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彩虹  朱志勇 《社会》2023,(5):139-166
本研究以内蒙古东部的一所原国营农场小学作为个案,深入探析了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民族地区乡村中老年教师的流动趋向、特点及其原因,结合历史变迁和地区发展的视角“理解”其在多重情境中的人生抉择。研究发现,在管理体制改革、单位制变迁、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国营农场的中老年教师基于体制性身份、合法性身份、专业性身份的交叉建构,历时性地衍生出包含生存保障性认同、情感认同与依恋、专业效能感与自我认同三元要素的集体身份认同。该身份认同是单位成员基于紧密的社会共同体,因集体利益、集体意识、集体情感联结汇合而成的价值倾向与情感归属。最终,三元集体认同合力推进了中老年教师群体以“稳定”为内核的心理建构,解析了少有人关注的乡村中老年教师留守现象。在城镇化持续推进的当下,本研究对于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教育得到了高度重视。而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论中日常教育实践的缺位影响了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实效。教师教育目标与教育实践目标间的错位、传统二元思维方式对教育研究思维的规限、教育理论作为一门学科与实践存在的差距是导致教师教育研究中日常实践缺位的原因。基于此,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走出教师教育低效的路径。在对话中,研究者与实践者应重新定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进行身份重构,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则能从体制上保证对话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过程中,作为时代主人翁的"三线人"经历了国家政治意志下的政策性身份生产、单位制框架下的身份实践与体制改革下的结构性身份消解,后又被动地进入了一个变动不居的时空情境,尤其是单位制向市场制的结构之变、体制改革集体主义到个体主义的价值之变以及主人翁到边缘人的身份之变,形成了一股新时代追求群体认同与群体价值的力量,与历史和回忆的自然动力共同驱动"三线人"的自我建构,形成了以艰苦的身体记忆、光荣的心理记忆与愉悦的生活记忆为主要内容的集体记忆。基于内在动力的集体记忆外展延伸与客观的社会主流价值外在联结,共同形成了公共视域下的"三线精神"。从集体身份到集体记忆到"三线精神",串起了"三线人"的情感社会化历程,也串起了宏大历史过程中"三线人"的时空变迁。  相似文献   

4.
英国作为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教育十分重视,英国在职教育十分普遍,在庞大的在职教育群体中,在职教师占据了极大比例。针对当前的在职教育现状,英国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基于校本培训的基础模式,采用合作学习的新型组织形式,在有效的监督与评价体制下保障英国教师在职教育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针对英国教师的在职教育进行分析,探究其教学特点,促进教师在职教育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从《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颁布以来,虽然全国范围内的教师队伍质量已经得到大幅提升,但乡村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依然具有提升空间。据此,主要从乡村教师自身的提高和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两个方面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从乡村教师自身出发,提升其自我认同感和在职前培训中增加地方性知识;从构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出发,尝试以效仿英国PGCE课程模式、构建一体化乡村教师教育课程以及鼓励大学与乡村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方式,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7,(4):52-56
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基于乡村教师的现状: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失严重;教师补充机制不健全;教师编制的政策性缺陷;特岗教师的过程性考核缺失。结合实际调研情况,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立"定向招收,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乡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做好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的顶层设计;调整教师编制标准,制定适合实际的标准;完善"特岗计划"政策,走内涵式教育扶持道路。  相似文献   

7.
论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教育转轨为宏观背景,论述了创新教育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价值观、教学观和人才观方面的一系列显著特征,尤其阐明了为适应和开展创新教育,教师必须全面转换角色,即从观念系统、能力系统、方法系统等全力蜕旧更新,以高效率、深层次地开发中国最丰富的智力资源。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6,(7):175-178
高职教育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背景下更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发挥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作用。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如何"走出去"服务于社会和企业,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和企业培训的共同发展呢?因此探索高职思政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其趋势对于解决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和企业培训实现"双赢"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卫红 《社科纵横》2011,26(1):146-147
国家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本文通过分析构建和谐的高校教师队伍,应注重学历与学养的和谐、注重职称与职能的和谐、注重育人与育己的和谐、注重个体与群体的和谐、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和谐等几方面着手,阐述了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的和谐,新形势下建设和谐的高校教师队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教师教育始于明治维新,之后经过130余年的历史变迁,其发展速度和质量提升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二战前,中小学教师的学历为中等师范水平,二战后升格为大学本科,进入新世纪以来又出现了本升硕的动向.这一系列现象表明,日本始终坚持教育推动国家发展这一理念,其中小学教师新一轮的学历提升为正在普及本科学历的我国的小学教师教育展示出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郝英奇  邱岚 《学术交流》2012,(3):183-187
教师退出机制作为高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保持其生机与活力的制度基础。近年来,教育市场化的发展、教育成本压力的增大使得传统的大学教师终身制的弊端不断凸显,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对原来的教师终身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在鞭策教师的同时加速了人才流动。由于各国教师制度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文化根源和制度背景,教师退出机制改革作为"遗传与环境的产物",其改革路径与措施也各具特色。比较发达国家教师退出机制改革的制度背景以及退出机制的利弊,给予我们的启示在于:完善社保体系,为退出教师拓展生存空间;根据教师职级、贡献与能力,实行多元化的弹性聘任制度;优化评审环节,发挥评审导向作用,将评审结果与聘任、工资、晋职和解聘等直接挂钩;放松教师编制管控,疏通人才流动渠道,构建灵活高效的大学教师人才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龙巧婷 《生存》2020,(11):0089-0090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在不断的完善。然而,中等职业教育却面临招生难,学生整体素质下降等众多不利因素,直接造成了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可度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幸福感直线下降,这就需要以创新教师管理为抓手,引导教师做好本职工作,激发教师内在的动力,以顺利开展职业教育。同时,让教师从中获得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智能技术创新已成为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利用数字化手段突破高校、政府、中小学(U-G-S)三位一体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U-G-B-S"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模式基于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深耕于"互联网+教育",在"协同创新"的理念指导下形成以"政府政策导向、高等师范院校主导、互联网公司技术支持、基础教育应用反馈"的优秀师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成立数字化的教师教育发展中心、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师教育培训项目、建立数据研究中心等实施路径加强产学研的一体化,并在资源整合共享、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地理位置和行政经费来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的小语种教育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凸显了小语种教育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对地方高校小语种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显得意义重大.该文采取了混合式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本地高校的实际情况,阐明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小语种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意义.从教师职业情感、自身专业知识结构、教学反思的内因和地方高校的地理位置、教师工作环境及社会大环境的外因分析了影响地方高校小语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并探讨了与之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我国大学教师专业化是学术性、教育性、社会性、创新性、国际性、自主性协调作用的发展过程,这是我国社会发展对大学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特性之所在。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各种特性不断增长的过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化特性的增长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共生共荣的过程,其间需要处理好个体性与群体性的关系、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关系、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5,(7):156-160
21世纪的优质教育之梦,是建立在优质教师的基础之上的。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决定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只关注教师的职业与专业的发展,而疏忽教师心灵与生命的发展,只强调教师发展的外部动力,而疏忽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无法获得优秀的教师资源的。"自身认证"和"自身完整"理论对探讨教师发展的内部动机、方法和途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何认识教师的内心世界,如何充实和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是新时期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澜波 《社科纵横》2008,23(6):151-153
家长教师协会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组织机构,是家长通过加人组织来实现参与的一种途径.在中国逐步推进民主法治的进程中,公民社会正在悄然兴起,公共领域正在不断扩大.每个公民都在关注和自己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尤其是教育.他们通过不同途径参与、表达着自己的诉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管理应主动作出适当变革.通过建立家长教师协会,建立起"我们共同的学校"的管理理念,构建和谐社区,并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协作运行机制,保证家长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职业类型、教育背景、职业流动、职业收入、职业声望等几个层面考察1927至1937年间上海知识群体的职业分层。这一时期的上海知识群体主要由作家与自由撰稿人、新闻与出版业从业者、大学教师三种职业群体构成。家庭出身与教育经历对形塑知识群体的阶层习性具有重要影响。上海城市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与稳定性使得知识群体内部有大量的职业交叉和社会流动,但同一阶层内的横向流动居多,不同阶层之间的纵向流动较少。尽管知识群体的职业收入在同时期上海城市居民收入中位居中等水平,但群体内部具有明显的差异与分化。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在职业类型、教育背景、社会流动等方面开始具有阶层的雏形,但群体内部在职业收入与消费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使得群体成员不具有作为一个阶层整体的职业威望与社会身份,无法就阶层认同感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7,(6):73-78
身份认同的研究经历了从关注个体自身的同一性问题到个体对于群体的归属问题,再到强调个体身份认同的社会范畴化问题,并同时伴随身份认同研究的多元嬗变与分化过程。其中,关注以族群/民族、宗教等文化身份为分界的认同问题成为学者们应对世界冲突难题下的研究焦点。由此,对于身份认同问题的研究,最终目的应是为了分析身份之间的复杂互动过程以及在身份互动过程中的认同分化与整合进程,为寻求化解和消除群体与社会在互动过程中国对民族、宗教等单一文化身份的强调而产生的偏见、排斥与对抗的方法与机制提供理论与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沈琳洁 《生存》2020,(12):0108-0108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教师这一职业在促进社会快速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教育精神是教师需要具备的一大特质,研究教育家们的教育精神,对当代教师有着极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