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树理·张爱玲·五四文学传统·民间立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云鹏 《云梦学刊》2002,23(4):54-57
在五四文学传统视野中的赵树理和张爱玲,赵与五四文学传统的关系是:(一)对启蒙(救亡)立场的传承;(二)艺术形式方面的民粹立场,则绕过或远离了五四文学创作传统的主流。张与五四文学传统的关系则表现为:(一)基本上排斥和放弃了五四知识分子(作家)的启蒙立场;(二)呈现出一种反“现代”的态势;(三)艺术形式上既吸取了中国传统小说全知全能的叙事方式,又广泛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和心理分析等艺术手法,形成了一种新“传奇”体小说。另外在民间理论的观照下赵树理和张爱玲创作中的民间立场及其形态得到了呈现。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儒家·现代文化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和新儒家代表了以西学消化中学和以中学消化西学的两种文化模式。这两种文化模式长短互见、功能互补。“五四”凸显了传统文化的缺陷,却泯灭了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潜能;新儒家肯定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却有意无意地为传统文化的不足辩护。“五四”开辟了一条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长河,造就了中国文化范式的革命,新儒家开启了一条人文主义、非理性主义的大流,以扬中国文化之所长。在现代文化的建构中,既要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自我转换或转型的潜能,重铸民族灵魂,又要引进西方文化的结构和格局,促使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蜕变,也许这就是建构现代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物本·人本·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奎良 《东岳论丛》2004,25(4):39-43
唯物主义的“本”的问题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传统的物本论坚持了观察和实践的客观性原则 ,具有巨大的价值 ,但同时存有在人自身之外寻求世界本源的缺陷。马克思认识到了人的作用 ,使传统的物本论转化为人本论 ,实现了人向人自身的回归。我国的中央领导班子整合中国传统人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潮 ,继承并超越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论 ,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思想从中国当下的国情出发 ,具有鲜明的实践意义 ,同时包含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寄予人全面发展理想的高远情怀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国正处在由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文化的过渡时期,同时也面临着建立与现代化相适应并能促进其发展的道德文明与伦理精神。 道德是以文化为载体的,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提高文化修养。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民族繁多而凝聚力极强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成为礼仪之邦的原因。中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是生活在中国大地的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以及海外华人共同缔造的,是以汉文化为主体、各少数民族文化相映成辉的瑰宝,它在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军事学、哲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道德伦理学等诸方面都有为世界各国叹为观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道德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和个性。  相似文献   

5.
文化传统·思想路线·改革开放张国勤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恢复和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宏观指导,也充分地涵蕴着我国文化传统的精华。深刻理解文化传统,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内在...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严格说来就是指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和趋势 ,但经济全球化不是孤立的 ,它在文化领域中也产生了强烈的效应。一方面 ,在全球性经济交往的过程中 ,不同文化伴随着经济交往而不断地进入到新的文化传统中 ,异质性的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 ,对外来文化的认同、接受、容纳 ,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综合创新时所必不可少的。改革开放以来 2 0年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也带来了强烈的文化冲突 ,文化冲突的结果往往是具有经济强势的国家显示了其文化强势 ,对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国家的…  相似文献   

7.
自然观传统观的主要内容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利用和改造。这种自然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割裂的 ,它片面强调了人对自然的改造。现代自然观是在传统自然观的基础上充实了对自然保护的内容 ,是认识、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辩证统一。其中对自然的改造是核心 ,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主导 ;而保护是对改造的矫正 ,目的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 ,应在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指导下 ,恰当地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有几个重要特征:一是政教分离引发世俗化;二是在私有产权基础上市场经济不断扩展;三是非政治的市民社会形成并不断壮大.从世俗化、大小传统和常识理性三个视角审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重建问题,我们看到,社会转型必然伴随政教分离所引发的世俗化,新的主流价值观最终要靠普通民众在思想领域的用脚投票产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市场社会基础上,普通民众通过常识理性的博弈,既可以弥合中国传统文化大小传统的分裂,又可以从中孕育出与现代性精神相契合的中国新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近代欧洲文化,转化了基督教之理性主义,把以主体为内核的意义置于历史中心,从而开辟了现代性之"创造性破坏"历程。就此而言,在形而上学层次上,对生存意义的追求压抑了"有"(关系)而突出"在"(以主体为中心的绝对的同一性)。被尼采视为欧洲文化命运的虚无主义即是指这一过程。后来的思想,包括现象学和结构主义在内的20世纪探索,都为打开虚无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过,在其中也都隐含着更深刻的倒退:在主体和客体两极化操作中,作为抵抗颓废虚无主义根据的客体优先性被能指的和欲望的优先性(这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当代表现)剥夺了。与之相反,德里达的"解构"恰恰以破坏性的形式再度将虚无主义反思推到前沿。与尼采、海德格尔不一样的是,他不再试图在形而上学层次上颠倒优先权的归属,而是把矛头指向优先权逻辑和传统思维方式,通过对表述意义的传统方式的批判而打开彻底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儒家·伦理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传统,是一个沉重而模糊的概念."古愁莽莽不可说"(龚自珍诗句),"青史凭谁论是非"(林则徐诗句).传统在历史的风涛里形成,一个古老民族的历史传统总给人以幽杳混茫的印象.概念的模糊性并不妨碍它的认识功能,传统一词广泛流行.但对于传统的理解,往往流于把它过去化、凝固化,似乎传统仅仅属于过去,而与现代相背离.尊之者视传统为民族旧文化中某种"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对上个世纪中国哲学“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和检讨,学界除了反思检讨“西学”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的误读之外,也开始了重新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中国传统哲学特质”就是一个需要认真反思和检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刊编发了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或特点,希望藉此推动和深化此课题的研讨,同时深化人们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生活中,道德生活最具国家性和民族性,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要特别关注道德生活和伦理传统的联系.中华民族具有重视道德及其教育的传统,形成了一个丰富完整、深入浅出的道德话语系统.但在当代社会中,传统道德话语却严重缺失.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道德建设应该注重把儒家人生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拓展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合理要素,形成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微观个人道德和心理结构,开创我国文化和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公民资格·教育改革--欧盟教育政策个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素菊 《学术论坛》2003,(3):144-148
文章从全球化的背景出发 ,系统讨论了公民资格理论及公民资格内涵在新时代的变迁 ,并通过欧盟教育政策的个案分析 ,阐释了公民资格理论对教育政策的影响。作者认为全球化已引起了民族国家传统权利结构的变革 ,进而对传统的身份政治提出了挑战 ,因而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都应考虑这一时代特点。但无论如何 ,国家在教育中仍应发挥主导性的作用。保持本民族文化传统、培养未来公民的爱国精神与责任感仍是民族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文化·商帮·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说:传统与现代化好像一根绳的两端,当你拉直的时候,两端的距离就很远,当你把它盘起来的时候,两端的距离便很近,这里还要补充一句:勿论是拉直还是盘起来,历史是始终拧不断的一根绳。因此,只有在民族发展的历史联系中,才能理解传统与创新、文化传统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一、民族文化与现代管理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它起源于社会成员劳动、生活的集体性,以及在劳动、生活过程中相互交往的必要性。按照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德鲁克的说法,管理不仅是一种工作、一门学术、一种任务,管理还是一种文化,它包…  相似文献   

15.
迟子建是当下较特出的女作家,与其他女作家和晚生代小说家迥然不同.迟子建于传统审美惯性中找到生长点,传统成就了她但也迅速开始淹没了她.为了抵抗无奈而必然的淹没,她选择诗意作为特出于传统的舢板和普渡莲花,在呓语叙述与记忆的当下怀想中构建自己的艺术世界,但似乎仍旧无法避免自我包裹、掩耳盗铃式的归宿.迟子建的困境,是单凭记忆和想象力进行创作之途径的困境.这也是当前大量作家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极度匮乏,导致想象力处于无根浮游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奔向现代化,加入国际大家庭。于是,有了经济特区,筑巢引凤;有了智能电脑和Information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有了迪斯科,KTV;当然,也有了性病、吸毒和黑社会.在传统和现代如此急切的对接面前,工业化和高科技带来的物质文明以及相伴而生的物欲横流,正以排山倒海之势,涤荡和改变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乃至道德规范。明明白白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似乎成为绝大多数公民欲取欲求(甚至不择手段)的直接目标,这就是我们这个一贯以“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礼智信”自诩的文…  相似文献   

17.
思·言·字——评德里达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德里达的解构理论置于当代西方反传统形而上学思潮的背景中加以考察,通过对逻各斯的历史性危机和德里达理解方式的分析、批判,指出德里达的基本解构战略在于消解“说”对“写”的统治和界线,埋葬源于逻各斯的“意义”,解放一切人为约定的传统规范,重写新的文字;并进一步提出德里达从西方文字的缺陷入手,破坏西方哲学传统,其目的仍在于拯救西方文化的危机。作者认为,德氏理论的合理性在于它抓住了传统思维方式的弱点,从一个新的角度描述意义,而其局限性则在于否定了传统思维方式曾经有过的合理性,经过解构的后现代景观并非人类文化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已经在全球的各个领域刮起了猛烈的“飓风”,与人类生存有关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这一时代的浪潮,传统的“生态”、传统的“安全”面临全球化时代浪潮的洗礼,作为无法脱离兽性的人类犯罪,其未来态势将会如何呢?万物之灵的人类又应如何面对犯罪的新趋势构建一个新的“生态安全”网?  相似文献   

19.
关于当前文艺理论发展的态势,人们已从思维模式的调整、新方法的探索等角度进行过评述,这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从具体问题出发,并且充分意识到僵化的传统文艺学命题的根深蒂固的影响,据我个人看法,当前文艺理论最突出的发展体现在:对政治图式、艺术直接反映论的扬弃和反拨,并由此带来了创作实践和文学批评的惊人的进步——文学观念的深刻变革。一切关于文学的本质及其审美特性、审美主体的心理特质与创造天赋、文学的功能与审美价值、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诸艺术范畴的阐述,甚至关于现实主义一般原则的论争和对方法论的热情与探讨等等,归根结底都是伴随着对僵化传统文艺学的刻意反拨而展开的,它成为相当一个时期内文艺理论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即力图  相似文献   

20.
历史无法割断,也不可能割断,可现实又不应是历史的重复,也绝不可能是重复。于是,如何对待历史,如何对待文化遗产,也就成了人们必须思考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对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丰富文化遗产的中华民族来说,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