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依据人力资本、现代经济增长等理论,认为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但是,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教育系统内部体制不健全以及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使我国教育支出的溢出效应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探究教育支出的溢出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姚战琪 《学术论坛》2022,(1):98-111
文章利用2013-2021年我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服务业进口技术溢出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业进口技术溢出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正向影响,服务业进口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作用可通过提升创新效率来实现。针对服务业进口对我国创新效率影响的估计结果,存在专利申请授权数的门槛效应;针对创新效率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的估计结果,存在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的门槛效应;针对服务业进口技术溢出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的估计结果,存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门槛效应。因此,要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提高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3.
收入不均、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公共教育支出的视角研究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机制,并对世界上54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数据,使用三阶最小二乘法进行联立估计。本文研究表明,与高度收入不均相伴随的是公共教育支出的增加;虽然这些支出对于同时期的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但对将来经济增长的效应是正面的;若公共教育支出最终对经济增长有益,则收入不均对于经济增长产生的成本就仅仅是短期成本。这些发现将有助于解释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增长的正面效应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交叠世代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在考虑税收时,存在使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公共教育支出规模;并从实证上估计了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计算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最优规模是占GDP的2.4%,目前公共教育支出不足,并提出了增加教育支出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劳动、资本收入及消费支出征税的有效税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 ,发现我国对资本征税降低了投资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但不影响劳动供给 ,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负效应 ;对劳动征税降低了投资率 ,刺激了劳动供给 ,对技术进步没有影响 ,总效应是降低经济增长 ;对消费支出征税 ,提高了投资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不影响劳动供给 ,最终效应是不妨碍或弱促进经济增长 ,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总量和外资规模总量不断增长,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产业分布格局和产业吸收能力差异可能对FDI资本积累效应和溢出效应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我国1997-2012年省际数据,通过构建外商直接投资FDI效应模型,在考虑地区差异情况下,比较分析了不同产业FDI对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显示:FDI的社会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的产业差异,这一差异在区域发展水平和外资吸收能力不均衡背景下更为显著。为此,应强化外商直接投资"最优规模"的设计;注重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资吸收能力的提高,防范"飞地经济"模式的形成;优化外资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对外资的吸收与利用,为FDI资本积累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社会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7.
农业技术创新的跨区域溢出特征需要用空间计量模型识别。文章基于中国大陆23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交通时间矩阵、交通距离矩阵及经济地理距离矩阵,建立空间Durbin模型,实证研究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并进一步探究农业技术创新对该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滞后效应。研究发现:(1)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后,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传统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于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集中于直接效应的分析,低估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总体效应。(2)进一步引入农业技术创新的滞后项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才会显现,这与广泛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1990-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提出发展策略.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互相促进,财政教育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促进GDP增长0.6个百分点,且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使教育支出增加2.9个百分点.我国政府需适度增加教育支出,优化支出结构,拓宽投融资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理解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机制,需要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在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的一种新的解释,即东道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溢出的技术,可以把原本属于跨国企业的技术性收益转移给东道国企业,促进东道主国的经济增长。然后,基于以上理论解释,结合中国的具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两个结论:人力资本和研发水平指标可以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溢出的技术,促进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指标和代表研发水平的研发经费支出指标,对溢出技术的吸收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0.
洪炜杰  罗必良 《学术研究》2023,(11):98-106+178
振兴县域经济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一直以来,关于大城市会如何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存在诸多争论。本文利用2000—2020年中国县域和主要大城市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能够显著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总体上表现为溢出效应。(2)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的溢出效应随空间距离的拉大而减弱,当空间距离超过一定程度时,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则表现为虹吸效应。(3)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的溢出效应随着两者初始经济差距的拉大而不断减弱。(4)在发展初期,中心城市更可能对周边县域产生虹吸效应,而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中心城市对周边县域转变为溢出效应,对边远县域则产生虹吸效应。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滞后现象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因此,大城市发展和县域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必然存在冲突关系,关键取决于大城市及城市体系是否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1993—200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值合计约0.05—0.07,表明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2)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3)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表现为以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为主,但是也有空间负溢出的证据。(4)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多维要素中,劳动力和其他公共部门的资本存量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弹性仍然较大,新经济增长因素与新经济地理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赵忠良 《湖南社会科学》2006,(6):105-107,123
研究经济增长、社会不平等和公共支出的相关关系,有助于我们解决经济增长及不平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文章第一部分通过对经济增长、社会不平等和公共支出之间两两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增长与不平等相关关系不显著,但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的增长与不平等具有相关性,而第二或第三产业的增长与不平等并无相关性。尽管公共支出对增长有正效应,但公共支出不能使不平等收敛,反而增加了不平等。基于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文章第二部分提出了改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社会不平等关系的政策建议,进而提出了我国财政支出工作的重点应从重视效率转向社会公平、改善公共教育支出结构、加强低收入群的医疗保健支出、增加失业救济等促进社会公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合我国国情,把地区间对口帮扶关系纳入空间关联矩阵。进而,采用我国28个省、市1993~2010年的相关数据,探讨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影响因素,并重点检验了地区间的帮扶效应。结果表明地区间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的空间溢出显著地提高了被帮扶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各地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存量的空间溢出和进口贸易溢出的国外R&D存量也对三者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准确客观的了解外商直接投资对广州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从溢出效应、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本文得出:2000年以后,FD I对广州的技术溢出效应较为明显;FD I对广州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广州的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FD I是广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国内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从时间序列看,FD I质量和数量呈现协调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国1987~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的相关性.通过不同方式构造相邻指标,我们发现地理相邻、GDP相近的省份之间有较强的溢出效应,同时通过分析这种溢出效应的跨时和地区差异发现,(1)1994年后地理相邻省份之间的溢出效应相对1994年前显著下降,而GDP相邻省份之间的溢出效应没有出现显著变化;(2)1994年前东部和西部地区地理相邻省份之间的溢出效应要显著低于中部地区,但是GDP相邻的溢出效应没有这种地区差异;1994年后东部各类相邻指标的溢出效应都显著低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均与中部无显著差异.这种溢出效应的跨时和地区差异更支持标尺竞争理论,而与财政竞争理论的预测不一致.本文的经验分析结果认为中国地方政府之间公共支出行为的模仿激励主要源自自上而下的标尺竞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波动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对投资需求的管理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非对称性关联,且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的"溢出效应",而扩张并未对投资产生显著的"牵拉效应"。  相似文献   

17.
技术扩散中的溢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技术扩散中的溢出效应是经济外在性的一种表现,60年代初人们即开始这方面的理论探讨,此后日益扩展,90年代以来技术溢出的研究已突破以多国公司为核心的旧框架,扩展了厂商理论,融入了技术策略联盟,既包括生产技术、也包括组织技术,并引入博弈论进行分析。产生溢出效应的主要渠道是:一、示范和模仿;二、厂商间的联系;三、人力资本的流动。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技术扩散中的溢出效应对发挥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自主创新活动面临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各个省份之间的竞争激烈,大量创新项目重复投资,缺乏整体性的科学合理的调控手段,无法形成优势资源的集中和共享。为探讨提高我国整体性创新能力的途径,应用SPVAR模型对我国省际间自主创新、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分析表明,各省份自主创新活动有正向的溢出效用,但在现有的激励机制作用下,地方政府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行为,会对其他省份造成较为严重的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北京大学数字乡村指数和中国县域经济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并且相比基础设施数字化、生活数字化和治理数字化,经济数字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异质性分析显示,相比低收入县域和中西部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对高收入县域和东部地区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更大,即数字乡村建设会拉大县际和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这种溢出更易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县域之间。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卫生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和贡献率较高,其贡献率甚至高于人力资本贡献率.但经济的长期增长并没有伴随公共卫生支出有太多的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本效应,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投资,改革卫生投资体制,调整宏观卫生政策,提高低收入阶层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还能够使人们享受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