儿童的课外阅读也是一件仅次于适龄儿童入学的大事,它往往影响或决定一个人的志向、才智、品格、情趣等等.课外阅读实际上也是塑造一个人的灵魂的重要因素,只不过目前还没有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目前大城市重点学校的情况可说较好,但农村和边远城镇学校的 情况,绝大多数是不好和很不好.在校的学生如此,上不起学的孩子的“课”外阅读更可想而知.因此,少年儿童的课外阅读不容忽视,我们应该为跨世纪的新人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的环境.一、农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数量很少调查得知,7个农村、农场小学314名学生“本学期”共读1228册书,人均读书3.91册.其中人均读书最少的是1.49册(呼兰县石人乡双山小学五年级),而哈尔滨师范附小三年二班人均读书21册,相当于双山小学的14倍,内蒙古海拉尔市新桥小学三年二班人均读书48.79册,相当于哈尔滨师范附小三年二班人均读书的2.32倍,相当于呼兰县石人乡双山小学的32.74倍.调查得知,3个农村、农场中学172名学生共读课外书274册,人均读书1.59册.其中,人均读书最少的是1.18册(五九七农场场直中学七年一班),哈尔滨市第六十一中学初一学生的人均读书量是10.94册,相当于前者的9.27倍.1  相似文献   

15.
一、愈学就愈覚得自己急需要改造我生在一个贫农的家庭,父母亲抗战前后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家庭给了我一些好的影响。在学校里,我总是按着父母的教导:“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干起来也觉得滿愉快滿热情的。一九五六年,我加入了共青团,在学校里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就是这样,我顺利地由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至于“思想要改造”,仿佛从来也沒想过。考入山大以后就下定决心:大学的五年要好好干!要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就在这个时候,母校党组织来信鼓励我爭取入党,并且提醒我说:“你的出身好,客  相似文献   

16.
鲁迅笔下“蛇”的形象,多姿多彩,意蕴丰富。且看《故乡》中的名句: 我想:希望定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希望”——“路”,在《彷徨·伤逝》中,便是用”蛇”来比喻的: 新的生路还很多,我必须跨出去,因为我还活着。但是我不知道;怎样跨出那第一步。有时,仿佛看见那生路就像一条灰白的长蛇,自己蜿蜒地向我奔来,我等着,等着,看看临近,但忽然便消失在黑暗里了……  相似文献   

17.
“长江《读书》奖”首次评奖就引发大的争议 ,在我看来 ,不简单是因为角色特殊的个别获奖者让人生疑 ,让人发出了“运动员兼裁判”的讽刺和抗议。争议已经展开 ,我希望把视点放在小群体上 ,把问题放在更大范围上来看 ,而不要跟个人过不去 ,或把什么都道德化。确实 ,评奖不规范不合理不公平早已是“民间”的一大不平。许多评奖出了问题 ,有的是没有“机制”或机制不健全 ,有的是有“机制”但“程序”有问题。还有的是“机制”或“程序”问题不大 ,但“行为”有问题。而隐藏在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授权问题。本次“长江《读书》奖” ,评奖的症结所…  相似文献   

18.
肖友光 《南方论刊》2004,(11):58-58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内心状态是个“黑箱”,只能利用外界的控制来影响人的行为。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是对其进行“解密”。一个班集体里,优等生、中等生、差生始终是存在的。面对个体的差异,要讲究育人的方法。热心育人,要用心思,善于施爱,用师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智慧,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至“七·七”事变之前,即一九三一年秋至一九三七年夏秋之交,广大东北学生,不甘心当亡国奴,纷纷逃亡到北平。特别是伪满洲国成立前后,逃往北平的学生骤增。当时,东北大学、冯庸大学已迁到北平,冯庸大学后来停办了,办了个东北中学。教育界的东北地方势力还办了难民子弟学校、念一中学、广安中学。侥幸得到读书机会的逃亡学生,有不少人是在这些学校里读书的。当时,北平是抗日斗争的前沿阵地。“九·一八”后日军步步逼进,侵占热河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面临的所有问题、所有矛盾,集中到一点,就是“中国为什么要全面发展、怎样才能全面发展”的问题。中国不发展,就没有希望;中国发展太慢,也没有希望;中国不全面发展,不仅没有希望,而且连以前的所有发展成果也难以巩固。所以说,中国全面发展,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是消除地区差别、城乡差别、收入差别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根本宗旨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发展是硬道理,全面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