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鼎革之际,满汉之间政治体制、统治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生活组织方式的矛盾和冲突,构成了满汉文化冲突的主要内容,加剧了顺治和康熙初年的社会矛盾。面对激烈的满汉文化冲突,清初理学既不批判现实,也不反传统,而是致力于社会重建,力图通过合法的渠道,按照儒家的正统模式,重建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并借机恢复自己在意识形态中的独尊地位。在以熊赐履为代表的一批理学名臣真正将理学推向朝廷之后,理学在清朝政治中的影响随之急剧扩大,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清朝政权的指导思想,成为清朝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从根本上解决了清初社会政治演变方向问题。在此过程中,清朝政治逐渐完成了从满洲传统政治向中原政治的历史性转型,而皇帝转向儒学,为清朝内部持续数十年的文化纷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使满汉间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民族融合成为可能。与之相应,遗民政治态度从复明到重建的改变,则是清初中国社会由乱到治的标志性政治和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绪言三藩之乱平定不久,康熙27年(1688)在湖北省武昌发生一起兵变。魏源所著《圣武记》第八卷中,也以“康熙武昌兵变记”为题,记载了这一事件。这个事件是这样的。为平定三藩之乱,清朝政府曾将驻守湖广的清军由原来的三个营增加至五个营。及至云南、贵州的叛乱平定后,政府企图减掉增加的那二千兵员,恢复原有三个营,这些连战功也无份的兵士们便以夏逢龙为首领掀起叛乱。这次兵变始于康熙27年5月中旬,止于7月末,历经仅两个月时间。因此,《康熙武昌兵变记》对该事件的记载并不多。谢国桢在其《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一书中,从《清实录》、《清史稿·列传》、《广阳杂记》等文献中收集了有关该事件的资料,补充了《圣武记》中所载之不足。  相似文献   

3.
刘仲华 《唐都学刊》2005,21(6):144-148
黄叔璥(1681-1757),清顺天府大兴县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历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湖广道御史、第一任巡台御史等职。其学术涉及历史地理、金石目录以及理学义理等方面,著有《南征纪程》、《国朝御史题名录》、《近思录集朱》等书,尤其是《台海使槎录》一书是清代台湾历史上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4.
论《封神演义》中文王、武王形象的理学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封神演义》中的文王、武王形象是儒家“内圣”人格理想的艺术化身,作者淡化其雄才大略、开国武功,而着重刻画其忠心事主、不尚武力的另一面,从而使他们的形象及其所负载的君道观念具有鲜明的理学文化特征,呈现出以君主道德为历史兴衰与王朝兴替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想倾向。这与宋明理学对伦常道德的大力倡导,对君主“心术”的极端强调以及对帝王理想人格的设计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清代官方通过全国性的乡约"圣谕"宣讲活动、刊刻善书及戏曲禁毁等文化政策,促成了声势浩大的劝善运动,以"木铎老人"自居的"善人"余治便积极参与其中。因此,具有崇善向善人格的余治便将自己的戏曲创作视为其劝善活动的重要一环,于是他便通过具体的戏曲作品来演绎清初诸帝的"圣谕"或善书中的某些观念,由此导致其《庶几堂今乐》(又名《劝善杂剧》)呈现出显著的善书性质。同时,余治还继承了因致力于导愚化俗而提倡儒学平民化并投身于乡约"圣谕"宣讲活动的王阳明及泰州学派的戏曲观,因此他多以百姓日用伦常为戏曲题材,倡导戏曲通俗化,并主张寓教于乐的戏曲创作观念。  相似文献   

6.
赵钧彤《狱中八咏》与方苞《狱中杂记》○张东敏康熙五十年(1711),“桐城派”的创始人之一,年届四十四岁的方苞因戴名世《南山集》案株连,被逮捕下江宁县狱;不久解至京师,下刑部狱羁押十五个月,被判了死刑。在李光地的鼎力说辞下,康熙帝石朱书云:“戴名世案...  相似文献   

7.
唐甄哲学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甄是清初的著名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与黄梨州并驾齐驱,哲学观点属当时反宋明理学的大潮流,反空疏心性,主外在功业。为文卓然独立,不蹈前人,少引古书而多称时事,在当时深为杨宾、魏禧、梅文鼎等人所推崇。由于他的哲学思想前后变化较大,且存世的代表作《潜书》各篇的写作年月又难以一一考清,时  相似文献   

8.
陈确(1604—1677)字乾初,浙江海宁人,曾受业于江南名儒刘宗周。他是明末清初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公开站出来否定《大学》,怀疑《中庸》,同官方所倡导的宋明理学唱反调,还从实际出发,反对鬼神迷信和节烈,厚葬,宣传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这些举动招来的是非难与攻击,但他没有折服,晚年得“风疾”,病困十余年而卒。陈确的主要著作有《大学辨》、《瞽言》、《葬书》等,过去在社会中流传很少。性理哲学思想是陈确思想中较有特色的一部分,故专门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文学宫廷叙事作品中,凌力的<少年天子>、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等作品都有相当的笔墨塑造帝王师形象.<少年天子>中,帝王师汤若望教给皇上"科学、平等、博爱"等思想虽新鲜美好,却完全脱离中国社会现实,最终导致顺治在政治和爱情上双双幻灭.而作为中国传统士子,<康熙大帝>中的伍次有、<雍正皇帝>中的邬思道教给皇帝的不是平等而是专制,不是博爱而是杀戮,不是科学真理而是阴谋权术,结果两位皇帝双双大获全胜,成为一代英主.不同的帝王师给了帝王不同的影响,也反映出不同创作者对传统历史文化认识的差异,显示出作品思想价值的高下.  相似文献   

10.
英国学者安德鲁·杜伯森 (A .Dobson)在其《绿色政治思想》(GreenPoliticalThought)一书中 ,将生态主义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等当代主要意识形态相提并论 ,认为它是在新千年值得重视的崭新的政治意识形态。作者对生态主义与上述意识形态进行比较 ,着重指出了它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点。其基本观点是 :自由主义者、保守主义者、社会主义者盗用生态思想为己用的企图是空想。正如这些意识形态彼此区别一样 ,生态主义也与它们各不相同 ,是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一、自由主义与生态主义  杜伯森指出 ,…  相似文献   

11.
本文摘自《哲学与文学中的存在主义》(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1982)一书第3-5节,该书是苏联和东欧各国联合出版的《资产阶级思想与修正主义批判》丛书中的一本.苏联在出版该丛书时阐明这部丛书是"批判社会生活最重要领域——经济、政治及意识形态方面社会主义的思想敌人最新观点的著作".  相似文献   

12.
黄宗羲与甬上证人书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宗羲自康熙元年南明监国鲁王卒于金门,郑成功病逝台湾后,感到抗清一时无望,于是始放弃抗清武装斗争,从事著作和讲学,按他自己说法,则是从“游侠”而厕身于“儒林”(黄炳垕:《黄梨洲先生年谱》)。他讲学所建立的甬上证人书院,是清初著名书院之一,开创了康、雍、乾三代屹立于东南而其精神影响到清末的浙东学派。一黄宗羲讲学,康熙三年始于语溪,六年次于会稽,七年继于宁波,十五年终于海昌。甬上证人书院建立较迟而影响最大,他自己也说,甬上“一时多英伟高明之士”(《董吴仲墓志铭》),这是由下列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正曾经是中国餐饮业现象级企业的俏江南暂时看来风流云散了。现在,汪小菲说自己将更倾向于稳扎稳打,也将放下野心。汪小菲自己也没想到,最近在《康熙来了》的露脸让他完成了一次个人形象逆袭。已经播出了十多年的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因主持人小S和蔡康永的麻辣提问、消解娱乐现象得名。许多明星在猝不及防的无厘头问题和主持节奏中,会暴露出自己真实的一面。但《康熙来了》因台湾综艺的式微也在走入尾声。作为小S的姐夫,汪小  相似文献   

14.
康熙朝御编的几十种图书大部分开修、成书于康熙四十年后,但康熙四年即谕命搜集史料、十八年开修的《明史》却在四十三年戛然而止,未能成书。《明史》的成书有竞顺治遗志、“兴朝修史”显示国力等多方面意义,康熙是一个极其强势的皇帝,其本人钟情于图书纂修,御编诸书中康熙着力最多的就是《明史》,本文以《明史》编修中康熙的上谕为切入点,以图解开其中的谜团。  相似文献   

15.
将理学确立为王朝统治思想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少年时代即落入神圣人生、理想国陷阱的康熙尚在理学梦中,二是南明尚在,三藩之乱又萌,对世情了解不够而又急需赢取汉族认同.康熙对理学有一个沉迷、快速认识、极力补救的过程,其本人因此身心俱疲,落入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理学改革派的领军人物郭道晖先生的《法理学精义》(以下简称《精义》)最近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推出,我们二人得以先睹为快,受益良多。《精义》是郭先生法律思想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7.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一书(以下简称《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了他所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恩格斯后来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这个观点涉及到许多问题,而且在由之而产生的思想与物质条件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大量的分歧。对于马克思的关于思想的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方法论,我愿在此试作解释,并指出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研究《意识形态》和在此之前的1844年《手稿》以及在此之后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中的观点之间的分歧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8.
在一般人眼里,“美学”基本上是和艺术作品评论相联系的,或者认为它是那种对我们所认同的文化成果的人性方面进行具体有效的价值辨识的哲学分支。但是,特里·伊格尔顿在其《审美的意识形态》一书中,只是对个别艺术作品作了一些评论,却并没有因此抽象而将其写成一部美学史。他在书中描述了从18世纪中期到我们当代的真实性观念的文化政治学。  相似文献   

19.
《朱子书节要》(以下简称《节要》)是朝鲜李朝朱子学大师李退溪(公元1501—1570年)倾注半生精力编纂而成的一部朱熹理学选集。该书刚一问世,朝鲜学者就把它与朱熹选编的《近思录》等量齐观,同视为“四书之阶梯”。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看法,表明了《节要》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在朝鲜理学史上的地位。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对李退溪编纂《节要》的宗旨、原则及其所反映的朱子学内容的探讨,阐述李退溪对朱子学的理解以及在朝鲜  相似文献   

20.
西安王君宣武著《〈汉语大词典〉拾补》一书 ,精义迭出 ,多所创获 ,余读其稿本而称善焉。《汉传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为华东五省一市千余专家学者历时十八年集体编纂的一部辉煌巨著 ,它又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一部反映民族语言全貌的语文性工具书 ,发行以来 ,受到国内外读者的交口称誉。宣武君深受启沃 ,如对严师 ,亦时时提出一些疏漏不足之处 ,经过将近九年的辛勤考核 ,写成《抬补》一帙 ,他的勇气和毅力 ,是应受到广大学人赞可的。这部书共有三部分 ,收语词三千六百余条 ,分别从释义、书证、收词等方面对《大词典》做了拾遗补阙的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