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试论欧阳修的文道观王怀让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对该运动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仅就其关于文道关系的论述,略陈看法。文道关系,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从古代文学家们的论述看,文、道的内容包含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根云 《理论界》2008,(7):136-137
蔡邕的碑铭文为后世作家确立了一种光辉的典范。唐代古文运动主要以恢复三代及西汉文风相号召,而蔡碑属于唐代古文家所师法的为数极少的东汉人的作品。这是因为蔡邕确立了碑文写作的“实录”原则,其文融化经典,合乎儒家雅正的标准,遵循褒贬劝诫的根本原则,而且构思精巧,辞藻丰富、典雅但无俚俗、华靡之弊,运用骈俪之语而能够恰如其分,不以辞害意,充分体现了高超的文学才能。  相似文献   

3.
简论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约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对节约型社会在当今时代基本特征的概括和描述,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做出了实证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一方福建泉州新发现的叙利亚文回鹘语景教碑铭从语文学角度进行了转写、译释。  相似文献   

5.
文道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相当复杂的命题,历代才人惠士对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乾嘉时期著名文史大家章学诚杂取诸家学说,兼融己意,在对文与道别具只眼的论述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文道观。章学诚的文道观袭古创新,成一家之言,对今人有许多启迪和借镜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党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民族性、系统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正确认识这些基本特征,对于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牛汝极 《西域研究》2007,5(1):74-80
20世纪初以来新疆霍城县阿力麻里古城陆续发现了许多景教徒墓碑,其文字属景教体叙利亚文,其语言主要是中世纪叙利亚语,也有叙利亚语-突厥语双语的,但学术界一直少有人研究,本文对这些墓碑铭文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译释。  相似文献   

8.
玄石坡碑铭     
位于苏尼特左旗昌图锡力公社西北约三、四公里处有一个山坡,卧石遍布,呈褐色,因石得名“玄石坡”。 玄石坡有一组刻石碑铭,在阳面立石上刻有六十公分大的“玄石坡”三个大字,立石下有自然台阶,立石顶上凿有十公分深的香炉一鼎,立石北九米远的卧石上刻有“立马峰”三字,卧石后的平石上有四个马蹄印,立石东九米远的卧石上刻有“维永乐八年岁次庚寅四月丁酉朔七日癸卯,大明皇帝征讨胡寇将六军过此”的铭文,立石西南六米远的卧石上刻有“御制玄石坡铭,维日月明,维天地寿,玄石勒铭典之悠久。永乐八年四月初七日”的铭文。 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明成祖朱棣与漠北新汗本雅失里以书谕和,未成。次年复使给事中郭骥以书前往,被杀,明蒙战争再起。明成祖命淇国公立福为大将军,率精骑十万北征,战亡于胪朐河。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正月,明成祖谋征漠北,二月下诏动员全国,命户部尚书夏元吉辅佐皇长孙(?)基留守北京,亲率五十万大军征漠北。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至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又亲征漠北五次,路经名山大川,勒石碑铭,并祭祀。永乐八年四月在赴哈拉和林交战途中,路经“玄石坡”休整补养期间,逐勒此石碑铭。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类阐述了韩愈散文中的碑志文、赠序文、哀祭文和论说文以及他的“游戏之文”在内容范围、体式风格、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传统的成功突破,论证了韩愈在中国古典散文文体发展史中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灯下夜读,看到宋代欧阳修乞致仕的几篇报告,言衷意恳,令人感慨。 致仕或致事,即辞去官职还禄位于皇帝陛下的意思,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退休。这在我国,也足古已有之的,大致可以追溯到殷代。《尚书》中曾讲到“伊尹既复其辟,将告归”,可见当时已有辞官专老的事例。西周时“大夫七十而致仕”,规定了致仕的年龄条件。到了封建社会,随着国家机构的不断扩大,官吏致仕日益成为政治制度的一项内容。唐宋以后,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致仕制度。不过,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唐代中叶以后,致仕虽著  相似文献   

11.
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欧阳修于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八月至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出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期间积极参与保州兵变的善后事宜,坚决阻止了富弼屠杀保州降卒的鲁莽决定.一方面,坚决镇压军兵私自聚结的行为和盗贼流寇;一方面,针对河北弊政,积极稳妥地进行改革,减轻普通士兵和河北民众的疾苦,改善其生活条件,特别留意保持军队的稳定;并主持完成了河北兵器生产体系的重大调整,恢复了保障河北沿边粮草供应的御河漕运;对辽朝蚕食边界的行为,主张坚决斗争;甚至力图改变转运使不得参与军事边机、不得调动军队的宋朝传统.欧阳修虽在河北任职时间短暂,但却敢于担当,稳妥改革,勤政有为.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上承韩愈,开创了古文运动的新局面,在思想上,也同韩愈一样以反对佛老著称.但欧阳修晚年对佛老的态度有所变化,这在学术界似未深入探讨.以下试作论述.一佛老并称,但是事实上,佛教却远胜于道教.因此,韩愈、欧阳修都特别强调反佛.韩愈的代表作《原道》着重反佛,反老只是陪衬.欧阳修的代表作《本论》则专斥佛教.欧阳修曾说:  相似文献   

13.
一欧阳修是中国詞史上的偉大詞人之一,对兩宋詞坛发生过广泛的影响,但为文名詩名所掩,詞的真实成就,一直被人忽视。修宇永叔,江西廬陵人。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一○○七)登天圣一年进士,初为諫官,有直声。后知制誥,拜参知政事,論事与王安石不合,出知青州。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卒于熙宁五年(一○七二)。年六十六。晚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文忠。修学問淵博,尤有知人之识,知貢举,苏軾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門。撰有“新唐書”本纪志表、“新五代史”、“六一居士集”等。修出身中小地主家庭,以科第起家,虽然代表大地主阶級利益,屬于守旧派。但是由于他是一位生四岁丧父,受寡母“以荻画地”教养的孤儿,經历过一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与蔡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生于来真家景德四年(1007),卒于来神宗熙宁五年(1072),享年六十六岁。蔡禁生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小欧阳修五岁,卒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恰又早欧阳修五年而逝。两人生活年代大体一致。仁宗天圣八年1030),欧阳修、蔡禁同登进上第,欧阳修中甲科第十四名,蔡襄中甲科第十名,名次亦前后相差无几。天圣九年(1031),欧阳修为西京留守推官,蔡袭是年授漳州军事判官,回福建漳州。仁宗景柏元年(1034)三月,欧阳修西京留守推官任满,六月任馆阁校勘,七月参与编纂三馆秘阁藏书总目(即《崇文总目》)。是年七月,蔡…  相似文献   

15.
近翻《欧阳永叔集》得知,欧阳修在契丹享有很高的威望,倍受敬重:欧阳修能正确对待契丹内政,坚持以信义为本。 宋仁宗至和二年,即公元一○五五年,年近“知命”、身兼翰林学士与史馆修撰的欧阳修,奉命出使契丹。“契丹使其贵臣陈留郡王宗愿、惕隐大王宗熙、北宰相萧知足、尚父中书令晋王萧孝友来押宴。曰:‘此非常例,以其名重’。”宗愿宗熙都是契丹皇叔;北宰相更是宫中之最高者;尚父中书令晋王是太皇太后的弟弟。送伴使耶律元宁说:“自来不曾如此一并差近上亲贵人臣押宴。”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的雅词主要继承了唐五代以来的西蜀、南唐词风,从内容上看,有表现士大夫生活情趣和描写闺阁情事两类。这些雅词共同呈现出诗化倾向,在词体中较早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尚雅的趋向和乐观旷达的精神追求。同时,欧氏雅词于融合雅俗上也进行了尝试,在宋代雅俗之辨中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词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进入北宋,集诗、文、词于一身并都为世人所重的,欧阳修是第一人。他当时既栖于政坛,又栖于文坛。在政坛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地位显赫。在文坛则以文章名冠天下,为文不守当时流行的唐五代余风,不宗法杨亿、刘惟筠等人以取科第、擅名声的“时文...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永丰)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言其文“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世称公论。他还是北宋仁、英、神三朝名臣,以求真务实、刚正不阿闻名于世。根据文献记载,欧阳修虽然未在湖南做过官,也没有到过湖南多少地方,但他与湖南却有着特殊的关系。一、欧阳修研究家族历史,纂修《欧阳氏谱图》,记载湖南长沙为其祖先长期世居之地,并将其写入正史《新唐书》中。据其所撰《欧阳氏谱图》与《新唐…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是宋代的散文大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从欧阳修散文的诗化现象、史化现象入手,对欧阳修散文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力图探寻欧阳修散文本身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的籍贯 ,《醉翁亭记》结尾已明言为“庐陵” ,《宋史》本传也说他是“庐陵人”。但一具体化 ,问题就来了 :一说为“吉安” ,如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又一说为“吉水” ,如《辞海》 ;还有一说为“永丰” ,如《历代名篇选读》(上海古籍出版社 )。究竟哪种说法正确 ,还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