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解决就业问题是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根本。我们认为必须尽快健全残疾人就业机制,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建成一个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它一方面包括残疾人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包括用人单位的有关招聘信息。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对残疾人开展诸如职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等服务,还应该创造性地为残疾人开辟一些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层残疾人组织的发展经历了以组建和巩固县、乡残联为重点,以城市社区为中心和逐步转向农村三个阶段。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基层残疾人组织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根本性转变,但也存在着农村基层残疾人组织发展缓慢、基本工作条件欠缺、工作人员文化专业素质偏低、基层残疾人组织提供服务的能力不高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快基层尤其是村庄残疾人组织建设步伐,保障基层残联组织基本工作条件,提高工作人员的文化专业素质和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浩淼 《兰州学刊》2013,(12):93-98
我国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组织体系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残痰人就业服务流于形式,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问题.通过以成都市青羊区为例,考察青羊区残联组织在残疾人“量体裁衣”式个性化就业服务和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不仅能够对完善四川省“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工作中的就业服务提供参考,还能够对我国残疾人就业服务和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推进带来借鉴.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南京市残疾人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南京”的目标,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二、残疾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参与社会生活能力显著增强;三、残疾人权益保障步入法制轨道,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得到优化。5年来,23万残疾儿女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沐浴着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汲取着社会各界的真情厚爱,心手相连,携手并进,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激情豪迈的乐章。日月轮回,风雨兼程。过去的5年,…  相似文献   

5.
所谓残疾人社会工作是针对残疾人康复所进行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残疾人社会工作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中国目前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6.
在第五个法定的“全国助残日”期间,作者在深思这样一个问题:残疾人是社会中最困难的特殊群体。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们要为人民办实事,首先想到的便应该是残疾人,因为他们最困难,最需要帮助。为此,我就如何做好残疾人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谈三点看法,以就正大家。一、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残疾人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地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残疾人。我省有300万残疾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5%,平均每5个家庭就有一个残疾人,包括…  相似文献   

7.
职业化、专业化的残疾人工作制度,是现代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实现残疾人服务工作职业化,运用多种服务形式,建构科学合理的残疾人服务工作职业组织体系,为提供专业化残疾人服务及岗位职业化向岗位专业化职能转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残疾人“精准扶贫”是一项迫切任务。在“精准扶贫”的总体框架下,鉴于残疾人群体的自身特点,残疾人 “精准扶贫”具有其特殊性与特殊实施路径。基于协同治理视角,把残疾人精准扶贫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融合起来,建立“+康复”残疾人精准扶贫新模式,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供给侧革新,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对接,确保残疾人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全面性和高效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精准扶贫”战略中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之必须。对推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良性发展,无疑具有极为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载体,提高残疾人家庭应对困境的复原力是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焦点,也是未来残障人士专业服务和研究发展的趋势。依据复原过程中的表现,残疾人家庭可分为三种类型:复原重构型、复原适应型和复原不良型。不同的残疾人家庭类别预示着不同的家庭功能,理解家庭的类别和动态评估家庭需求非常重要。基于此,培育残疾人家庭复原力的社会工作干预关键在于:以残疾人家庭为服务中心,动态评估家庭需要;将家庭应对残疾困境的能力作为介入点,关注家庭力量的动态变化;注重家庭特殊需要,细化类型,设计复原机制。  相似文献   

10.
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钟越残疾人就业的社会价值及现状残疾人就业,是指让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有劳动要求的残疾人获得劳动岗位,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每个残疾人都希望自己同健全人一样,以平等的姿态走向社会,参与社会,而他们走向社会、参与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能否实现残疾人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成为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指标。由于可行能力较弱、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以及社会基础相对薄弱等因素,残疾人返贫风险较高,共同富裕面临诸多挑战。积极福利的政策构想为探讨残疾人共同富裕议题提供了理论进路。一方面,在国家层面进行自上而下的积极干预和社会建设,推动社会救助转向社会投资战略,构建以残疾人家庭为核心的社会支持体系,创新发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与均等化。另一方面,在个体与社会层面进行自下而上的共同体建设,增强残疾人群体的可行能力,激发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慈善公益力量,建设残疾人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是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薄弱领域。文章利用闽、赣两省部分区县残疾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健康中国战略视角阐释新时代农村残疾人家庭社区康复服务的演进历程,分析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效能的结构特征,研究残疾人社区康复效能优化实践路径。研究发现,中国式大健康理念引领残疾农户健康生活方式,残疾农户生计呈现自主式、多样化特征,广覆盖、多层次、可及性社区康复服务格局形成,社区支持、社区赋能互构互嵌。研究还发现,残疾人家庭健康不理想,移风易俗任务艰巨,康复扶贫、就业服务效果有待提高。文章认为,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强化残疾人家庭就业服务工作、打造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共同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准研判功能等途径优化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效能。文章结论对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残疾人康复服务是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残疾人康复需要的主要手段。本文利用SPSS软件中的均值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技术,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状况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东优西劣"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经济发展程度与康复服务水平形成了正向的线性关系,且各个地域具有残疾人康复服务建设上的侧重点。建议进一步强化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地区平衡,优化中西部地区的康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完善民族地区社区残疾人服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社区残疾人服务存在着基层服务出现"断层";残联"缺位",服务无法向基层和农村社区延伸;残疾人的主体地位未能体现,难以做到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等问题。完善民族地区社区残疾人服务,应建立完善的社区残疾人协会组织,坚持民族地区城市与农村两手抓;坚持以民族地区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将民族地区的社区残疾人服务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同步发展、共建共享;坚持群众性自治,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注重民族地区社区残联与残疾人互动的服务机制;制定社会工作人才规划,推进民族地区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理念对于新形势下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促进残疾人与健全人形成命运共同体、鼓励残疾人之间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持残疾人与就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等7个方面着手,把尊重残疾人的能力和价值放在重要位置,加快推进残疾人民生福祉,确保残疾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且迫切需要落实的任务。党的十四届大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职业道德建设的任务和方向作了明确的指示,就是要:“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而要完成这些任务,要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境界,就必须对职业道德建设所面对的形势、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和途径有一个全面的思考,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来认真加以剖析。职业道德作为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  相似文献   

17.
陈建华 《学术探索》2011,(6):119-123
中国传统社会的残疾人救助采取的是以收养为核心的消极的治标措施,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问题;而西方国家则主张在对残疾人进行收养的同时,尤其强调通过教育手段提高残疾人文化素质,提升其谋生能力,从而最终实现残疾人的自立自强,因此是一种标本兼治的措施。晚清时期,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欧美及日本的残疾人救济理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考察并将其引介到国内,逐步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残疾人救助方式,并在社会上逐步确立了养教皆施的救助理念;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创了中国现代残疾人事业。  相似文献   

18.
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残疾人是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关心残疾人,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和增进残疾人福利,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和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主体、客体、内容、方式以及效果等方面都不相同的两个概念;从"大福利"视角看,要加快残疾人福利体系的研完与建设,扩大残疾人福利范围,增进残疾人福利水平.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包括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等基础项目,社会工作与康复教育等专业项目,社会服务与社会支持等高级项目,我们认为只有通过残疾人相关法律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规范及残疾人服务与救助网络的形成才能保证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的构建与推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不正之风为重点.”由此可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学校搞好教书育人,培养“四有”合格人才的必备条件.本文就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0.
残疾人社会组织的活力与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要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充分激发残疾人社会组织的活力.而科学构建测量指标是解决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问题的基础.从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分析视角来看,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是指残疾人社会组织在资源动员、专业服务、行业竞争、行业自律、价值引领等方面的发展状态.因此,可以从动员力、服务力、竞争力、自律力、引领力五个维度构建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的测量指标.建构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的"五力"测量指标的政策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科学确立评价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的指标体系;二是有利于正确调整激发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