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本雅明虽生活在现代主义的盛行期,但他的思想却超越了时代,呈现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的特色.他的人生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从这三个阶段可见本雅明后现代主义气质形成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原因.他的学术研究历程是紧紧围绕着现代性、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复杂关系,逐步完成了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的历程.他一方面批判和颠覆现存文化模式,另一方面又试图为建构合理的文化形态而寻找出路.这就使他成为各派后现代理论家关注的重点,同时也将其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者,其理论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回族日常交往心态的二元建构,即:无意健全的宗教心态和有意健全的生活心态,分别是回族对其族源形成的历史必然性的回应和适应,对其族体发展的客观现实性的回应和适应.就宗教心态来说,回族的日常交往以认主独一为本,表现了健全的宗教心态.就生活心态来说,回族的日常交往以真诚为本,表现了健全的生活心态.回族日常交往心态的二元建构是回族对善的独特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金岱的长篇小说“精神隧道”三部曲《侏儒》、《晕眩》、《心界》是他多年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小说展现了20世纪中后期中国高校知识分子在生活、事业中的灵魂裂变及其对于灵魂整合的渴求。小说以展示人物的心灵为主,充满强烈的哲理意识,可称之为哲理心态小说。哲理心态小说体性特征的外在表现就是其文本形式的颠覆性,内在表现是文本蕴涵的体验性与悲剧性。哲理心态小说实践了作者的生存本体论文学观。生存本体论文学观强调文学与思想的关联,重视艺术的抽象性,关注人的个体性生存,并将其视为文学的本体。哲理心态小说和生存本体论文学观,是当代小说创作与文学理论中值得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辽阔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长期而稳固的农耕自然经济,以及高度发展的封建专制政治体系和相当成熟的封建文化,使得中国人——上至天子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在头脑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以中国为天下之中心,中国以外的地方为"蛮夷之邦"、"化外之民"的观念.这种观念经过长期的积淀就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定势,我们亦可以称之为传统心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道光帝从主战到最后被迫接受和约,经历了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使鸦片战争出现了打——谈——打——降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发生,与传统心态对道光帝决策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师范大学王宝大教授的"拟陶新古体诗",以他的《恬静的山村》和《奔腾的碧溪》两本诗集而证明了他的实绩.但我通读两部诗集之后却觉得他创作的"新古体诗"是意境新颖、气势掠人的,与陶渊明描摹隐居生活反映无奈心态的五言古风诗大两样!所以不必用"拟陶"这顶帽子来罩它,"新古体诗"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6.
田义勇 《兰州学刊》2007,(12):120-122
水意象的大量运用是孟浩然诗集的一个显著现象.这既与他的现实游历有关,也与他的思想心态密不可分.水意象的这种频繁使用对于他的诗歌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见,水意象是孟浩然诗歌的核心意象.  相似文献   

7.
老舍小说幽默艺术的形成与时代、家庭和其生活阅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幽默艺术的审美心态有其独特的表现一是"笑的哲人"心态;二是"改造国民性"救治心态.老舍小说采用了独特的"自然"和"智慧"两种幽默表现方式.喜感因素与悲感因素相交织,构成了老舍小说幽默艺术的独特景观.这种悲喜剧美学构成,使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产生了巨大而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以他独特的创作风格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为其他任何人所无法取代,而且越来越被世人所看重的地位.正如我们要深刻地了解沈从文的作品,就不能不了解他独特的创作题材——湘西的风土人情一样;要深入地理解沈从文的创作风格,就不能不了解他独特的创作视角——即在“现实”和“梦”中神游.也许是因为沈从文过多地留恋过去而不愿返朴归真,过多地憧憬未来而又感到难以实现,不能不立足现实却又总是格格不入,所以他才总是神游在现实和梦幻之中,因而也产生了他独特的创作心态——寂寞和孤独.“寂寞有助于深思,有助于想象”.寂寞和孤独,也有助于他梦游古今,梦游未来,展开神思的翅膀,翱翔在个人创作的自由天地.独特的创作题材,独特的创作视角和独特的创作心态,成就了沈从文独特的创作风格,也构成了沈从文富有个性特色的文学创作观.那么,沈从文独特的创作题材是怎样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观的?沈从文为什么甘于寂寞和孤独,为什么乐于神游在现实与梦幻中建造他的“希腊小庙”?这些正是本文试图用文艺心理学方法去解决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实际上也就是对沈从文富有个性特色的文学创作观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考试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指挥棒".如何抓好考试,发挥考试这个"指挥棒,,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本文就深化教学改革,改革考试形式,实行"一纸开卷"考试,进行了四年的实验与研究.对考试流程做了较清晰介绍,对考试"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证,阐明了改革考试形式,实行"一纸开卷"考试的可行性,对今后教学改革实践,改革考试形式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如果你在学校餐厅中,遇见一位令人心动的男孩。且他就坐在你旁边,并开始赞美你的美貌。你会: a.问他认为你的眼睛如何。 b.给他一拳,因为不真实的话你不爱听。 c.说声谢谢,然后就去准备下一节课的考试。 二、你心情不好时会:  相似文献   

11.
考试权是孙中山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借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主张国家的大小官吏均应通过考试产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继承了孙中山的理念,推行县长考试,以选拔合适的县政人才.河北长期是北洋军阀的势力范围,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成立后,亟需树立新形象,与军阀政治划清界限,通过考试选任县长是改善吏治的良法,也是社会的共识.河北省...  相似文献   

12.
在笔者看来,韩石山新著<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中国友谊出版社2005年出版)是一本炒冷饭的书:书中的材料旧,观点也不新.当然,如果非要从这本书里找出"新",也能找到,那就是作者韩石山对鲁迅的刻意贬低和打压.该书封面上有一句话:"新文化运动以来对鲁迅最不认同的声音."在本人看来,韩石山先生对鲁迅的"最不认同"恐怕就是该书唯一的"亮点"、唯一的新颖之处.本来,鲁迅不是神,顶礼膜拜,显然不妥;但将鲁迅拉下神坛后,我们就可以对他任意贬低、随意打压吗?当然也不行.窃以为,批评鲁迅,可以,但心态要平和,下笔要公允.倘若作者在写这本书之前,就抱着贬鲁褒胡的心态,那他得出的很多观点就很容易失于偏颇.  相似文献   

13.
张淼 《兰州学刊》2006,(9):68-69,174
元曲家乔吉的心态是一个落魄文人的心态,其中又夹杂着市井趣味。他的心态是元后期的社会生活和他强烈的自我意识、复杂的情感需求以及实用的佛道思想的交叉产物。  相似文献   

14.
谭桂林同志自认为他的《乡土文化心态——湖南作家的精神障碍与自我超越》是一个危险的论题。他在文中指出:乡土文化心态虽曾孕育了大批知名作家、并使得湖南的文学创作在国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乡土文化心态已明显成为湖南文学创作者向前发展的精神障碍。因此,有必要对这种传统的创作心态进行沉思。作为学术探讨,应该允许争鸣,他的意见妥当与否,自有读者公评。  相似文献   

15.
明清易代这一历史事件给明遗民魏禧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和精神创伤,也让他面临一系列生存困境.本文拟结合魏禧入清后的交游行事来论述其在生死、出处、个人清誉与民族存亡之间作出的艰难抉择,并探析其心态的变化,希望有助于窥探清初遗民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6.
考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重要环节.随着对教学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成绩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目前,在高校中存在的考试作弊问题也日趋明显.考试违纪、作弊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学生成绩不真实,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这样的考风严重影响了学风.就考风这一问题,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说外放八年中,由于他的人生角色发生很大的改变,他的心态很复杂,既有愁苦忧闷,又有慷慨激愤,还有调整适应之后的振作与萧散自适,总的创作心态超越了传统屈原式的忧愁、思乡与怨愤。在这种特殊心态下创作的诗歌,情感丰富,内容充实,成为张说作品中成就及影响最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目前还不错     
正美国著名石油大亨布恩·皮肯斯在接受《福布斯》杂志专访时,分享了他对"乐观"一词的认识。他说,像他这种毕生从事石油行业的人,注定要挖到很多没有油的井。面对经常性的打击,还要坚持下去,乐观的心态无疑是最有力的支撑。现年89岁的皮肯斯曾中风数次,这导致他丧失了部分语言能力,但他仍保持着乐观的心态。面对衰老、疾病,皮肯斯用幽默而形象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心态。他说:"一个地质学家从10层楼上失足跌下,当他掉落到第5层时,你知道他  相似文献   

19.
赵建军 《阴山学刊》2011,(2):12-17,0
种植诗创自杜甫,是传统的咏物诗与诗歌题材日常化相结合的产物。在柳宗元的种植诗中,反映了他被贬之后的复杂心态,即忧生与救治,自负与自怜,绝望与理想。而白居易的种植诗主要反映了他的闲适心态。  相似文献   

20.
韩偓贬官前后的心态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天复三年从朝中被贬 ,后流寓入闽而终。其贬官前后的生活与情感心态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这就使他贬官前、后的诗歌创作 ,受其不同情感心态的影响而在内容、情感、风格以及表现手法上出现新的变化 ,呈现不同的特色。本文即对此展开论述 ,以期从心态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这一角度 ,探讨韩在这两个阶段的思想情感和诗歌创作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