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琳 《中文信息》2013,(5):41-41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是作为一名教师,要领会“爱”的精髓,让学生乐意接受你给予的爱,并懂得回报爱,却并非易事。10年多的从教经历,让我对如何爱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文学史上,萨拉·朱厄特是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乡村医生》是她于1884年创作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但就作品关注的两性性别教育话题而言,《乡村医生》又称得上是一部“现代小说”,折射出作者对其所处时代的性别教育及其模式的看法和思考。遗憾的是,这在现有朱厄特的社会性别研究中并没有受到重视。基于此,借助社会性别研究的视角,分析朱厄特在《乡村医生》中对理想性别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建构,解读作者的性别教育观,指出作者并不否定对两性进行必要且合理的传统性别教育,她批判的是无视个体差异的父权制刻板性别教育模式,呼吁对其进行解构,她进而主张对两性进行双性化性别教育,并以此去实现对理想性别教育模式的重构。  相似文献   

3.
不觉中,<高等函授学报>公开发行10周年了,可喜可贺!十年来,贵刊在成教领域和中学教育界辛勤耕耘,硕果累累,反响巨大.她为献身成人教育的专家、学者提供了著书立说的园地;她向坚守中学教育阵地的中学教师传授了新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新的教育信息,从而造就了一大批中学骨干教师.  相似文献   

4.
“师爱”是塑造青少年的巨大教育力量,它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万能的金钥匙,它能把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化成主动接受教育。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作为一个教师,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学生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那么班主任应怎样用师爱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一、用“关心爱护”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同情人,对人的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教师不能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班主任对学生的爱首先应该表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思…  相似文献   

5.
熊希龄一生创办过数以百计的学校,对教育进行过许多改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尤其是他的一些教育主张,内容丰富,识高意新。去虚求实破旧立新甲午中日战后,民族危机迫在眉睫。中国踊现出了一批维新变革志士,力图改革清朝政治,以“救亡图存”、“变法自强”为己任。而“图存”、“自强”的首要任务是“兴学”、“育才”,故改革科举制、改革旧式书院教育、设立新式学堂,便成为一种新时势和新潮流。熊希龄顺应新潮,于1897年10月创办湖南时务学堂,大胆提出了改革旧式书院教育的主张,其目标在于改革旧式书院偏狭的“举业”教…  相似文献   

6.
李金富 《南方论刊》2003,(11):63-63,62
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既教书又育人.下面试就我体会最深的四个方面谈谈对作好班主任工作的认识. 一、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教育没有秘诀,如果说有,那就是一个"爱"字;教育也没有捷径,如果说有,这条捷径就是爱之路.爱是教育的惟一秘诀.  相似文献   

7.
在竞相标新立异的当今小说界,中年女作家石楠算得上是一位冷静、诚实、坚持自己的文学观念的作家了。她把自己对生活、对文学的爱倾注于为不见经传的巾帼才女立传,又从她们身上获得了对于中国妇女的一种独到而深层的认识,同时再现了那种作为历史环节的人生风貌。她默默地走着自己的路,然而又奇迹般地佳作迭出。短短八、九年时间,她就接连创作出版了一百多万字的五部中篇传记小说,另外还有一些中短篇  相似文献   

8.
在为数不少的有关张爱玲著作中,最近冯祖贻著的《百年家族·张爱玲》可算是别开生面的一本。 张爱玲有着尊贵的家世,她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朝光绪年间有名的“四谏”之一,是位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爱女,李鸿章选婿过程极具戏剧 性,曾朴写《孽海花》时就没有放过这段佳话;她的 两位堂伯,一位是清末做过两广、两江总督的张人 骏,另一位张志潭在北洋政府时曾蝉联两任交通 总长;她的亲戚如李鸿章家族、黄翼升家族在清末 乃至民初都是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如果家族背 景对张爱玲的创作生活没有产生过影响或影响甚 微,就不必产生这本书…  相似文献   

9.
《南方论刊》2011,(12):I0024-I0025
深圳市龙岗区爱联小学创办于1940年,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以书法艺术教育而名扬特区内外的公办小学。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确定了“以艺辅德,以艺益智,以艺陶情,以艺健体”的艺术教育理念,制定了《书法教育发展五年规划》,将提高学生书法艺术水平与发展综合素质相结合,采用课内打基础、锤炼基本功,课外求发展、为艺术专才铺路的人文教育新模式,形成了鲜明的书法艺术教育特色,是爱联书法特色在特区教育界脱颖而出,成为深圳、广东乃至全国书法教育的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大学生理想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梅 《理论界》2000,(2):53-5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他还指出 :“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贯彻落实这一要求 ,对学生进行富有时代精神的理想教育 ,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一、树立明确的目的是理想教育的前提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身心所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活动。教育必须以明确的目的为前提。理想教育的目的 ,实质上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一是使学生确立正确远大的理想 ,努力为实现…  相似文献   

11.
《寄小读者》文化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心的《寄小读者》于 1923年 7月在其多次建议而开设的北京《晨报》副刊“儿童世界”专栏上连载,即受到了广大小读者的欢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儿童的审美情趣。本文从文化发展史的角度,论述了这部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具有划时意义的优秀儿童散文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发表的特殊意义和份量,透析了这部儿童散文集尊重儿童个性,向儿童进行“感情教育、美的教育”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周运恒 《南方论刊》2006,(4):59-59,53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育工作失去了严的前提而去爱,就等于放任脑力的冷漠。”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只有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才能理会教与学的意义。21世纪,世界大战讲的是打信息战,而教育教学工作彻底进入了心理战,过往的纯朴踏实和而今浮想联翩,思想底蕴差之千里,对受教育者“严”与“爱”的度量,并非一视同仁,会因人时而异。  相似文献   

13.
莫妙 《南方论刊》2005,(11):67-67,69
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出色地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是班主任的本职工作,要做好班主任的工作,我的体会是“三到位”:心到、口到、手到。恩格斯说:人的心理现象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教育本身就是人的心理现象的影响,或者说是人的心理感应。教育工作者要教好学生,就要用自己的心去探究学生的心,用自己的心去浇灌出地球上一朵朵最美丽的花朵。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是学生最亲近、接触最多的教师,爱护学生,是班主任的第一责任。班主任只要真心实意地关心爱…  相似文献   

14.
爱的密码     
一位女友终于决定请我们吃喜糖了。我们大家都非常惊诧,不是因为她唐突,而是因为她终于下决心与她热恋了两年多的男朋友结婚。 她以前受过伤害,大家都知道那个男孩子,当初与她也爱得生生死死,已经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可男孩子突然负她而去,对她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所以尽管她与现在的男朋友关系非同一般,但却不敢轻言“结婚”两字。男朋友也一直默默地呵护、关爱着她,不提及那两个字。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这块研究领地上,增添了一批年轻的研究者,从而壮大了这项学科研究者的队伍。我省文学理论界后起之秀萧成女博士便是忝列其中的一位。在这项学科研究上,与同年段的其他研究者相比,她是遥遥领先者之一。她撰写并发表了几十万字相关的论文。最近她又推出了二十万字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扩写的专著《日据时期台湾社会图谱》一书,这是她研究的新成果,备受海峡两岸评论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语出自李清照《声声慢》。宋张端义《贵耳集》载:“此乃公孙大娘舞剑在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确实,词一开头就连用十四个叠字,非常人所能写出。这十四个字里没有织补和安装的痕迹,没有思想与形式的分野,而是两者密切融合为一个整体。它们以一种铺陈的手法,写出了一位妇女孤独凄凉,心神不宁,若有所失的神态。三句三层境界。“寻寻觅觅”写她心神不宁的动作和神态,这是第一层境界。经过巨大悲痛的人常常是这样,在他极为悲痛时,往往感到百无聊赖,于是翻东找西,一忽儿想起这,一忽儿又…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关心与冒犯中国人见面,除了问“吃了没有?”之外,还常问对方“去哪儿?”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非实指性的友好的“问候”语、客套话。但英美人对此很反感,认为这是一种“询问”,在心理上的反应是:Whydoyouask?甚至或是It’snoneofyourbusiness笔者曾与一位在华执教的美国人闲聊时谈到过这个问题。我问她:“在美国是不是不可以问别人去哪儿?”她说;“是的。”我又问:“如果我真想知道他(她)去哪儿。该怎以问?”她答曰:“你最好别问。”中国人喜欢问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如“你多大了?”、“结婚了没有?”以示关心…  相似文献   

18.
《离婚》写于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六日。五十多年来,人们对于爱姑的评论尽管有着详略、深浅的分别,但基本观点并没有什么分歧。他们认为:爱姑带着毫无惧色的英勇姿态出现在弥漫着封建统治力量的暗无天日的世界里,她身上闪射出“中国农民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反抗的火花”,显示着“中国农村妇女新的一代反抗的萌芽。”但是,她只想利用个人的力量来反抗整个封建社会,而且还幻想象七大人之类来“主持公道”,斗争失败了。爱姑这种反抗斗争,只有得到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十分清楚,爱姑在评论者的笔下,当  相似文献   

19.
陶行之先生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既植根于中国的土壤,又符合世界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它是以生活为中心,教学做合一,为整个民族、整个生活现代化而进行的活教育,它“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做“与时代俱进”的现代人。他批评传统的死教育与生活分离,“教员们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赶考“赶走了脸上的血色,赶走了健康”,“赶走了对民族人类的责任”,这不是对“应试教育”弊端入木三分的揭露么?陶先生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做“知、情、意”、“真、善、美”、…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在90年代的角色是无法用三言两语说得清的。徐坤首先是学者,自然是一位知识分子;其次她又是一位作家,一位专门以知识分子生活作为题材的作家。身为学者,她完全算得上一位“精英”,文学硕士毕业,且供职于中国最高文科学术机构——中国社科院;作为作家,基于她的生活环境,她笔下的人物也都是“精英”,或是硕士、博士,或是名家名学者。她能在如年代文坛引起广泛注目,关键在于“精英”在她的笔下已失去“精英”的本质。她在作品中呈现的是一群不尴不尬、仅仅有着“知识”外衣的人。徐坤的小说出现伊始,就隐约地暗示了知识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