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有利于城乡产业结构调整 ;有利于农民实现兼业转移 ,增加收入 ;有利于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利于农业发展。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 ,需要消除其思想、体制、政策障碍 ;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进城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大批农民向城市涌进.对这个问题,社会各界有不同反映,有赞同的,有指责的.原来认为农民进城好处多的同志经过几年的观察,也感到问题不少,主张清退.究竟如何正确理解农村劳动力进城问题,对已进城的又怎么办?笔者就这个问题,最近到贵阳、六盘水、安顺三个城市进行调查了解,并参阅了国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有关资料,试就农村劳动力进城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农村劳动力进城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以农村劳动力为主体的外来就业人口大量涌入城镇务工经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民工潮”。从已有的研究来看,人们对如潮如涌的农民进城务工现象有两点基本一致的看法:第一,农民工进城有利也有弊,这种利弊之分无论对城市还是对农村自身的发展都是存在的①。第二,农民工进城宜疏不宜堵。农村剩余劳动力流人城市是工业化国家必经的阶段,关键在于加强管理,防止“过度”、“过快”②。也正是在这种基本认识的指导下,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近年陆续出台了一些规范外来人口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定的成效。本…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利弊及对策杨锦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对活跃城乡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据测算,目前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3亿,全国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已达2000万以上,如果按照目前的状况,到本世纪末,全国农村...  相似文献   

5.
略论“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区域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愈来愈多,目前,进城的农民工已达8000万人。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给城市经济生活带来了活力,也为城市的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进城的农民工却没有得到公正、平等的待遇:他们大都收入低、经常受歧视、权利得不到保障。如何正视农民工目前的处境并对此加以科学引导和管理,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一、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1.农民工进城是推进城镇化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乡关系为二元化结构,城乡实行分割政策,在城市住的为城市户口,农村住的…  相似文献   

6.
农民进城心态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浙江省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农民进城心态"的问卷抽样调查,回答了农民想不想进城、为什么想进城、为什么不想进城、想进什么样的城、想进为什么还没进城、城市对农民进城有哪些外推力、农民如何看待农村生活、农民如何看待户籍制度、农民对进城有哪些要求等十大方面的问题,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对有关市县的典型调查情况提出了引导农民进城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民进城是中国文学的母题。现代化进程中,农民成为断裂社会的追赶者,有着特殊的情感经验和区别于古典的现代性体验,现代化应把农村作为积极因素纳入经济框架,为农村人尊严融入城市提供知识和思想以及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8.
林奕含  蒋润荷  丁洁 《南方论刊》2022,(8):56-57+61
在我国城镇化背景下,进城护理孙辈农村老人在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以南京市鼓楼区进城护理孙辈农村老人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详细阐述此类老年群体的城市生活融入现状。研究发现,社会政策、社交关系网络、代际支持、个体特征是影响此类老人城市生活融入状况的主要成因。希望通过本文,帮助进城护理孙辈农村老人更适意地融入城市生活,推动建设和谐稳定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9.
论统筹城乡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统筹城乡就业的进程中,社会保障方面的某些缺失已经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瓶颈和影响城乡统筹就业的重要因素.要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出得来",同时在进城就业时"稳得住",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来推动和牵引进城务工农民的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品是特殊意义上的公共品,与一般公共品不同的特征就在于其暂时性、过渡性。农村很大一部分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进城之后公共品供给不足,如果过度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实际上是一种逆城市化行为,意味着浪费,与此同时,农民工进城后其子女入托、就医、就学等难题则得不到有效解决。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首先应增加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水平,如果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水平没有增加,单纯靠公共财政扩大农村公共品投入是不可持续的,中看不中用的。土地入股将社保福利寓于其中,是最具有社会性的城市化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满足农民进城对公共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进城求学的农村学生,(包括进城农民工的子女、通过考试被城市学校录取的学生、通过投亲靠友进城读书的学生等)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到城里读书后,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孤独、无法排解的沉重学习压力等等心理问题。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亟待教师关注、分析和疏导。一、进城求学的农村学生的几种心理现象的分析及疏导1、自卑感。如我任教的班里有一位女同学叫李非,从乡镇初中考进了城里的中学,入学成绩不错,家境一般。进城读书后,她从不参加学校或班里组织的活动,与同学们相处时她更多的是低着头…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农民进城方式与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制约着我国农民进城的方式和条件。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彻底消除之前 ,农民即使进入大中城市 ,也不可能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权利。我国农民进城的条件 ,首先取决于城市门槛的高低。我国农民进城的条件 ,还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制约 ,这就导致农民进城就业的宏观环境更加严峻。因此 ,必须探索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模式 ,要消除不利于农民进城的体制和政策障碍 ,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大树进城"作为一种解读城乡关系的动态-过程视角.对"大树进城"的过程分析表明,"大树进城"不是基于正常的需求而发生的市场流通,而是由中间环节的参与者共同"运作"出来的资源转移过程."大树进城"的结果并不有利于城市和乡村中任何一方,反而造成了城乡双方共同受损.在这里,"大树进城"构成一个"隐喻":在最弱的农民和最"富有"的公共财政之间谋取利益,导致城乡资源转移过程中的"蒸发".因此,"大树进城"并不能理解为一种城市对农村的资源剥夺,而是一种发生于城乡之间的利益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国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有较高的劳动报酬和优裕的生活条件,可能的就业机会和选择空间比农村要多得多,存在强烈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拉力因素,因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但是,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实行抑制性政策,主张农村就地消化、吸纳剩余劳动力,排斥、限制其向城市的转移,以保障城市下岗职工充分就业.事实上,这种抑制政策并不能解决矛盾.虽然它对减轻城市就业压力,实现短期职业目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不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不利于促…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困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调研发现,城中有房的婚姻需求推动脱农进城成为村庄的流行理念。在经由购买婚房竞相进城的村庄场域中,村落结构与传统习俗不断扭曲变形,老年人在此过程中面临心理层面的相对剥夺体验。同时,进城压力与家庭结构、代际伦理互构重塑,实现了竞争压力的代际转移。出于传宗接代的超验性文化追求与村庄去伦理化的"道德新建构",老年人自觉进入压力分配体制,在行动层面通过奉献贴补、隐忍体谅、自我牺牲的方式主动承担竞争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资源困境。在援助子代进城买房以实现婚姻的过程中,农村老年人身心俱疲。  相似文献   

16.
江登琴 《兰州学刊》2007,25(1):106-110
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农民进城务工较为普遍,而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则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进城务工农民--作为一个"公民"根据宪法和法律享有民主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却因种种因素制约无法行使,这不仅是其无法行使权利的重要内容,更是其一系列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进城务工了,选举权利却被"搁置"在遥远的农村,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固然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而"农民"、"农民工"的概念界分及其阶级属性的不明确,则是当前进城务工农民行使选举权利受碍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7.
在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指导下,十多年来,深圳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富裕文明的“超级村庄”,南岭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优越的区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全村人“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集体实现了向非农形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进城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方面。泸州有农业人口390万,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85%。城市化率在17—20%。据有关方面数据,目前泸州有进城农民13.5万多人。农民进城务工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民工进城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有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是城市和谐发展的核心.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进展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农村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农村家庭的裂变,"一家两地"、"一家两制"成为进城农民工家庭的主要形式,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要转变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观念,为进城农民工安家立业创造环境和条件,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农村青年进城入厂有很多的异同点。要吸取知青运动的经验教训 ,推进城市化的发展 ,解决城乡青年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