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1963年至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政府,进行了多轮建交谈判。中方认为,建交的前提是法国政府与台湾断交,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法方出于历史、现实的诸多考虑,希望“无条件建交”。中方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适当照顾法方感受,双方正式建交,这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伟大胜利,这也是戴高乐主义的一个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2.
黄遵宪《朝鲜策略》与近代朝鲜的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期,朝鲜的命运和未来,引起清朝政府的关注,有识之士纷纷建议劝说朝鲜开放。黄遵宪撰《朝鲜策略》提出“亲中国,结日本,联美国,图自强”主张,为朝鲜划策,首先与美国建交,联合拒俄。《策略》在朝鲜引起举国震动,守旧派发起万人上书运动,朝鲜政府决议开放、改革,设立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李鸿章邀美国特使到天津谈判朝美建交事宜,终于实现缔约。由此反映了中国年轻一代外交官灵活务实的思想,和陈腐的洋务派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法国成为与中国建交最早的西方大国,从此中法关系成为国际社会以及相关学者关注的焦点。许多学者已经从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多角度多层次对中法关系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与启示。但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影响中法关系的一些因素正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因此,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的中法关系有必要从意识形态、经济效益、地缘、文化等相关视角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缅甸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但建交初期两国关系较为冷淡.政治上,彼此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中国认为缅甸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走卒,缅甸担心新中国威胁其独立和国家安全.经济关系与文化往来上,双方也十分疏远.这种状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两国外交政策及对彼此的认识所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华 《理论界》2008,3(4):133-134
1924年5月中苏建交签订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等建交文件,并不是近代两国关系史上的第一个平等条约,而是一个在苏俄政府持强凌弱之下,所产生的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  相似文献   

6.
朝鲜实施经济改革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朝鲜半岛气象万千,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接连发生一些令人始料不及的大事,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一、经济因素成为朝鲜推行全方位外交战略的强劲动力 朝鲜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沉寂了近10年后,自1999年以来,开始大幅度地调整对外政策,从以往推行对美“一边倒”政策,转为实施全方位外交战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朝鲜先后与意大利、澳大利亚、菲律宾、加拿大、英国、荷兰、比利时建交,德国、西班牙也决定与朝鲜建交。与东南亚各国改善关系,同俄罗斯签署新条约,出席第13届不结盟外长会议,参加 7…  相似文献   

7.
中国走向世界,不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更不是今天才开始的。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使中国走向世界,毛泽东、周恩来耗尽了他们毕生的精力、取得了划时代的成果。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和为中美建交奠定基础便是明显的例证。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走向世界,是在前人奠基铺路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交初期,中关关系在全面展开的同时,也不断地遇到摩擦和阻力,一度面临危机,使得刚刚启动的中关关系陷入了令人担忧的境地.邓小平在稳定和促进建交初期中美关系方面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建交之初,邓小平访美增进了两国间的相互了解,进一步巩固了两国关系的战略基础,促进了两国合作关系的发展;在中关关系面临危机时,邓小平力挽狂澜,从中美关系的大局出发,促进了两国间矛盾和危机的缓解,稳定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势头;日趋成熟的邓小平外交思想对这一时期中国开展对美外交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光辉节日即将到来之际,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撰写的《山东五十年发展史》一书出版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山东50年,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山东五十年发展史》一书,是对山东50年辉煌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这一段宝贵历史经验的总结。他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山东人民不仅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创建新中国建立了丰功伟绩,而且在半个世纪中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翻身做主的山东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周围,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一)《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现在已有三十七年了。在这三十七年中,世界各国对新中国的了解增长了许多,新中国对世界各国的认识也较前深刻和成熟得多了。只有相互了解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友谊。新中国的朋友现在遍于全世界。但是,在新中国诞生之初,朋友是很少的。到一九五四年年底,在新中国成立已达五周年时,承认新中国并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国家,只不过二十个。那时,世界各国(包括已建交国家在内)对新中国的了解还是不多的,而新中国对世界各国的认识也还很不够。国家同国家之间要建立友好关系,除了要相互了解以外,还必须双方共同遵守一些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国家如果不严格遵守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相互遵重领土主权的完整等基本国际关系准则,是不可能同另一国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历史学的角度,通过文献资料的梳理,运用对比的方法,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后,新疆社会发生的历史变迁。再次印证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贸易谈判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秀丽 《理论界》2008,(6):231-232
成功的商务谈判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而谈判成功的关键在于谈判策略的制定。本文在分析影响国际贸易谈判策略制定因素的基础之上,重点阐述了价格谈判策略、跨文化谈判策略、僵局谈判策略等,并进而提出了应对意见。  相似文献   

13.
黎德良 《南方论刊》2011,(3):I0024-I0025
新中国成立后,技工教育事业的发展几经曲折,虽在我国当代教育史上只有简短的一章,但它完善了我国的教育结构,开启了新中国培养技能人才的大门,培养出成千上万的战斗在我国各产业第一线的技能人才,为新中国60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徽州社会科学》2009,(10):68-68,F0003
9月17日上午,由市社科联承办的安徽省第五届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活动月开幕式在徽州大剧院广场隆重举行。 开幕式主题是“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让社会科学知识更好地走进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东外交三十年(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东外交的深入发展:(1)中国突破了冷战时期意识形态的制约,在外交战略例整的指导下实现了中国中东外交的总体转型;(2)在双边关系方面,迎来了中国与中东国家建交的第三次高潮,实现了与中东国家的全面建交;(3)政治互信与合作全面加强,中国同多数中东国家建立了旨在加强合作,促进对话的磋商制度;(4)经贸关系交流发展迅速,中国与中东国家在贸易、投资、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5)中国日益从战略高度看待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文化交流,积极开展文明对话。  相似文献   

16.
法国政府认为,中国政府的“有条件的建交”构成了法国承认中国的另一大障碍.在对外解释其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继续维持与台湾关系的原因时,法国政府一向不乏说辞.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1964年2月10日,即法国同中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两周之后.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5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与邓小平正确的理论引导分不开的。正是由于他的伟大探索,才使中国很快地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困惑中解脱出来,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美建交以来 ,美台间的《与台湾关系法》一直严重影响着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做出分析 :(一 )《与台湾关系法》在哪些方面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精神 ;(二 )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三 )《与台湾关系法》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回顾新中国60年,不得不联系新中国成立前的2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也不能不谈到新中国成立前的109年,也就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从封建社会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过程.我们可以简单地回顾一下,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政府极其衰落,当时和国外陆续签订了150多个不平等条约,大量赔款割让土地,积贫积弱,中国成为世界上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  相似文献   

20.
烟毒是旧中国的一大社会顽疾,历代统治者养痈遗患,致使其愈演愈烈,极大地危及了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全国范围内雷厉风行地开展了一系列禁毒斗争。仅用短短三年时间,就基本肃清了祸害中国百余年的烟毒,创造了世界禁毒史上的奇迹,为中国乃至世界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