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代新疆军府制下,伊犁将军节制乌鲁木齐都统,具有实际管理权。伊犁将军奉谕旨审理乌鲁木齐都统及其辖区内案件,超越常规司法程序,达到了司法监督的效果。伊犁将军对乌鲁木齐都统任职情况以及员缺时及时上奏皇帝,保证都统之职正常运转。伊犁将军管辖乌鲁木齐都统辖下的驻防八旗和绿营,按例对驻防八旗和绿营职官出具切实考语,考察各官员任期内的表现。乌鲁木齐在内地化过程中,逐渐疏离伊犁将军的管辖,政治重要性不断加强。新疆省制建立,伊犁将军与乌鲁木齐都统的关系演变为伊犁将军与新疆巡抚的关系。新疆巡抚节制全疆,伊犁将军管理伊塔地区,拥有军政权和司法权,伊塔道由伊犁将军和新疆巡抚双重管辖。  相似文献   

2.
清代在新疆设置管辖天山南北的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在统辖新疆150年间实行屯垦戍边的基本方略,对当时解决新疆的民生和生态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功,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同时对后世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用科技哲学、社会发展哲学的理论观点,科学分析清代伊犁将军执掌新疆期间对民生改善和生态建设的功过利弊,对当代新疆的借鉴给予新评价、新观点、新结论和新对策,为中央和新疆自治区各级党政领导开展新疆民生和生态建设科学决策提供咨询参考,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代伊犁将军府的设立 ,对巩固西北边防 ,抵御沙俄侵略 ,稳定社会秩序 ,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 ,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新疆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该文论述了清政府设立伊犁将军府的历史地位、人选及其兴衰过程  相似文献   

4.
清代西北边防体系由军府制的伊犁将军所辖之新疆各军府及内地督抚制下陕甘总督所辖之陕甘两行省、并哈萨克、布鲁特等藩部和浩罕、阿富汗等属国所构成的西北新月形藩属体系所构成。在这一体系中,以伊犁将军为中心,西北新月形藩属体系内各藩部与属国为藩篱,伊犁将军辖下新疆各军府为边防前沿,陕甘总督及所辖陕甘两行省为西北边防战略基地和战略支撑,陕甘总督与伊犁将军之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共同保证西北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乾隆时期设立清书学,嘉庆时期教育内容和范围的扩展,清末新政新式学堂的建立以及历史局限等方面,对清代伊犁将军发展伊犁教育的概况进行了全面了解,通过考察发现,有不少伊犁将军在其任期内曾着手发展新疆的文化教育事业,对新疆在文化上及民众心理上与清王朝中央拉近关系上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建省前,伊犁将军总统天山南北军政。首任巡抚强调新疆不复旧制,便当概照行省办法。清朝政府从安定新疆大局出发,不得不同意巡抚统领全疆的原则,但碰到具体矛盾时,又迁就伊犁将军,以致造成抚军长期不洽。  相似文献   

7.
清代对于地方官员的设置,内地各省,大致相同,而对于边疆省分,如东三省、蒙古、新疆、西藏等省,则“设官分职,随地异宜”。例如东三省设盛京将军,绥远设都统,新疆设伊犁将军及乌鲁木齐都统统辖全境。复于各地分设领队大臣及参赞大臣,而于西藏则设驻藏大臣和帮办大臣,所属地方官吏和武职人员,亦各有不同。欲研藏史,对于当地设置官员的情况,亦有研究之必要。兹将有清一代,近二百七十年来的驻藏官员的设置和他的职权,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西域史论丛》第二辑,刊行李仲光编、钱伯泉校《新发现的稿本<清故伊犁将军文贞行状>》一文,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图书馆所藏。“文革”后新疆大学图书馆整理古籍文献中,也发现手写本《清故伊犁将军文贞公行状》(以下简称《行状》,分别称新大藏本、科学分院藏本),笔者参与  相似文献   

9.
为维护封建大一统,“守中治边”和“守在四夷”是清前期统治者治边理念的核心。与历代王朝不同的是,清朝设立了主管西、北边疆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理藩院。为了巩固和加强对新疆的统治,稳固西北边防,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设置伊犁将军,在新疆实行军府制统治;八旗、绿营分驻新疆南北;在边境地区设立卡伦,定期巡边;辟治交通,建立新疆台站体系;屯田实边等等。  相似文献   

10.
对赵钧海的以《准噶尔的石油记忆》、《伊犁将军:惠远古城之累》等为代表大视野、大境界和大篇幅的散文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进行了评述,评价了其散文创作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1.
明瑞是第一位伊犁将军,他在新疆秉承乾隆旨意,驻防屯垦,处理与哈萨克的关系,保持边防稳定,兴办文教,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他在设置雅尔城和处理乌什事变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他的功绩和过处相较而言,应功大于过。通过明瑞在新疆的活动,我们可以窥出乾隆帝重用满族人士和亲属等方面的用人策略。  相似文献   

12.
清末阿尔泰地区科布多、塔尔巴哈台所属哈萨克因天灾人祸,迁徙至新疆腹地。科布多、塔尔巴哈台在清廷要求和敦促下,最终收回了"逃亡"的哈萨克,此过程中夹杂了诸多矛盾,其中科布多、塔尔巴哈台关于借地的矛盾和伊犁将军与新疆巡抚间的矛盾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1762年伊犁将军设立后,察哈尔、厄鲁特等5营相继建立。察哈尔、厄鲁特与其他3营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两蒙古营的社会制度为总管旗制,其社会职责主要是驻卡巡边、牧放官牧厂的牲畜等。  相似文献   

14.
清代边疆重臣奎林任职伊犁将军期间,在对东归和硕特内部事务的处置、哈萨克汗国的朝觐管理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历史贡献,即使在伊犁将军任上遭劾革职,也在客观上对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的稳定和西北边境的稳固具有积极影响。传世文献对此不仅疏于记载,而且多有牴牾。满文寄信档等新见史料的刊布,既可以还原奎林任事新疆时期的更多立体细节,亦能够纠补传统文献相关记载的讹误和空白。通过对《乾隆朝满文寄信档》等新见史料的爬梳,重新探讨奎林边疆政策的深远影响,兼及对清代新疆吏治的讨论,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抚、军关系一直是晚清新疆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首任巡抚刘锦棠与伊犁将军金顺的关系演变多有其特殊性。刘锦棠与金顺相识于金积堡战役,此后在稳定新疆北部局势中有着多次密切合作。两人的分歧起源于乌垣城敌粮分配不均,且未能化解,经过大河沿防务与伊犁善后分歧之争,两者关系破裂。新疆建省后,刘锦棠向清廷揭露金顺在伊犁营勇哗变及大西沟匪患问题上的谎报、瞒报行为,致使金顺被迫离任。两者关系的逐步变化受多重因素影响,新疆政治局势的变化是导致刘锦棠与金顺关系逐步恶化的关键,清廷在处理双方分歧时的不当措施、西北官场局势及人物性格影响了两者关系走向。  相似文献   

16.
张治中(1890——1969年)是著名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同我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是国民党方面始终坚持国共合作的代表人物.”①本文试图对张治中在新疆和平解放中的作用作一粗浅探讨,藉以纪念张治中将军诞辰101周年。 1944年11月,新疆北部的阿山、伊犁、塔城3个专区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人民,为反抗国民党的残暴统治,相继发动武装  相似文献   

17.
曹魏时期司马氏霸府的形成与机构设置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禅代,司马氏霸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司马氏霸府的形成及府僚、机构建制、运作方式作了探讨,研究表明其霸府机构设置有三个特点:一是职主禁卫的中卫将军及骁骑将军的设置,二是参战的设立,三是霸府诸曹十分完备。其运作方式主要表现为朝官的幕僚化、霸府僚佐的官与职之间权限界定上保持着相当的含混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伊犁历代移民开发与世居民族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论述伊犁上下两千年间各民族移民开发史实.认为伊犁历代都是移民社会;移民类型复杂,主要以民族迁徙为主,表现出强烈的地缘政治性和政策性;伊犁移民的生存和发展,与祖国的强盛和稳定密不可分;伊犁13个世居民族的形成,都是近现代移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一八七一年一月,沙俄乘中国内部动乱、阿古柏匪帮侵占我国领土的时机,悍然出兵侵占我国的伊犁,声明俟中国收复乌鲁木齐、玛纳斯后,即将伊犁交还中国。一八七八年一月,中国西征军不仅收复了乌鲁木齐、玛纳斯,并且收复了略什噶尔、和阗,全歼阿古柏匪帮,戡定南疆,俄军仍旧占据伊犁,拒不交还中国。暴露了它侵吞伊犁的狼子野心,由此引起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俄伊犁交涉。在伊犁交涉的过程中,西征军统帅左宗棠坚持收复伊犁,驳斥李鸿章对俄妥协投降、出卖伊犁的谬论。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促使封建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更多的爱国分子,集结在爱国派首领左宗棠的抗俄旗帜下,参奏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势日衰,北方强大的沙俄趁清朝西北边防松弛之机不断以各种手段侵占中国西北边疆领土.沙俄的扩张致使与其毗邻的清朝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地范围日趋缩小,阿尔泰段防务形势如同累卵.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伊犁将军长庚力陈阿尔泰在加强西北边防方面的重要地位,奏请清廷于阿尔泰单独设官进行管理.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廷以科布多办事大臣专管阿尔泰事务,实行科阿分治.科阿分治的实行是清廷对科布多地区管理体制上的一次重大调整,它的实施使清朝强化了对阿尔泰地区的开发和军事防守,有效地遏制了沙俄企图通过阿尔泰继续南侵的阴谋,对以后新疆地区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