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或早或晚总会碰到难题。孩子是为了让父母长见识的,尤其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复杂的宇宙,而不是卷子上的分数,他们最终能否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不是分数决定的,而是爱与成长决定的。一在城市里,只有最亮的星星能被看到;在农村里,每一颗星星都发出独一无二的光。这是我女儿3年前写的诗。那时她读三年级,她在那年夏天去过浙江安吉一个美丽的小村子,在那里, 相似文献
3.
4.
相爱3年的男友突然提出分手,我的心刹那间被狠狠撕碎.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家的.母亲给我开门的时候,我脚一软就瘫在地上.刚好家里宾朋满座,大家都以为我病了,纷纷过来问哪儿不舒服.我虚弱地笑了笑,不说话. 相似文献
5.
6.
8.
9.
10.
11.
董琦琦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天才作为浪漫主义运动的核心口号之一,凝聚着浪漫主义诗学之精髓,对天才意识的体悟是理解浪漫主义时代精神的重要途径。从莎夫茨伯利到康德,天才一词的意涵不断被丰富与充实,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命体验思潮的萌动奠定了基础;区别于柏拉图诗学,天才标志着艺术创造力由神力向人力的转变,艺术家取代上帝主宰现代艺术发展路径;鉴于浪漫主义诗学内蕴的超验维度,天才化身为普罗米修斯式的斗士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其扮演的先知形象亦是深入人心。以上三个方面是梳理浪漫主义天才意识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2.
13.
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提出并讨论了“天才”与约束天才的“鉴赏”这一对概念。然而二者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张力,仅凭康德文本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天才为何需要被约束、鉴赏如何约束天才,则会分裂二者,产生矛盾。但依据更广阔的语境,“天才”和“鉴赏”的含义完全可以扩展到彼此之中,使得二者成为同一原则——想象力对知性超越与再和谐——的两个侧面。这样的扩展不仅解决了康德天才理论的内在张力,也更加符合艺术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天赋异禀的特殊群体,天才儿童早在汉代之前就已经出现;不过真正引起广泛的重视,则是迟至儒教确立的两汉之际才发生的。随着儒家童蒙教育趋于制度化,天才儿童们成为儒家思想的有力宣传者,以孝悌和笃学为中心的儒家品德,构成这些儿童事迹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进一步固定为后世的基本评价标准,长期以来儿童们需要依靠这些标准来确定自身的价值与声誉。天才儿童曲折地反映出时代的种种变化,从而构成了现实世界的某种镜像。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因素是儒教的影响。在儒教意识形态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家族与社会的濡染,天才儿童成为现实儒家品行的载体。通过分析这些儿童形象的变迁与内涵,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汉代儒家社会中童蒙教育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晚年借用“卡夫丁峡谷”这一古罗马时代的典故 ,谨慎地提出了落后国家有可能“不通过卡夫丁峡谷”的天才设想。毫无疑问 ,马克思晚年天才设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和方法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叔本华的天才思想使宗白华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天才的价值及其所应具备的素质与自己价值追求及天赋的契合使宗白华产生了强烈的天才情结。在宗白华看来,天才追求的对象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而体悟与表现宇宙人生真相的最好方式是艺术。对宇宙人生真相的不懈探求直接影响了宗白华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