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明代宫廷绘画是伴随着明代画院的建立而产生的主要为皇家服务的院体画。主要成就在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三个方面。院体山水画由于皇室政治趣味的引导,保持了南宋院画的基本形态和北宋北方山水的雄强之路,其艺术审美主要依托宋濂的画论思想;人物画分为先贤帝后肖像图、历史故事画和雅集图三类,其艺术成就在明代宫廷绘画中最为突出;花鸟画则以边文进、孙隆、林良和吕纪为代表,边文进擅长工笔重彩花鸟画、孙隆擅长设色没骨花鸟画、林良擅长水墨写意花鸟画,吕纪则能工能写,成为不同于明代文人画和民间画的一股支流。  相似文献   

2.
石涛绘画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涛在其绘画美学专著《画语录》中,对中国画的创作经验予以概括升华,提出了“一画”论美学思想,并视之为指导画家进行审美创造的基本法则。在创作中,他强调遵法而行,但又反对泥古不化,主张“借古开今”、法为我用,以求达到“无法而法,是为至法”之境界  相似文献   

3.
《后画录》作者释彦,据《开元释教录》等文献考证,即《宋高僧传》卷四之"唐京兆大慈恩寺彦",生卒年在610-690年间。其《后画录》是中国绘画史上一部重要的批评著作,它继续了六朝时代的审美风尚和理想,推崇艺术创造,以简洁的品语,表明各画家的风格,说明了他们的题材偏擅,客观反映了当时画坛的全貌。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居士绘画与所谓“正统”的宫廷绘画的殊路异途,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居士艺术思潮兴起于宋,兴盛于元明,延及清末。居士艺术家不仅画所见,而且画所想,画所知,力图表达“画外意”。究其精神诉求,大多数居士艺术家表达的也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层面上的隐退与政治回避。  相似文献   

5.
人物的肖像描写在《水浒传》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与许多古代小说一样,《水浒传》的肖像描写深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讲究“写照”、“传神”、“写真”。但以语言文字画肖像与用线条和色彩画肖像毕竟不同,作家进行肖像描写,是要给读者以具体的形象造型,使人通过文字而唤起联想,从而对这一人物的内在性格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整体式的概括描写,是刻划描写人物的重要方法。作家进行这样的肖像描写,是给读者以总体式的具体形象造型,可称之为“写真”。(水讲传)中的几位主要人物的肖像描写,大多采用这种方式。鲁智深一出场,书中…  相似文献   

6.
《易经》是中华智慧的宝库与结晶。它蕴含的哲理是中国绘画美学思想形成的基础。本篇论文以《周易》打破时空界域限制的意象时空观念为切入点,分析中国绘画特殊的观察方法"散点透视"的产生和其对中国绘画艺术理论、艺术实践的影响,进而促使中国绘画形成集意象之美、意境之美、和谐之美、"一画"之美于一体的境界表现。这一传统理论虽已时隔千年,至今仍对中国绘画的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舍与绘画     
老舍爱画。他爱看画,爱积藏画,爱交画家朋友,爱看画展,爱发表观画感。从他与绘画有关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不但是画家的知音、诤友,更是一位高水平的绘画鉴赏批评家。老舍的人格和他对绘画的见解事实上影响了一代画人。  相似文献   

8.
笪重光山水画创作的艺术主张和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所著的《画筌》一书中,笪氏围绕中国古代山水绘画最高审美追求──神境,着重强调了画家在艺术创作中应当达到主体与客体相互应合这样一种审美境界,即画家在充分掌握客体的外在形态特征和内在自然规律后,融进自己的主观精神和内心情感,再以饱满的创作激情运笔用墨表现出来,使观者能够体悟到审美主客体精华浑融以及画面物象具有生命力的内蕴神气。《画筌》还对师法自然、虚实相生、经营位置及笔墨技巧等问题提出独到见解,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荆浩是唐末至五代杰出的山水画家,开北派雄浑山水画之先,成为关仝、李成、范宽、郭熙等人师法的对象,对其后山水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他还写作了《笔法记》一文,阐述他的绘画美学思想。《笔法记》提出山水画"图真"六要"四势"二病"等美学观点,强调笔、墨在山水画创作与山水画评论中的作用,将山水画美学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对郭熙、韩拙等人的山水画思想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郑板桥的绘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的“胸无成竹”体现他对前人绘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无古无今之画”,“各有灵苗各自探”,“以书之关纽 ,透入于画”等至今闪烁着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赵之谦是晚清前海派的代表人物 ,在绘画风格、技术、题材等方面 ,均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在由宫廷画向世俗画的演变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宋代宫廷花鸟绘画承袭五代余绪,以"富贵"为特色的黄氏绘画流派为宫廷主流,以"野逸"为风格的徐氏绘画流派主要流行于民间,但两种风格的绘画在宫廷绘画实践中已有妥协互动趋势。活动于北宋中期的长沙艺人易元吉,既是一位优秀的民间画师,又曾征召入宫廷绘画,开创了宫廷花鸟绘画与民间花鸟绘画成功互动的典范。北宋时期我国传统绘画艺术达到极高的艺术成就与这种艺术上的不同流派之间的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荆浩绘画美学的开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浩绘画美学的开拓性陈代湘滋兴于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在中国这块特殊的土壤上,发展成了中国绘画的主流。明人周履清说中国画“山水居首”,这确是事实。然而,在五代荆洁之前,山水画尚居人物画之下,并非画之主于。真正把山水画推向中国画首位,并开北宋以下千年之绘...  相似文献   

14.
1699年,意大利世俗画家乔凡尼.杰拉蒂尼随十多名传教士抵达广东,后入值内廷成为宫廷画家,此后近100年时间不断有传教士画家进入宫廷服务,开启了中国清代宫廷西洋风绘画发展的黄金时期。传教士和皇权控制下的宫廷画院结缘是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作用的结果,双方隐含其中的目的似乎与艺术本身没有多大关联:传教士需要得到朝廷承认,让自己的传教活动合法化,提升教会在华地位。皇帝对西方数学、地理、历法等成就感兴趣,需要传教士为朝廷贡献这方面才智。由于焦点透视法“合乎数理”,西方美术也被当作技术引进到朝廷绘画中,为皇帝绘制歌功颂德的“战功图”以及帝后大臣肖像。上述二者的结合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带来双方共赢的效果。但作为中西合璧的艺术,表面上风光一时的宫廷洋风画真实的存在状态却相当尴尬。1、传教士影响下宫廷绘画的新局面a,传授西画技法。意大利画家乔凡尼.杰拉蒂尼进入宫廷供职后曾经教中国画家学习西画技法。此阶段西方传教士画家教授给中国宫廷画家的应该以油画技法和透视学内容为主,因为皇帝们不能欣赏原汁原味的油画,而更欣赏绘画中合乎数理的因素。这一传统在康乾盛世时期得以保持,继杰拉蒂尼之后的宫廷洋画师如郎世宁等优秀者都带过中国学生。b,与中国画家...  相似文献   

15.
董其昌是明代松江画派的领袖。他在长期体悟和绘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绘画思想。在学画方面,他主张既要学古人,也要师法造化。前人绘画虽有成法,但这并不会限制后世画家的自由,要"不合而合"。他以悟统学,强调画"须悟后可学"。这就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胸中丘壑";在技法上,他主张布局要讲究分合,用笔要明白虚实,有笔有墨,并且求势,讲究生动之韵。在画品上,他由儒入禅,尤其推崇南宗画风的平淡自然;在画体上,他则主张气韵、生机和以神体道的统一。他的南北分宗理论,则体现出崇南抑北的倾向,推崇的是南派的"文人画"、"士人气"和天趣,要求"寄乐于画",重视绘画对性情的陶养。  相似文献   

16.
簪花仕女图     
《新少年》2014,(6):40-41
向艺术家致敬周防,唐代画家,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仕宦之家。擅长丹青肖像、尤工仕女,画中多描绘唐代的贵族妇女,容貌丰腴,衣着华丽,用笔劲简,色彩柔艳,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喜爱。代表作《簪花仕女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是目前世界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并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17.
爱国诗人闻一多,博学多才,自小爱好文学和美术。早年清华毕业即出国留学,在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和科罗拉多大学艺术系学习绘画。他说学美术是为帮助文学起见的,结果反而被那五彩缤纷的色和光的世界迷住了,“诗被画征服了。诗神屡次振作思图中兴,然而毫无效力。”在珂泉学油画有长足进步,成绩很好,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虽然后来他的兴趣还是转到诗歌上来,但严格的绘画训练孕育了他别具一格的  相似文献   

18.
静观中国绘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至今,关于中国画传承和变革的问题,一直是美术界各学派辩论的焦点。以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鲁迅等一批“西化”派学者都强烈地批判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传统绘画,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写意。陈师曾则以《文人画的价值》一文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了强烈辩护。而徐悲鸿、刘海粟和林风眠则希望把西方的写实精神与中国画的写意结合起来,改良中国画。研究各学派的观点,对当今中国画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庄与禅在艺术表现领域有差别,唐代“逸品”绘画的关学基础是重视情感的庄学而非重视理趣的禅宗。唐宋时期逸格绘画的历史演变过程可概括为两次转型,第一次为中唐朱景玄的“逸品”绘画转型为宋初黄休复的“逸格”绘画,黄休复的理论贡献在于将唐代“非画之本法”的逸品画予以改造并合法化,并将其作为基于“神格”的逻辑升进和超越形式;第二次为黄休复的“逸格”绘画在形神论上发生了以“形似”为本转型为以“不求形似”为本。宋代中期的写意性逸格绘画“情感与理趣”并重的价值追求与“不求形似”的形态学特征是以庄禅互补为美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20.
印度近现代诗哲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曾经引起过世界轰动的画家。伴随着其绘画艺术的创作实践,他还发表了许多独特的关于绘画艺术的真知灼见———以有限表达无限是泰戈尔对艺术的基本观点。泰戈尔的绘画美学思想是其艺术美观的具体展示,是"美在和谐、统一"的美学观在绘画艺术领域的演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