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测试,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心理弹性团体训练,得出结论:心理弹性团体训练有助于提高中职女生的心理弹性和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形成,是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环境熏陶的结果。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并初步定型、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期。他们心理不成熟,认识问题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灵脆弱,据《教育导报》2000年1月28日报道:32%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理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根据当代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制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平稳性等10个问题,对北京30多所中学,500…  相似文献   

3.
借鉴横断历史研究方法的思路,选取2000年以来使用同一工具研究藏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文献,探讨近十一年来藏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藏族中学生心理健康随年代逐步下降,藏汉中学生心理健康差异与年代无关,中学生比率、人均GDP、消费水平指数等社会变迁指标是影响藏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研究者认为要维护藏族中学生心理健康,可从大力发展藏族地区经济和教育、学习借鉴汉族地区有效教育模式、循序渐进建立藏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利用藏族地区丰富独特的心理健康资源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4.
遂宁市教育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埘性与实效性研究》于2005年lO月8日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批准立项。经过了课题研究的精心准备阶段,很快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课题组本着实践——研究——总结——反思的研究思路,充分利用教育系统知识密集的优势,以课题为纽带,大力整合教研资源,使课题研究更加规范、科学、有序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新龙  李健美 《理论界》2004,(5):177-178
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提高技能,而且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他们存在的心理障碍及其成因,笔者于今年4月用自编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02届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发现了高职院校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并为此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1.自卑心理。一方面,…  相似文献   

6.
儿童心理卫生研究的可喜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丛书》评介陈学诗由山东社会科学院陈永胜副研究员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丛书》不久前与读者见面了。这套丛书包括《小学生心理卫生》、《小学生心理诊断》、《小学生心理咨询》三种,是全国教育科学...  相似文献   

7.
谭月冬 《南方论刊》2005,(9):62-62,57
逆反心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愿顺从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不仅不利于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剖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是每个教师不可忽视的工作。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初中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变”,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教师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就是“不受教”,许多家长也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做事任性。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  相似文献   

8.
耿红卫 《兰州学刊》2004,(2):201-202
本文简略列举了当前我国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并分析了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最后全面论述了确保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浙江省重点中学中273名不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中学生和83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中学生进行调查,并利用scl-90量表,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评价。发现前者在强迫症、恐怖、精神病性三个因子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体育锻炼的学生与非体育锻炼的学生在强迫症状、精神病性、忧郁、焦虑、敌意五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关金艳 《理论界》2013,(12):182-184
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到青少年的未来发展,通过对青少年心理辅导现状的分析,总结了青少年心理辅导特点、方式、意义;通过对需求理论的分析,总结了需求理论的起源、内容、应用;通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总结了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并用需求理论分析了原因;通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长效对策的研究。用需求理论提出了三条可行性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2001年3月16日,在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颁布后,全国高校开始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心理咨询在高校迅速开展。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及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为青少  相似文献   

12.
心理疾患的高发病率已经成为当前危害我国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中学生中约有35%左右存在障碍性心理表现。因此,应当普遍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训练,帮助中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内在机制,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当今大多数中学生都存在着心理压力、心理障碍,通过调查分析得知主要原因如下:1、学习类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如:学习压力、厌学、考试焦虑。2、人际关系问题。这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如:与教师的关系、同学间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3、青春期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下高校心理育人体系存在一个关键性的思路困境,即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困境的产生其实源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端期,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根源不在于心理咨询方法或心理健康技术的本土化不足,而在以心理健康的名义完成现代化国民的塑造这一宏大社会愿景背后的结构性紧张。在民国时期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建设运动的热衷和把心理卫生融入“训育”体制的努力中,已可窥见当下心理育人工作之实践困境的早期镜像。从历史的视角反思这一困境,可为理解当下高校心理育人的实践困境增加一种“历史的共情”,进而思考中国高等教育的自有传统如何与其时代使命更好衔接,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如何更有效地激发精神动力等宏大命题。  相似文献   

14.
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父亲嗜好多是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之一。 不久前,我国有关机构联合进行了一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发现,父亲嗜好多、父母情绪急躁等是引发子女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辉  李红 《学术探索》2002,(1):98-101
本研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对云南省 7个边疆地区的 1 0种少数民族中学生共 70 3名 ,汉族中学生2 1 4名进行测查。结果表明 :(1 )云南边疆民族中学生的SCL - 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 ,且差异都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 (P <0 0 0 1 ) ;(2 )与当地汉族学生相比 ,民族学生的各项因子均分明显偏高 ,提示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当地汉族学生严重 ;(3)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年级差异 ,即初中生的SCL - 90各因子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高中生。文章最后分析了民族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陪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途径与措施,对于提高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被长期忽视,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心理专业机构重视起来,同心协力,全面育人。  相似文献   

18.
《四川社科界》2009,(4):38-39
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一直坚持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成立一年多来,出版多部研究专著,为新农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灾后心理重建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9.
8054名大学生UPI测试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通过对桂林电子工业学院8054名大学生进行的UPI量表计算机化网络心理健康普查,得出相关结果,对掌握当代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参考价值,同时探讨了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此外还证实了网络心理普查系统是适用于信息时代的更为便捷的深化心理教育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各高校有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为课程目标的一门课程。忽略本课程的特殊性,采取如同其他课程的常规考核方法不能真实、可靠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没有遵循本课程的科学性与发展性的课程目标。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是通过不断地对人自身的积极因素的激发,并帮助学生利用这些积极因素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积极力量和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顺利适应与主动发展。因此,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以积极心理学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思考与讨论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常规课程考核方法存在的诸多不足,来探究一套切实可行的课程考核方法,真正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科学性与发展性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