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离开人的努力,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都只能是妄谈。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那么,如何认识和对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实现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使之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呢?水钢企业文化建设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告诉我们,人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超过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新的价值。因此,人在企业众多资源中是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得好,就能使企业获取最大利润,实现自身所追求的目标。而且,人力资源具有的消耗性、迁徙流动性、时代性的特…  相似文献   

2.
自由是科学发展的人的因素,没有人的客观实践经验的累积科学的发展就只能是空谈,可是反过来科学又促进了人的智力与自由的进步,是人发展的重要的物的因素,满足了人的需要;科学扩展到社会层面时,科学一方面受制于社会制度的约束,一方面又通过对人的意识的影响来促进社会的进步,为科学的发展扫清道路;在我们今天提倡科学创新的环境下,我们需要尊重人的个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人类要有秩序地生活,正常地从事生产和经济活动,就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历史上,凡是经济比较繁荣的时代,都是社会比较稳定,劳动人民得以致力于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时代。我国汉朝“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就是例证。现在,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是需要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和稳定的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原因很多,舆论引导便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麦金太尔的德性论及其道德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金太尔作为英美著名的哲学家 ,对西方社会的道德生活的无序、多元状况作了深刻的观察和剖析 ,指出西方道德衰退的原因在于拒斥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 ,因此他在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之上建构起他的现代德性论 ,试图用他的德性论拯救西方社会于深刻的道德危机中 ,这在现代西方社会只能是一个道德梦想。但麦金太尔关于德性的实践性、德性的内在价值、德性的整体性等论点 ,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风险社会中,人的自主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在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中,由于人们不断强化外在于人的各个方面的规范因素,人的自主性不仅被忽视甚至受到了压制。风险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使得那些外在于人的各种规定变得失灵,因而必须重视人的自主性在行动中的作用。人的自主性是建立在认识的前提下的,而且这种认识应当归结为反思性的认识,即明确自己的认识和行动的目的。风险社会中的行动是合作行动,而且这种行动是非模式化的,必须充分发挥行动者的自主性。其中外在性的责任规定应当让位于指向目的的自主性。只有这样,人才能在风险社会中获得真正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6.
说到何以使哲学走向生活,何以让人们分享其治疗意义,恐怕大多数哲学家都要反思。医疗的“临终关怀”即呼唤着“意义治疗学”,呼唤着哲学作为人生展示生命意义的终极智慧之大用。我们究竟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死的真相又是如何?那么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才是有意义的?人为什么会感到空虚厌世?什么才是人存在的终极意义?这一系列的生死及意义问题始终是人类文明最大的悬疑。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在追问生命意义的同时,正视并归纳出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生存挫折”,认为由无意义感和空虚感捏合而成的生存空虚,是现时代人们看不清或看不到生命意义的原因所在。无论处境多么悲惨和绝望,我们都有责任为生命找出一个意义来——这正是他“意义治疗法”的精髓。弗兰克不仅为我们指出了问题的症结,也找到了解决的方法。“意义治疗”是哲学的使命,当弗兰克从心理治疗转向终极关怀的时候,“意义治疗”就上升为了哲学治疗,哲学作为人生大智大慧的意义就显发出来。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台湾社会不仅是一个价值体系多元的社会,而且也是一个种族文化多元的社会。在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除了汉族的闽南人、客家人等族群外,还有人数约43.4万人的台湾原住民。依据目前台湾官方的分类,台湾原住民包括阿美、泰雅、布农、排湾、邹、赛夏、卑南、雅美、鲁凯等族,占台湾人口总数的1.93%。  相似文献   

8.
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此研究源于教育社会学家对于教育机会均等化的关注。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工作职位、人际交往也都要求教育程度。教育不仅对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作用 ,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由于现代社会存在着分化和分层 ,教育不但能促进社会分化 ,而且越来越成为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证明 ,教育确实能使人们向上社会流动 ,但是它的作用是有条件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流动。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 ,教育系统与劳动领域的筛选、训练以及个体在成人职业、经济和身份地位中的分配密切相关。实际上 ,取得成人地位的流动和非流动途径在教育系统内就已经形成了 ,教育系统的成层符应了社会分层。  相似文献   

9.
“经济伦理学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应该研究的重点不仅仅在于“资本”的一般运动及其逻辑,而且在于它的具体的展开方式和实现方式。即使是现代经济生活本身的伦理维度也必然地发生着某种历史变迁,它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多变化。这些新的变化,我们还研究得很不够。“社会现实”的问题,乃是经济伦理学必须首先深入思考和认真把握的根本问题。揭示和切中社会现实,应当成为经济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于洋  李成林 《南方论刊》2012,(2):59-60,58
在我国社会管理日益走向多元治理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发挥各类社会管理主体的功能优势,实现社会管理中各系统、各部门、各阶层的协同治理,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受传统社会管理理念、社会组织自身能力欠缺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协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要不断强化社会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人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不仅有物质生活,而且有精神生活。人的行为要受思想、感情支配,或叫受精神支配。因此,一个国家、民族、个人,都需要有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一、何谓精神支柱 所谓精神支柱,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在人的心理中起支配作用的因素,称为精神支柱。在人的心理中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主要的,能起支配作用的,大体可归纳为:①情感、抱  相似文献   

12.
人的素质教育是多元的问题。现在大学遇到的问题:第一,专业教育的问题。面对就业压力等等客观因素,学校管理者与教育模式设计者还是要考虑专业教育问题。国外大学主要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是通识教育,进人研究生院以后就是研究性的,但是我们的大学还没有进人到这种模式。第二,把人文课程等同于人文教育。现在很多的人文课程都意识形态化,人文课程很难组织起来,加上各种实力难以协调,人文教育过于功利化、工具化。  相似文献   

13.
彭维 《云梦学刊》2007,28(2):118-120
传统社会、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音乐产品作为商品等诸多因素,决定了转型社会的社会音乐文化的特点。音乐表达、音乐构成、音乐期待、主体感受音乐的形式等的多元化,都来源于转型期社会多元发展的现实存在。人们对音乐的喜好虽各不相同,却总能在对音乐最深处的感受找到相通、相近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在多元化音乐发展的背景下,必然存在趋近的条件。音乐表现形式和审美取向上趋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市场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是什么?"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一直困扰着人类的问题。亚里斯多德认为,人是政治动物,人生活在城邦中。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动物,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是劳动的动物。  相似文献   

15.
李刚 《学术论坛》2012,35(8):26-29
面对理性多元的事实,罗尔斯在对秩序良好社会的建构上,放弃了以往的正义观,提出了不同理性的政治正义原则。该原则的理性不但能够达成多元理论的重叠共识核心,而且也具有现实可能性,并将成为建构秩序良好社会的可靠保障。但当面对当今的政治现实状况时,罗尔斯的秩序良好社会仍然只能看成是逻辑上的可行性,而缺乏实践上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6.
木川 《西部观察》2002,(8):30-30
活人造墓,这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过去有,现在亦有:大抵都是那些现在虽然还活着,却随时准备赴死的人,为自己刻意打造的梦幻天堂。  相似文献   

17.
自从人猿揖别,开始了文化的历史,人生的思考便成为人类意识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在纷至沓来、无法解脱的种种人生问题中,人应该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不同的致思趋向引发出纷纭多彩的人生论,构成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人生论内容宏富,追寻其脉络,大致包括如下六个方面:一、人生界说无论是圣贤先哲还是普通中国人,面对纷纭复杂的人生,都不免有一番思索,人生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困惑千古而又歧见迭出的人生大问题。假如说人生即人的社会生活过程,那么,这一过程的本质即生命…  相似文献   

18.
《徽州社会科学》2010,(1):24-25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刚刚出生还在嗷嗷待哺时就被他们的父母因种种原因无情的抛弃在医院、车站、路边,甚至荒郊野外……他们就是弃婴,弃婴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由于各种原因遭父母遗弃,弃婴行为不仅侵犯了儿童的生命权和生存权,挑战基本的社会伦理,而且还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弃婴的增多给社会和政府加重了负担,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与现代的二难选择──关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在正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因为不搞现代化,中国人就不能生存。但现在西方社会却因为现代化出了问题,同样危及了人的生存。往前走,西方现代化是陷阱,回归中国传统,则是悬崖,我们该怎样选择呢?面对这一时代悖论,本文认为以“活着、活得更好”为原则选择,合乎此的就吸收,违乎此的就放弃。不搞全盘西化,也不能回到传统,而是在两难选择中去创造一种人类新文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正义是一个古老而弥新的话题。在各具特色的正义理论中,多元正义是其间不可或缺的一派。该派以美国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沃尔泽、英国多元正义和市场社会主义的倡导者戴维.米勒为其主要代表人物。沃尔泽和米勒在正义问题上都主张从诠释学的角度思考正义,以多元的视角应对多样的世界,以基本趋于一致的正义原则保证正义的实现,实现合理社会的建制。从总体上看,他们的对社会的多重多元性的把握是一致的,且在理论探索过程中相得益彰。但在具体如何建构正义理论方面他们却不尽相同。在立论视角、正义原则和理论限域上两人都存在不同的看法。在多元正义学说中产生了社会物品和社会情境、一般主义和特殊主义的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