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晓丽 《天府新论》2006,(Z1):275-276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育人形式,已经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肯定.它在调整、完善青年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育人途径之一,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社会都有必要对此加以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根据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开展的现状,发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中存在着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弱、功利性越来越强、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参与持久性差等问题;提出要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相关制度、社会各个方面应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方面要敢于大胆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新的规律,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实践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具有加深对本专业了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认适合的职业等多方面意义。但在现实中,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流于形式、机制不全、缺乏专业指导等问题。只有在实践中立体定位、争取资源、强化专业转化,才能够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实践育人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实践育人能够帮助大学生将习得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并转化为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主体能力和人格素质,从而使大学生始终处于上升、创新的状态中([1])"。我们通过搭建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思政课程社会实践综合》课、微电影拍摄等实践育人平台,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孙雪玲  徐晓曼 《理论界》2013,(8):183-185
创新实践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应具备和掌握的重要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也强调了这点。以学生为本,搭建科技创新教育的载体和平台,从健全保障体制、构建创新实验室和积极引导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术竞赛等方面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引导大学生乐于参与专业技能实践,培养大学生自发学习和主动创新精神,制定全过程、全方位、贯穿式的育人方案,营造良好学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的主力军 ,在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的同时 ,应大力提高其心理素质。目前 ,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学业意识、社会意识、爱情观和就业意识等方面存在认识偏差 ,对此应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构筑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培养健康心理 ;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的文化自觉相对缺失,表现为对历史文化的漠视,崇尚外来文化轻视民族文化,重视大众文化偏离主流文化.高校应从树立文化育人的理念、加强文化能力的培养、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骨干家访具有充分调动校内外积极性,增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投入;实践的操作方式简便灵活,增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广度和厚度;大学生骨干在实践中所受教育深刻长久,增加了实践育人的深度和实度的特点。同时,大学生骨干家访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观念的创新、模式的创新、评价体系的创新。前期摸底与细致观察、良性沟通与有效互动、后续关怀与持续帮扶、认真动员与广泛宣传是有效开展大学生骨干家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创新性、规范性、导向性的主体特征。在大学生群体层面具有首创、市场、人生价值;在高校层面具有育人、参与、主导价值;在创业社会支持系统层面具有共享、协同、德育价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构建有效的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效应对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出现的价值危机,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10.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成效,然而当前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参与率相对较低。在对福建省四所高校大学生参与社会时间活动意愿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影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熟悉参与方式及家人是否支持正是影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三大要素。相应地,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宣传协同优化社会实践环境、改变学生家长教育观念争取支持、创新形式多元筹集经费支持等举措,实为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路径之关健。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教师队伍、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实践,从完善课程体系、构建学思课堂、三方协同育人和多维评价方式等方面,形成模拟体验、观摩对比、感悟提升、教学演练、社会实践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强化师德师风、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形成三全育人大格局,提升育人新合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充分就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匹配程度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程度。通过对江西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匹配状况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社会责任感、人际能力等方面与需求的匹配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高校的育人机制方面存在问题,同时在人力资本理论、资源基础观理论、学术资本理论和人职匹配理论等方面的应用存在不足。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匹配程度,需要在高校、用人单位、政府、大学生等主体之间构建静态机制和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13.
浅论大学生社会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法制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能力素质等方面都会得到良好的锻炼与提高 ;同时 ,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尤其是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结合将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柳伟 《理论界》2023,(4):77-81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重要组成部分,需通过校企协同落实就业育人工作,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同时,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落实“三全育人”要求提供保障。结合大学生就业现状,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校企协同就业育人作用的基础上,从就业育人体系打造、职业规划课程开发、企业培训班级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创建等多个方面探索加强作用发挥的路径,能够为学生今后就业和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存在多方面缺陷,因此需要实现工作方式上的路径创新,主要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文化管理、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等方面的创新,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对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各大高校也都在积极的开展双创教育活动,在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与能力的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本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双创氛围营造、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实践环节、健全课程体系四个层面提出相应路径对策,以提升双创教育教学水平,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重视寝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庭 《云梦学刊》2006,27(1):129-131
寝室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寝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管理和自我管理、党团工作、德育实践活动、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规与安全教育、学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全员育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高,相关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备,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美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起步早、规模大、形式多样等特点。本文通过比较中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差异性,找出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借鉴美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功之处,推动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向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民教育就是一个社会培养新加入者成为在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中积极、负责、有效能的成员的教育过程。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保障,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各高校通过开设优质选修课,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核心地位的一项重要举措,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决定于该体系结构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主要是通过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性、培育国家创新体系的自主性、增强国家创新体系的开放性等实现的。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基本路径有:坚持全面创新、坚持全方位立体化创新、坚持协同创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