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卡夫卡思想与创作中的犹太情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近在我国首次翻译出版的勃罗德的《卡夫卡传》,披露了供我们“立体地了解卡夫卡”的极其重要的资料,证明了思想与创作中的犹太情结。在勃罗德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这一点,打开了认识卡夫卡问题的一个新的窗口,使得有关卡夫卡的研究,不仅具有全人类性,社会性,而且具有民族性  相似文献   

2.
杨小岩 《江汉论坛》2004,(3):112-113
卡夫卡生活在19世纪末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前夕,资本主义社会触目惊心的“异化”现象使他思想上感到极大的苦闷和孤独,而他又找不到摆脱苦闷和孤独的道路和方法,这样加重了他的苦闷和孤独,他的小说正是这种苦闷和孤独心境的充分的艺术表现。卡夫卡既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异化”现实的揭示者,又是这种“异化”现实的牺牲者。  相似文献   

3.
论创作情结     
弗洛伊德指出的三种情结皆因性的压抑所造成 ,其实不仅是本能的需求 ,人的一切正常需求受到压抑都可能产生情结。只有作家、艺术家才能把情结纳入创作的范畴 ,他们在创作情结的作用下 ,自觉遵循艺术创作规律 ,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同时也升华了自己。  相似文献   

4.
奥地利现代作家卡夫卡被誉为“弱的天才” ,在他的创作中 ,贯穿着孤独感、恐惧感和负罪意识。这与卡夫卡的生存环境和人生际遇密切相关 ,反映出资本主义异化世界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深刻危机。这种悲剧心态给予卡夫卡巨大影响 ,在他的作品中以不同形式得到表现。正是这种悲剧心态造就了永恒的独特的卡夫卡  相似文献   

5.
徐锦辉 《理论界》2022,(6):98-104
布朗肖无论在文学空间抑或在哲学反思中,都没有简单地将中性视为一个阐释的整体概念。他认为,首要前提是将书写引进对中性与域外概念的哲学思考,因为不能以哲学的普遍化逻辑诠释文学的整体视域,同时也不能以文学的封闭性措辞进行哲学表达。在此基础上,布朗肖介入中性的范式重新审视作为文学的书写形式,以及试图形成一种不确定的游离状态,进而在思想的界域中形成文学的异在表达。换言之,布朗肖正是借由虚拟、否定与多重叙事,将书写从哲学表达转向文学空间之内,以此进一步追问文学何以可能的真理之谜。  相似文献   

6.
刘欣 《东岳论丛》2007,(5):106-109
被称为"现代派文学鼻祖"的卡夫卡在他的小说世界里,以超凡的想象力和勇气进行现代艺术的探险,以作品全部荒谬的、不合逻辑的、离奇曲折的结构,反映作者心目中"异化了"的世界图像。通过对传统自由观的颠覆,对传统人物的颠覆,对传统小说艺术的颠覆等方面的探索,使其创作彰显出迥异于传统小说创作的诸种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7.
吕双伟 《云梦学刊》2002,23(5):55-58
卢照邻现存诗文中 ,始终充溢着忧愁悲苦的孤独寂寞之气 ,这是由于创作主体的“骚怨”精神决定的。从其作品 ,主要是思乡及赠答诗文来阐释其“骚怨”创作精神的具体物化形式 ,揭示卢照邻诗文创作“骚怨”的特点及原因。在某种程度上 ,可以说卢照邻是唐代第一个自觉的、有意识的用“骚怨”精神进行创作的诗人 ,开其后的柳宗元、李贺等用“骚怨”精神创作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在史铁生的"写作之夜"里,时间的扭曲变形,使他改变了对世界的认识。非线性时间观念催生了他看待世界的上帝视角的形成和过程论美学的确立,并进而确立了他写作中显性的和潜隐的圆形结构方式。打破时空局限,使史铁生真实的自我心魂,借圆形结构方式自由穿梭于过去与未来、现实与理想之间,从而建构起了史铁生文学世界里圆融自洽的艺术境界,为其心魂世界中独特的理想主义表达创造了诗意空间。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创作的艺术作品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本质的孤立的主题,描写现实的荒诞、非理性和人的存在的苦痛和窘困。他的散文化的作品寓讽喻于象征、夸张,貌似荒诞不经而含有新意,因此其作品富有寓言色彩。他所把握的一些带有本质性的社会现象或问题和对现存观念和概念的质疑与颠覆,又使其作品带有预言的意味。  相似文献   

10.
赵华  刘新生 《齐鲁学刊》2004,(5):151-153
王安忆小说创作执著于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从而不得不承受守望生命存在的人生孤独,其小说中的生命个体虽然表现出走出孤独的种种努力,但挑战孤独的结果却是陷入了更深的孤独。王安忆的小说守望孤独而并不绝望。  相似文献   

11.
刘艳 《东岳论丛》2007,28(4):97-101
张爱玲的作品,以女性孤独无力的生命存在状态,弥漫濡染到生命底蕴深处的荒凉的家园幻梦和浓厚的末日意识,表达着她"倾城的孤独"体验。负载着这份无法消解的沉重,张爱玲在提取出现代人精神内核之余,努力求得"就近"的平安,这自然又使她的创作有别于西方存在主义作家寻常所作的哲理关照,呈现出倾城的落落寡合的孤独向日常生活层面回落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陈昶 《南方论刊》2008,(5):83-84
张爱玲的作品中没有政治与革命,没有宏大的结构框架,她的作品中承载了作家复杂的家族情结,她以家族为文化背景和参照系,着眼于家族中平凡的人物,刻画他们的内心世界。本文分析张爱玲家族情结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强调家族情结对于作家创作心理的影响,并由此引出张爱玲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亲水情结和水意象是孙犁创作中的重要元素。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孙犁的作品中频繁出现诸如湖淀、河流、溪涧等水域场景及其相关的风情人物。与水相关的话语书写突显出孙犁创作的亲水情节和故乡情怀,水意象的柔美悠长也构成了孙犁创作追求真善美的独特美学观念和文学创作意向。"水"这一意象贯穿了孙犁一生的写作历程,可以把其看作开启孙犁精神世界的一扇窗户,解读孙犁文学创作实绩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4.
王言锋 《理论界》2010,(3):138-139
拟话本发展到晚明,在创作上出现了明显的商业意识与文人意识融合的现象。作品常常通过以市井题材表现教化主旨,以市井社会为背景表现封建伦理道德,将市民与文人的理想、道德、趣味相调和,将话本模式与文人个性风格相融合等方法,达到既满足市场需要,又体现文人作者创作心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屈原孤独感的产生来源于其强烈的自我意识,孤伟超拔的个性特征,及其自我实现生命力量的严重受挫。他欲借助文学这种载体来拯救自己的孤独,但最终没能“得救”,而是以自沉汨罗江来宣告自己孤独历程的终结。  相似文献   

16.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暂的一生与孤独和死亡相伴,坎坷的生活经历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她的写作,因而孤独与死亡成为她的许多作品探讨的主题.本文认为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这两个主题与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对孤独死亡主题的关注是她对自己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的写照.  相似文献   

17.
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年  韩菲 《理论界》2003,(2):12-13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主导力量,是党的形象的集中体现。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  相似文献   

18.
宁夏青年作家群的创作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标本”,其纯粹的“清洁精神”、厚重的“乡土情结”、深沉的“善美情怀”,再加上对诗性语言的迷恋、对散文化笔墨的崇尚以及对叙述视角和叙述文体的个性选择,等等,无不彰显出独特的个性心理和丰富的文化心理.这种鲜明的群体特色,为中国当代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美国南方文学经历了从“南方文艺复兴”的辉煌到后现代文学对“南方神话”的颠覆。第二代作家尤多拉·威尔蒂的著名小说《乐观者的女儿》中的陪衬人物菲伊就鲜明地反映了20世纪中期南方社会在经济一体化、工业文明与消费文化长驱直入的情况下,女权主义思想与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下发生的深刻变化,即历史意识的解体、地方情结的消散、女性意识的觉醒。通过菲伊这一形象,威尔蒂敏感地把握住了时代的变迁。作为陪衬人物,菲伊与女主人公之间的对比与冲突,则生动体现了作者本人面对传统逐渐消亡、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矛盾心情及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吴惠敏 《江淮论坛》2010,(3):176-180
文章以韦应物的全部诗作为观照对象,从“仕宦”生活挤压下的生命苦痛、穿越生死的生命体验、孤独静寂的生命吟唱三个方面,剖析了诗人生命意识的独特内涵,并指出韦应物诗歌创作回归自然、寄情山水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