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实力概念是由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首次提出的.中国军事思想文化、外交和国防政策、中国军事外交实践、中国军队现代化发展模式等分别构成建设中国军事软实力的四大来源.中国军事外交既是军事软实力资源之一,也是军事软实力资源运用的有效手段.论文对军事软实力进行理论分析;诠释了建构新世纪中国军事软实力的四大资源;论述了军事软实力与中国军事外交的内在联系;阐明了为增强军事软实力对中国军事外交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国际军事文化传播是我国对外军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事硬实力的软发挥,是军事力量的倍增器和强化国际军事关系、促进军事互信的润滑剂。以弘扬解放军先进军事文化、维护解放军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军事文化软实力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军事文化传播不仅是提升战斗力的有效举措,也是我国军事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此,我国的国际军事文化传播应立足于我国的国情,以国家核心利益为最高准则和根本底线,遵循"两个服务"的宗旨,坚持独立自主和以和为贵的原则,为中国全面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军事外交格局提供软支撑,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的实现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3.
国家形象既是国家软实力的构成部分,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形式,二者之间有着影响与塑造的关系。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在"硬实力"上的不对称,又存在南海权益问题,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持有疑虑,尤其担心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会威胁其安全。这种疑虑削弱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互信,影响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各项利益的实现。如何消除"中国威胁论",使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形象"去威胁化",是当前中国外交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东南亚国家特别担心中国的军事力量增长,在政治、经济与文化手段以外,运用军事层面的软实力来消除"中国安全威胁论",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伴随中国崛起而引发了世界对中国软实力的关注。我们必须正确认知作为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制定国际规则、对外政策、经济吸引力等因素,在有机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构造既有自身特色又具普世价值的软实力;同时理清中美软实力战略冲突的根源与动因,加强战略互信,避免中美软实力战略的零和博弈,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今天经历的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时代.文化时代的到来,使文化安全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的文化境遇.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确保文化安全的文化力,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显题和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文化霸权与和平演变相互交织,文化繁荣与文化危机并存,因而文化安全集中地表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通过追求文化认同,依托文化本体,扩大文化宣传,加强文化建设,进而提升文化软实力,是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是约瑟夫.奈软实力概念的中国化表达,但二者又存在很大的差别。正是由于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化的学术概念,中国学术界十多年的研究也是大相径庭的,不同学者从各自的学科出发对文化软实力进行了阐释,形成了对文化软实力的不同理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人文精神,即重天道、法自然、尚人道的人本主义、反省自求提升自我的内省主义、尚中贵和的中和思想、克己复礼的礼仪主义。这是中国品格所在,也是世界普存的中国元素,它们不仅能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柔性,而且作为资源要素也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元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社会进行价值整合和规范整合,从而达到塑造中国全新自我的目标。这些思想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同时在经过当今中国的全新阐释之后而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7.
略论国家安全视野下的中国软实力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三标 《天府新论》2009,(2):106-1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促成了国家安全观的转变,国家安全的要素从军事、政治拓展到了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制度、精神及社会方面,国家安全的获得不仅仅在于物质方面的"硬实力",更在于精神方面的"软实力",软实力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现崛起的重要指标,综合运用"软实力"和"硬实力",采用多种手段并重的方式维护国家安全,已成为各个民族国家的共识.中国软实力建构面临着威胁和挑战,主要表现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大举入境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消解;网络文化传播竞争挤迫着民族文化滑向"边缘化";放纵无度的消费主义思潮的全球性扩张对主体价值观的冲击;西方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兴风作浪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损害.当前,国家软实力建构范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民族意识,以文化自觉来引领中国软实力的提升路径;二是重构主流意识形态核心话语体系,捍卫国家和民族的主体价值观;三是倡导"和而不同"的国家安全模式.优化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打破了主权国家之间封闭的疆域,促使全球层面上的文化交往日益频繁。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包括以经济、军事、科技为代表的硬实力竞争,同时,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文化软实力所表现出的强大辐射力和渗透力越来越凸显出来。面对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十七届六中全会中积极部署文化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通过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之魅,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实性入手,分析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论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和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下,通过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具体途径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9.
国家软实力是一个复合性概念,文化软实力只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化软实力不等于国家软实力.软实力来自国内和国际的认同.不过,国内认同与国际认同在中国软实力建设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国内认同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首要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中国软实力国内认同的思想基础,也是提升中国软实力国际认同度的内在要求,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德文化是加强我军软实力建设的宝贵精神资源。新形势下加强军事软实力建设,应大力弘扬"精忠报国"、"国以忘家","得道多助"、"义兵必胜","尚智重谋"、"奇正并用","师出以律"、"和军一心"的武德文化,培育官兵忠诚于党、报效国家的牺牲奉献精神,营造令行禁止、团结统一的和谐氛围,塑造我军正义之师、精锐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这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可以为社会提供文化生产力、能够保障国家传播力以及能够提升国家影响力等几个方面。当前,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以及中国传播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壮大,国际文化软实力格局正面临着新一轮重构,中国应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软实力理论是冷战后理论的新发现。它突破了以军事和经济实力衡量国家实力的传统,将文化、价值观等非物质因素纳入国家力量之中,并认为软力量对硬力量起了倍增或递减的作用。我国对软实力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文化方面,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逐渐增强的文化软实力是社会顺利转型的力量源泉。文化软实力在我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文化软实力战略从无到有,从奠基到成熟的过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际自信力,在其指导下新中国的成立为文化软实力战略的提出奠定了政治基础(主权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中国模式的成功为文化软实力战略的提出奠定了经济基础。此后,发展文化软实力成为应有之义,从文化产业到文化软实力再到文化生产力的提出,体现了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体现了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从而也说明了理论的进程同客观实在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认识的进程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约瑟夫·奈最早明确提出的"软实力"概念,不仅引起了许多国家、政府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文化学界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文章就软实力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文化软实力"问题,对国外学者重点探讨的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文化软实力资源和运作模式研究以及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等进行了综述.面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紧迫课题,国外的文化软实力研究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中的核心要素,在新形势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对外战略需要有效地运用文化软实力。但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有很多缺点和不足,成为制约中国对外战略的“软肋”。因此,应注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维系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并通过灵活的外交手段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加大文化传播力度,重塑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6.
自从约瑟夫.奈20世纪90年代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之后,软实力理论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之一。软实力理论的提出使长期以来隐伏于国际关系间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制度体系等方面的暗中较量公开化、明晰化和理论化。国际竞争既是一种硬实力的竞争,又是价值观念、制度、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国家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以非强制方式运用全部资源以争取他国自愿理解、认同或合作的能力。回顾并剖析美国软实力的发展历史和形成规律,对促进中国软、硬实力的协调发展与和平崛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契遇期。作为在文化软实力中居于核心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其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基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状况,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毫不动摇地坚持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军事力、经济力、资源力、科技力、信息力等硬国力而言的,指的是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凸显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价值.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应从主体建构、路径建构、内容建构三个维度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9.
提升中国软实力路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个国家的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软实力随着硬实力的增强有了一定的提高。目前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今后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倍努力: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走一条可持续的人与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弊端,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和平、发展、合作之路,实现与国际社会和本地区国家的共存与共荣;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建立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为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稳定有序的政治环境;继续加强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论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广军 《理论界》2009,(1):156-158
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文化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并由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文化力作为有别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突出,并逐渐取代资本成为国际问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则必须在壮大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的同时,大力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其战略思路是:提升文化凝聚力是其根本路径:增强文化创新力是其关键因素:扩大文化传播力是其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