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东部多语族群地区成员语言习得有其特点及规律,研究表明,多语兼用与族群杂居,生产生活交流,婚姻互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等有关,与习得者年龄等关系不明显.以语言习得理论为依托,多角度探讨了多语言习得特性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论以频率为基础的二语习得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认知科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语言输入的频率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成为二语习得研究者们一个重要的争论焦点.本文在分析N.Ellis(2002a;2002b)所倡导的以频率为基础的二语习得观的基础上,简要回顾语言输入在几个习得理论中的作用,探讨内隐学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以及语言输入频率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强调通过借鉴N.Ellis的二语习得观,在英语学习中应重视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关系从句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句子结构,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众多语言学家和二语习得研究者们就对其进行过深入研究,而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语言迁移理论研究的不甚多。因此,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关系从句,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关系从句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关系从句的合理方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语言转用和语言保持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少数族群的语言与国家政治之间存在多种多样的关系 ,与之相适应的语言政策也各不相同。语言保持是立足于族群集团立场的一种语言政策。保持少数族群语言的关键是抑制第二语言使用范围的扩大 ,排除第二语言对母语语言系统的影响。国家语言保持政策的重点是提高少数族群语言的地位和威望 ,并使之深入每个国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5.
族群互动与认同是族群关系的两个主要方面.文章通过对贺州多族群语言互动典型案例的研究,认为贺州族群语言互动与族群认同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语言的相互学习是族群交流的必要条件,语言使用的发展趋势也预示着族群交往与族群融合的发展潮流;族群认同是族群关系的重要一环;贺州各族群语言的自我认同度和相互认同度均较高;贺州各族群在族群语言互动中,对不同族群语言的认同程度有一定区别,不同族群间的语言认同过程和认同程度也有差别;语言忠诚度是衡量族群自我认同度的重要指标;族群之间的密切接触,并不意味着接触某一方或者双方的互化或消亡,相反,它们仍然会顽强地存在,有时甚至产生比过去更加强烈的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前,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愈来愈关注语感对促进语言习得的作用.如何正确处理语感与语言能力的关系,如何以学习者主体为中心积极地建构目标语听读输入语和创造性地输出口笔头言语,进而达到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整体能力,应视为学习语言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众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二语习得并提出各自的理论.基于大脑神经系统科学事实的神经认知语言学通过构拟语言理论模式来研究学习者语言的认知和操作过程,给人们提供了语言习得的新视角.本文从神经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二语习得代表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语言生态伦理是族群、国家语言(方言)发生、发展、传播和个体、族群、国家语言(方言)习得、运用的自然状态与人为痕迹关系的内心驱迫感,具有构成要素的交叉性、层级性、开放性,体系功能的实践性、前提性、自律性等特征。语言生态伦理的原则主要有语言与自然的平行性、民族语言与民族语言(方言)的交叉性、语言与语言人的价值性。讨论语言生态伦理的性质及原则,是构建语言生态伦理体系、践行语言生态伦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建设和谐语言生活语境下,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相似文献   

9.
社会语言学研究与二语习得研究之间的联系由来已久,近年来二者之间的结合趋势日益明显。社会语言学与二语习得在理论上有一定的相容性,突出表现在语言观的一致、研究视角的靠拢、学习观的认同和对学习对象的共识。由于二语习得是一种应用型的学科,而语言理论又很难直接应用于语言教学,因此造成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日趋广泛,但针对习得的实用性有限,从而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以致混淆了习得与使用的界限。以语用能力的培养为例,现有的理论尚需回答个体的语言能力究竟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问题。这些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隐喻和语言学习尤其是词汇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隐喻的重要性开始得到学者们的认同.采纳现代隐喻认知理论观点,结合隐喻与二语词汇习得的关系,指出隐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隐喻能促进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用现代隐喻理论指导二语词汇习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