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晋阳学刊》1983年5期成立同志《论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立体系》一文中说:“王国维立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立传统,融合西方的某些美学观点,创建独立一格的‘境界’说”。这一提法值得商榷。清光绪年间,江顺诒在其所辑《词学集成》一书卷七中,已先于王氏提出这一观  相似文献   

2.
词学三题     
施议对 《学术研究》2003,(10):139-141
全部词学史以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发表为界划分为古词学与今词学两个阶段 ,今词学又可分为开拓期、创造期、蜕变期三个时期 ,而李清照“别是一家”说、王国维境界说、吴世昌词体结构论则是中国词学史上的三座里程碑 ;王国维《人间词话》涉及到天、地、人三者关系的问题 ,是一种人文精神思考 ;王国维的境界说曾被推衍为风格论 ,境界说的回归与再造 ,迟迟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他的美学研究注重人生和启蒙问题 ,在借鉴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 ,创建了具有现代性意义和本土内涵的中国现代美学。这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 ,王国维强调西方现代哲学是“形上之学” ,提出了“学术独立”和“审美独立”的观点 ,赋予中国美学以现代哲学的思维品格 ;第二 ,王国维把“人生”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提出了审美“无用之用”说 ,创建了具有现代人本主义意义的人生论美学 ;第三 ,王国维以强烈的本土问题意识和开放的学术视野 ,沟通中西、古今之美学思想 ,创立了独特的“阐发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周一平先生在《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4期撰文,对王国维曾号“人间”进行辨析。这是因为:日本榎一雄先生在《东洋文库书报》第8号上发表的《王国维手钞手校词曲书二十五种》一文中,由“考证出‘人间’是王国维的号这一事实”,而否定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盖先生词中‘人间’二字数见,遂以名之”之说。周文及榎文还都提到了两个可注意之点,即:一、王氏曾号“人间”;二、曾题其居处为“学学山海居”。而集中说解的则  相似文献   

5.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继《红楼梦评论》之后写的另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境界说”是此著作的中心论题,也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文学批评以190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王国维接受西方美学新概念,直接用于文学批评实践。后期,主要继承中国传统并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因素,融合贯通化为他的美学思想营养,创立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美学理论。以下就王国维的“境界说”对中西美学思想及其批评方法的继承、融合与发展谈几点浅见。一、“境界说”基本理论内涵及其构架《人间词话》分为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境界”说与“兴趣”“神韵”说之关系试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境界”说与“兴趣”“神韵”说之关系试解·周祖谦一王国维《人间词话》第9则曰: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诗话》‘公’作‘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影’作‘月’)、...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曲论与梁廷楠《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曾推重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说:“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的确,以《宋元戏曲考》为代表的王国维的曲论应当在中国戏曲批评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成就何以取得?研究者大都笼统地复述陈寅恪所下的结论:“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的结果,几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的天才说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中国美学领域内,王国维是唯一对于“天才”这个美学论题以全面而准确论述的美学家,因此王国维的天才说对中国现代美学有重大的影响。 艺术是天才的事业 王国维的天才说,论述丰富。90年代初,周锡山《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曾从天才说的引进、天才的必备条件、天才和美与艺术  相似文献   

9.
从启蒙到卫道、殉清———王国维的思想变迁及其死因侯著曾论及王国维对顾炎武的继承关系 ,说“只有王国维是最后继承顾炎武的人” ,“王国维……也以继承炎武自居” ,但认为这只是就学术而言 ,如就思想而言 ,则二者并不相同 ,“炎武的经学是和他的社会运动与民族思想不可分离的 ,而王国维……却不能由研究方法的近代意识达到近代的社会理想”①。与侯著不同 ,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要略》、《王静安先生学行小传》二文认为 ,王国维不仅是一位“纯粹的学者” ,“在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 ,……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而且是一位“时代…  相似文献   

10.
《敬业学报》是周恩来同志在南开中学求学期间编辑过的一种杂志,一九一四年十月创刊,一九一七年六月终刊,共出六期。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撰写的《周恩来同志的中学时代》一文说:“《敬业学报》是敬业乐群会的刊物,由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周开国年表》补正吴晋生吴薇薇国学大师王国维撰写了《古本竹书纪年辑校》和《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两书,全盘否定现存的《竹书纪年》(简称《竹书》);又宗从孔安国、司马迁、刘歆等人的“文王受命”纪年说,这显然是一大失误。因为“文王受命”本来是周人自己制...  相似文献   

12.
谈王国维的“两种境界”说苏晓江论诗词而倡境界之说,虽非王国维所首创,然一经其在《人间词话》里用来作为评价作品优劣的尺度以后,这个概念便广为流行,得到公认,是王氏的一大贡献.不仅如此,王国维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文学造诣极深的词论家,还对境界一说进行了更深...  相似文献   

13.
余颖 《阴山学刊》2009,22(1):40-43
王国维是一位融合中西的学术大家,这一特点突出体现在他的文学研究中。在各西方美学家中,王国维尤好叔本华,因而叔本华的观点也必然渗透于王国维的文学研究中。以《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为例,从“境界”的生成过程、“境界”的形态种类、以及“境界”的艺术表现方式三方面考察,可以见出王国维在中国诗学理论的建构上对以叔本华为代表的西方关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两篇天京内讧的洋人报导:一是《裨治文通讯》,1857年1月2日写于上海,刊于1857年1月3日上海英文报《North China Herald》。简又文译作《太平天国东北两王内讧纪实》,刊于《逸经》第十七期。一是《麦高文通讯》,1857年1月27日写于宁波,刊于1857年5月9日《北华捷报》;简又文译作《太平天国东北两王内讧详记》,刊于《逸经》第三十三期。这两篇报导,据简又文说;“当时在天京之西人事后报告是役真象”。又说:“其经过有西人报告,至为翔实。”罗尔纲说:“我们要知详细的情况,应该看布列治门和麦高文的记载。”经过两位太平天国史专家的评论,这两篇洋人报导,竟成为叙述太平天国天京内讧的标准记载。是否如此?还应仔细分析。 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 1801——1861)。美国公理会的传教士。是1841年美国侵略者强迫中国签订《望厦条约》的美方翻译,是商人,又是美国驻华公使的助手和替美国侵略者搜集情报的人员。他这篇报导,自称:  相似文献   

15.
关于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一书,在很早以前,曾有一个时期,盛传乃王国维氏所作。以罗氏之才识与学风,不大可能,这本来是早已不成问题之事。乃近来因为开展王国维的学术研究,这一问题又复旧案重提,甚嚣尘上。除了张舜徽教授在《王国维与罗振玉在学术研究上的关系》一文所引的一些论述之外,又如最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周君适所著《伪满宫廷杂忆》一书,也仍然还说:  相似文献   

16.
《人间词话》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在清代众多的词话中,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其见解之新颖、理论之独到,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概括地说,《人间词话》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首先,以境界说为中心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王国维明确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那么,怎样才叫做“有境界”呢,境界的基本涵义是什么呢?王国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所谓写“真景物”,是说写景妙造自然、体物得神,而  相似文献   

17.
《晋阳学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宋祖良的《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吗?》一文,对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的命题提出质疑,确有独到见地.然而,宋文把演绎推理说成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本人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8.
书信往来     
编辑同志:你刊第四期谭正璧文(《关汉卿作或续作<西厢>说溯源》)中说:“到了清初,金人瑞批本《第六才子书》出版,力主‘王作关续’。由于《第六才子书》的盛见流行,于是‘王作关续’几乎成为一时定论。”我读《第六才子书》,见金人瑞无“王作关续”说。金人瑞的主张是:《西厢记》一书,出于两人手笔;《惊梦》之前,为王实甫作,其后不知何人续作。金在《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第七十三条说:“《西厢记》不是姓王字实甫此一人所造。但自平心敛气读之,便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境界说对古典诗学的总结及其与兴的关联刘怀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虽为论词专书,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兼论诗、词的,故论者大多承认他所标举的“境界”说对传统的“境界”说或意境说作了系统的总结和进一步的发展、完善。由于王氏“境界”说在理论体系和某些术语的使...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的几次学术批判中,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都免不了成为围攻的目标之一,它被贬低为西方美学家康德、叔本华、尼采学说的中国版,被扣上唯心主义、唯美主义的帽子。粉碎“四人帮”以来,情况有了变化,出现了几种说法,各举一例如下: 第一种说法:认为《人间词话》的“观点仍然是从唯心论者康德、叔本华、尼采那里移过来的”,“他的‘境界’说的基础仍是唯心论”,“不能说是唯物论”,不过“由于王国维治学态度的谨严,摸到了艺术创作的某些规律,因而使他获得了一些正确理论”。(雷茂奎:《<人间词话>‘境界’说辨识》,《文学评论丛刊》第3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