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榕 《中文信息》2013,(9):53-53
近几年来,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更加理性的反思阶段。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这一命题。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对于变革以往教学重内容理解分析、轻语言表达运用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金秋十月,神州大地传诵丰收喜讯。在中央金融工委召开的饶才富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温家宝同志说:“饶才富先进事迹给我们上了生动而感人的一课。”人民日报出版社最近隆重推出著名归侨作家张永和写的《当代“财神”》,为我们提供了这一课的好教材。我认为,这部25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有如下三方面特色。l、独特的典型形象。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当代“财神”》反映的全国金融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饶才富是个既有先进人物共性,又有独特个性的典型形象,正如恩格斯阐述的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这一个”。但“这一…  相似文献   

3.
莲花寻佛记     
一 曾写过一篇《上天都》的游记。天都峰之所以用“上”字,是因为“上”字能让人听到粗重的呼吸,能让人看到如雨的汗珠,能让人感受到双腿的酸涨,能让人体会到“攀、爬、登”的艰辛和成功的自豪。  相似文献   

4.
爱弥漫在空气中,让每一对新人都为之振奋。为了这份甜蜜的“浪漫”得以保鲜,很多新人选择了这座梦幻般的蜜月胜地——夏威夷。其实在夏威夷语中本没有“浪漫”两个字,最接近的词汇是“Hoonanea”,意为“度过欢愉的时光”。而当你们来复威夷寻找浪漫不管足度蜜月,举行婚礼,或和亲密爱人度假;不管你们做什么打发时间,都将会是一段欢愉的时光。这绝不是梦想,是实实在住看得见,摸得着的。  相似文献   

5.
“被”字句语义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字句语义问题初探李润桃书面上常用的“被”字,在口语中则多用“叫”“让”“给”,书面上还有比较特殊的固定格式,如“被……所”,“为……所”。我们以“被”字为代表,姑且称之为“被”字句。几句中没有“被”之类特定虚词的被动句不在论述之列。“被”字句作...  相似文献   

6.
老师们的施堂计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在学校,铃声就是号令。铃响上课,铃响下课。可各位任课老师熟读“兵法”,各显神通,拖堂各有妙计。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语文课——“亲师生,明算账”。清脆的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早已经“身在曹营心在汉”。“各位同学,让我们来算算:刚才上课,某同学讲话,耽误了半分钟;某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久久不开口,又耽误了半分钟;再加上你们的科学老师拖堂,造成我晚上课三分钟……”语文老师义正词严地说道,“所以,我要再多上一会儿!”  相似文献   

7.
留给女人说     
女人跟男人分手和男人跟女人分手是有分别的。女人跟男人分手,最紧要的是留一些尊严给他。男人跟女人分手,要把五个字留给她来说。 “我们分手吧。”——这五个字该由女孩来说。即使是你首先不爱她,你也该有风度地让她提出分手。男人惯常做的,就是对她愈来愈冷淡,让她自己觉得没趣,然后说:“我们分手吧。”女人会感激男人把这五个字留给她来说。她会永远记得是她首先不要你。这样的话,她也不会那么恨你。  相似文献   

8.
引子 久远的不说.只说刚过去的20世纪,对于中国人而言,好像100年都是在“闹革命”——闹政治上的革命,闹经济上的革命;即使是上世纪后20余年的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无疑也不能不算是一场革命。因此,今天已经富起来,其中包括已经成为“中产阶级”的一些人们.一听到“革命”二字便头痛得厉害。这当然是理由。今后要不要革命,如何革命,自然是由人们自己来抉择。但如果我们一听到革命二字便头痛得厉害.就要连上个世纪乃至更久远的革命也一概反对,似乎不能算是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五、“井田”一词出现于何时正确的掌握了“井田”的基本模式以后,我们再看看“井田”一词究竟从什么时候起才出现的。这个问题,最好让古代文献自己讲话。 (一)先请教周代彝铭:关于这一点郭沫若在二十年代已给我们得出了基本正确的结论。那时他举了不少例子证明金文中的“田”字不可能是“井田”,(19)故周代金文中既无井田痕迹,更无“井田”这个名词。 (二)再看看古代典籍《书》、《易》、《礼》:《书经》中“田”字凡十四见,一次是指狩猎,余指一  相似文献   

10.
一、大学生组建台湾纳粹党 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一名许姓女学生自称对台湾政局恶斗不满,日前组建了一个崇拜希特勒的纳粹组织——“国家社会主义学会”,以崇拜残暴冷酷的德国纳粹领袖希特勒和纳粹精神作为学会中心思想,高喊“希特勒万岁”,并誓言要“夺下政权”。点击进入该组织网站。就会出现希特勒肖像,红色党徽上还有倒“硭”字符号。  相似文献   

11.
在汉语词语中,动词是最具活力的。动词用得好,胜过许多形容词。写诗作文如此,制作标题更是如此。新闻标题中往往精选一个动词,就能让标题“活”起来,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字出奇,满题生辉。古代诗人就十分讲究动词的生动传神。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暖风熏...  相似文献   

12.
闽南话的“去”字有两种。一种足动詞,一种足语气詞,前者的功能是作谓语和补语——补语表示趋向、变化和结果,后者的功能是居于句末,分别表示意外遭受、确实或以致等语气。本文分析了“去”字的这些用法,并简述了它们与普通话“去”字用法的同异。  相似文献   

13.
崔丽 《家庭科技》2014,(1):10-11
四海皆兄弟,相邻一家人。邻里之间相互帮忙,和谐相处,是邻里和睦之要。生活中,除了家人和同事,邻居算是最常碰面的人。如果能把邻居处成好朋友,让“亲朋”住在对门,这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让我们来看看美好邻居的“诞生记”——  相似文献   

14.
汉字形体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字形的改换,不是任意的,无规律制约的,而是有它非变不可的原因和理由的。为了满足更明确地表达语言,更流利地书写文字,更方便地辨别字音字义等的需要,文字形体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如甲骨文“七”字本写作“十”,是“切”字的初文,后来中间一短竖拐弯成“七”,原因是数目“十”字发生了变化。“十”在甲骨文中本为一竖线,后来为了醒目在当中加了一点,又为了书写便利改点为横,就成了后来的“十”,这就和原来的七字相混了,因此需要让“七”拐弯以示区别。再如匕首的“匕”与变化的…  相似文献   

15.
网络与善治     
汉字的象形性不仅显示了汉字的来历和意蕴,也给人们丰富的想象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且说一个“官”字,虽许慎《说文解字》洋洋洒洒解了9353字,而此一字却未能入其法眼,但后人则对其有着诸多妙趣横生、令人击节称奇的解读。“官”,齐“口”也——嘴巴须整齐划一,可说是其中一别开生面的释义。也就是说,上下口径齐一、社会舆论一律是为官的关键,不仅是官的要务,从而也是其保障。,如若封闭不了民众的嘴巴,大开言路,统治的堤坝或许就会被冲决,官将不官了。于是,专制集权时代便有“防民之口胜于防川”的治国警言:阻塞言路、压制言论自由,历来是专制意识形态谨奉的治术。  相似文献   

16.
杨迎 《殷都学刊》2023,(3):21-26
“王囟言”和“囟言王”是出组卜辞常见习语,但关于辞义的理解,学界一直未形成一致的意见。对相关卜辞材料进行分析后发现,“今夕囟言王”是一种占卜灾咎的习语,与“今夕王宁”相对,表示商王受到责难的不安之状,意为今晚先祖或上帝等会责难、降灾商王,“言”字含有责让、灾咎义,所表示的灾咎程度较轻,“囟”字是语气副词,表示占卜者对命题所作的一种情理上的推断。  相似文献   

17.
两位谜语爱好者相聚在一起。甲出一个字谜让乙猜:“家里宰猪贺得子”,猜一个字。 乙略加思索说你的谜底是一个“字”字。家中有豕就是猪,宰去后得个子,就成了个“字”。我也出个谜语让你猜:“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禽,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属短品,却是妙文。”猜一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已经被“社会化”得太久,以至于“自然人”这种状态已经从根本上失落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哈代这个作家值得让我们再一次细细品味。他那双尚未经受“社会人”异化的眼睛,洞察了了自然人性最后的天鹅哀歌。在哈代精心的叙事安排下,《苔丝》一书呈现出这样一种精巧的结构:以克莱尔父子的两场审判为主体。在此之前设置了油漆匠和乡村牧师两场寓言式的审判。四场审判相互对应、相互阐发,形成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意义载体,最终由苔丝之死推向极至。哈代要让苔丝躺在异教徒的祭坛上——她是自然的女儿,一个献给苦难的祭品,必须以自身的死亡唤起人们哪怕一刹那的崇高情感。  相似文献   

19.
1962年7月.我从北京石油地质学校毕业分配到位于大庆解放村的钻井二大队。那时,王进喜是这个大队的大队长.开始,我在钻井队做地质实习负,不久调到大队共青团总支工作。到大队时间不长.王进喜就让我给他“当个师傅”,目的是我们一起学“毛选”,让我告诉他一些不够熟悉的字和词。从此,我们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一有空余时间就一起学“毛选”。有时.他还约我~起上井队了切情况。1965年初,他提到钻井指挥部任副指挥。不久.指挥部又调我到行政办公室做秘书工作。那时.除了常写些工作总结和调查报告外,领导安排我的重点工作是配合…  相似文献   

20.
早于桐城“六尺巷”的李锦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城“六尺巷”故事,典出自清朝张英,虽是高官.还颇有气度,懂得谦让。据清《桐城县志略》:“张英.字敦复、乐园、溢文端.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张文端公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之巷。”“六尺巷”今为桐城古迹。现城西后街,巷内竖有两米见方巨石,上镌有“六尺巷”三字。近年见诸报刊,也有作郑板桥,或何绍基、曾国藩和纪晓岚诸人。此等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