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邓小平对毛泽东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陈更生,张星炜研究邓小平与毛泽东在民主思想及其实践上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对于科学地总结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历史经验、指导我国当前的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发展阶段及其基本内容。第一个阶段,从新...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对毛泽东党内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启友 《理论界》2004,7(6):13-14
邓小平党内民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在关于党内民主的地位、实现形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新途径以及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意义等五个方面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党内民主思想。深入研究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搞好党内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脉相传的科学体系,邓小平与毛泽东的民主思想不但有其内在继承性,更有其外在超越性.在"基本理念"和"制度安排"等两个层面上,邓小平都继承了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基本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地进行超越.在民主的地位、形式和实践保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在实践上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协商民主思想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境域的变换,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协商民主思想,并发展了毛泽东的协商民主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丰富和深化了我国的协商民主思想,为我国民主事业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民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民主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民主思想的核心是人民民主;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包含关于人民、人民主权、制度是人民民主的保证等重要思想;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对当代中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发展和其一生的革命实践是分不开的,他将马克思主义学说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建设理论,他的民主思想为我国的民主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认真研究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脉相传的科学体系,邓小平与毛泽东的民主思想不但有其内在继承性,更有其外在超越性。在“基本理念”和“制度安排”等两个层面上,邓小平都继承了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基本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地进行超越。在民主的地位、形式和实践保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在实践上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欧阳琼 《东岳论丛》2019,40(9):129-136
列宁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是对俄国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的经验总结及未来展望,阐释了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上是国家形式,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以工农联盟为最高原则,是最高形式的民主。反对官僚主义,强化人民监督,改革国家机构,实现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有机结合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途径。列宁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探索启迪了我们的新观念和新思路,在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中彰显了对列宁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民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民主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核心和精髓是“人民民主”。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包含关于人民、人民主权、制度是人民民主的保证等重要思想,对当代中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中,民主的份量是不言而喻的.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提出废止"一党专制"、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实现新民主主义政治、发扬党内民主等思想表明了毛泽东对民主问题的高度重视.今天,重新考察审视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中的民主思想,对搞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更加坚定地贯彻执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派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关系到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建国58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39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有本质区别,但民主社会主义执政的经验也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丁尔纲 《阴山学刊》2010,23(3):31-37
《红太阳的陨落——千秋功罪毛泽东》一书用断章取义等手法把马、恩关于"股份公司"的论述曲解为"和平过渡"与"民主社会主义"谬论硬塞给晚年的马、恩。从早年《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一卷到晚年的《资本论》第三卷等一系列代表作中征引马、恩的原话可证明:他们倾毕生之力建构其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严谨、完整、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倾毕生之力与所谓"和平过渡"及"民主社会主义"谬论作绝不妥协的斗争。他们关于股份公司的论述,核心是剖析其"剥夺"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本质;并作出"剥夺者就要被剥夺"的预言。这一切证明:"抛弃"马克思主义,兜售民主社会主义绝对不是晚年的马、恩。这恰恰是《陨落》一书的要害所在。  相似文献   

13.
党内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性工程”。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着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当今特别凸显在党内民主与基层民主的互动上。促进这种良性互动是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价值诉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可以理解为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几十年的革命和改革一步步确立其民主政治的过程。而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体现和形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及理性升华的民主政治理论,又进一步推进着中国的民主进程不断地前进。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人手,以民主政治理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这一背景下的发展脉络和主题。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站到新的历史起点。理论构想与实践基础、理想境界与现实国际环境、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三个错位”,成为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的客观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以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总任务,坚持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根据,成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建设这样一个历史课题,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推进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新进程,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成功地指导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各项事业建设,可是建国才3年多,新中国就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个理论被放弃,导致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的匆匆中断。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断的原因,理论界有不少探讨,这些原因主要可以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大类。客观原因主要有新民主主义理论或实践本身的特点、国家实行工业化战略的需要、国内环境的变化、国际环境的压力;主观原因主要是毛泽东个人认识的变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模糊,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向往。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位一体"到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日趋完善的发展历程。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一次次升华,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党把新民主主义理论和路线作为建国方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主要是:认清国情,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实现全党思想与意志的高度统一和团结;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些经验的启示是:必须不断创新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认清当前的历史阶段,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形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政治,既是20世纪后20年来政治改革的基本实践,又是21世纪中国民主政治的逻辑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以政党、国家(政府)与社会的权力结构制度性创新为着力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和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位一体"到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日趋完善的过程,这是我们党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内涵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逻辑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