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朝阳农学院贯彻毛主席的教育路线,坚持“社来社去”的办学道路,广大人民群众无不为之拍手叫好,热烈称赞。然而,我们也看到有些人叽叽喳喳,或窃窃私语,施放出一股股资产阶级的毒气来。有一股毒气叫作:大学生毕业当农民,“这不对路”。 “不对路”,究竟不对的是什么路?必须搞清楚。查了一下他们所谓“路”的家谱,得知,原来这条“路”,就是历代剥削阶级鼓吹的读书做官,读书取禄之路。而这种观念恰恰是剥削阶级的一种传统观念。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孔老二办学时,就扯着嗓门对他的学生说:“学而优则仕”,“学也,禄在其中矣”。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2.
“饮食文化”又称“吃”文化,“世界之最”数咱中国发达,八大菜系5000多种,以此来夸耀中国文化之灿烂辉煌和渊源流长原本是无可非议的。然而,真理沿着同一个方向迈过半步就是谬误。人们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同样地塑造着人。“饮食文化”的消极面便是如此。消极面最突出的表现是把“吃”作为人生目的,“千里去做官。为的吃和穿”。是最典型的说法。历代统治者信守的是“民以食为天”的教条,认为  相似文献   

3.
在毛主席一系列最新指示的指导下,大学毕业同工农划等号,做普通劳动者的浪潮汹涌澎湃,滚滚向前,汇成了强大的新时代的洪流。它势如破竹,锐不可挡,猛烈地冲击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这是历史上的伟大反潮流。是具有无限生命力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的新生事物。 在私有制的社会里,剥削阶级占有了社会的生产资料,同时也就垄断了文化教育。孔老二提出了“学而优则仕”的反动主张,此后,“读书作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一直被剥削阶级奉为万古不变的金科玉律。在他们看来,读了书就应该“导之以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任”。因此,几千…  相似文献   

4.
(一)十年内乱中的“评红”运动,是以“坚持用阶级观点研究《红楼梦》”为其特色的。在这场运动中,对《红楼梦》中的阶级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说法。把姨娘定为属于剥削阶级的“半主子”,是这种新说之一;把管家奴仆定为“剥削阶级的附庸”,又是这种新说之一。对前一种新说,我在另一篇文章里做过辨明①,本文则试图对后一种新说进行一些评析,并对这些新说的阶级观点做些剖解。这种“剥削阶级的附庸”说(以下简称“附庸”说),在一九七四年出版的一本十五万言的“评红”专著里,有过最完整的论述,引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必须坚持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认识: (一) 从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来看,必须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恩格斯:《法兰西内战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36页)。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工具。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统治被推翻的剥削阶级的工具。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单行本第26页)。列宁也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阶级的政权,这个阶级要掌握全部新的国家机器”(《列宁全集》第29卷,第467页)。  相似文献   

6.
假长真言     
笔者生性不宜做官,尤其不宜做“贪官”。所以,自从结束学校读书生活,几年来,做梦也未曾梦得半个“长”字。但却常被人家当作“长”字官介绍给陌生人。有一次,我因公到本地一宣传单位的办公室去找材料。进门不久,地方驻军的一位宣传干事前来联系工作,办公室那位认识的秘书把我当作“刘科长”介绍给那位于事。待那位干事走后,我问秘书:“你怎么‘封’我科长啦?”秘书笑笑说:“这是‘外  相似文献   

7.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又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朝代。唐朝统治者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大量任用国内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做官,甚至还有一些外国人在唐朝政府中任职。唐朝与国内各少数民族以及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积极引进国内各少数民族和世界各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吸收外来文化。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发达、文化先进的东方大国,完全有能力向其它国家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唐朝在社会习俗、思想观念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开放的现象。 一、华夷一体,一视同仁 唐朝统治者改变了前代封建帝王“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民族观念…  相似文献   

8.
商代时期的丧葬习俗,主要表现在隆丧、厚葬。它在中国古代厚葬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厚葬史上出现的第一次高潮。本文将对商代时期厚葬的成因及内容予以论述。厚葬原因  在中国古代的丧葬习俗中,厚葬一直占有着主导地位。厚葬,是一种习俗,一种现象,是丧葬礼制的具体表现,也是当时统治者通过倡导隆丧厚葬达到他们统治人民的目的。  商代统治者尊鬼敬神,以鬼神之名施政。有《礼记·表记》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这里所指的“鬼”与当时人们的灵魂信仰有关,表明商代统治者对鬼神是十分迷信和虔诚的…  相似文献   

9.
张作霖统治东三省期间,与日本帝国主义相勾结,以镇压人民反日斗争,换得日本对他的支持,积极充当日本侵略“满蒙”的工具,使日本侵略野心逐渐得以实现。一九三一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占领东北三省,长达十四年之久,这是和张作霖勾结日本,引狼入室分不开的。张作霖与日本有勾结和利用的一面;也存在着冲突和矛盾的一面。这种矛盾到后期表现极为突出。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日本炸死张作霖,就是这种矛盾激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就张日关系的问题,谈谈看法,欢迎批评指正。一、张作霖成为军阀,是日本侵略“满蒙”政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汉唐北宋时代的“酒禁”政策并不能直观地理解为“禁民饮酒”。“禁群饮”之举在当时虽有发生,却始终并非一项整体与长期的国家政策,在其已然宣布的时期之内,执行与贯彻的力度也大可存疑。笼统地以“酒禁”或“禁群饮”政策的存在来解释赐酺举措发生和存续的合理性缺乏说服力。酺会在汉唐北宋的不断发生、持续流行,根本原因在于其最为核心的内容与意义是飨宴欢会。其给民众带来更热烈的欢宴体验、更加丰富的公共活动内涵以及更为广大的社交活动平台,同时为统治者提供得力的政治工具。赐酺之举的丰富功能使得其能够横历不同王朝,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1.
高君 《生存》2020,(1):0105-0105
古人云: “无德不成师,德高才为范”德是教师的灵魂,也是教师的生命。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法,更重要的,是要拥有高尚的师德。而我更注重的一种师德内涵便是:学会倾听和等待孩子。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对于前辈的话,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一面品味一面践行。爱孩子的一切、爱一切的孩子。因为在爱中成长的孩子才会懂得爱、懂得学习、懂得生活!倾注爱的第一步便是学会倾听和等待——孩子,你慢慢来,老师会耐心等待,用心倾听!  相似文献   

12.
谈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宾江国泰民安是古今中外无数位统治者心中渴望与追求的最高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统治者们运用了多种多样的理论,在不同种的理论指导下,采用了各样统治方法。“无为而无不为”便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来的,受到大乱初定时期统治者的青睐,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传统史学之所以源远流长,长盛不衰,是因其具有极强的经世功能。而这种经世功能又具有似乎是相互对立的双重性,即史学既具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面,也有揭露和反抗统治者黑暗统治的一面。史学经世功能双重性的“对立”,并非史家自相矛盾的表现,而恰恰统一于史家抑恶扬善的史观之中。笔者认为,这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值得深思的问题,但学界殊少专论。本文试图对此略作探究。一、传统史学具极强的经世功能我国史学从《春秋》到“二十四史”,历两千余年而不衰,可谓人类文明史中的奇迹。究其原因,恰恰在于我国传统史学具有极强的…  相似文献   

14.
杜诗“波”,“没”是非之辨析李知文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虽是求宰相韦济(字见素)授引之作,却迥异流俗,不卑不亢,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倾吐出郁积已久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才的愤激不平。它是体现杜诗“沉郁顿挫”最早的一篇,向为人们所传诵。其结句,...  相似文献   

15.
乡音不改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很小的时候我就能熟背贺知章的这首诗,然而对其含义却始终未能深刻地理解过。因为生在穷山僻壤的农村,自己与生俱来的口音也就带有浓重的山野气息,这本不足为奇。但少小的我自离开故土读书时,就常常因为自己的破衣烂衫的穿着及一口拙朴的乡野话而被城里的孩子讥为“土包子”。那时候也的确因为自己的满口乡音而自卑过,因而仅仅在自己读书的年龄就曾几度痛改乡音,跟着别人艰难地鹦鹉学舌。记得当年在成都读大学时就是这样,从乡下来的我为了早日脱掉身上的“土气”加入成都人行列,自己总是努力地学着成都的一些“洋”话。如成都人把数字“三”的发音说成“腮”的发音,我也努力把说得好好的“三”的发音说成“腮”的发音,诸如此类。本来这些字从成都人的口中发出来,尽管与标准的国语发音相去甚远,但的确能让听众产生一种温柔似水的亲切感,这也应算是成都人的特色。然而倘若这些发音从我这个乡野之人的口中  相似文献   

16.
读报得知:我国有50%的人几乎从不读书,有经常读书习惯的人不足5%:有的人读书仅仅是为了应付各类考试,考过之后书本就被束之高阁。专家指出:这主要是受社会上人们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心理影响所致。难怪有人用“人欲横流”来形容当今社会。长此以往。会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文化的长远发展。这和我们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资本理论看农民对农村大学生的"巴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巧蓉 《社会》2004,(3):30-33
社会阅览巴结是个世俗化的概念,是人们为建立社会关系而采用的一种手段,也是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一说起“巴结”,人们就会想到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那些重权在握的“高官”,那些财大气粗的“款爷”,而不会想到所谓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  相似文献   

18.
纳贡或朝贡,亦称“赏乌绫”(赏财帛之意),是赫哲族向清朝(包括后金)统治者贡貂、献方物的一种形式,并逐渐形成必须履行的属民义务。最初被迫纳贡,是与后金统治者统一黑龙江流域各部交替进行的。在“女真百万,不可小看”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的征服中,将各族群众被俘者,有的迁徙异地,使其壮者充军,为征服各族出力;有的留居原地编户口,设路长、乡长为本部落首领,受统治,为清朝统治者纳贡,求得封赐,纳妇之赏。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宗教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不同的政治功能。第一个政治功能表现为;在新旧两种社会制度更替时,宗教可以成为社会进步阶级的思想武器。第二个政治功能表现为:在整个中古时代,佛教各派别充当了各社会集团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或充当被压迫和被剥削阶级的斗争工具,或充当压迫和剥削阶级的斗争工具,或充当封建统治阶级各政治集团的斗争工具。佛教的这两种政治功能,当它充当社会进步势力的思想武器或政治工具时,是进步的;当它充当社会反动势力的思想武器或政治工具时,是消极的,反动的。因此,我们评判佛教的政治功能,要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