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发生现象学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研究的重点。胡塞尔认为,任何一种判断,都必然要追溯到一个明证性的基底上去,必然以一个预先给定的对象为前提。追究谓词判断的明证性、追究其明证性的起源,就是要跳出静态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追溯判断得以发生的构造问题,追溯到判断背后的基底,即我们的经验。胡塞尔在发生现象学中提出了生活世界概念,这是预先给予的和日常的世界,是科学和哲学等理论性建构的基础。处在生活世界中的我们,也就是一种在世界中存在。不管胡塞尔的发生构造向后回溯到多么原初的境域,这个境域也依然是在意识的维度里,这里的主体始终是先验的主体。而梅洛—庞蒂则在这个意义生发的视域中,为我们发现了身体。梅洛—庞蒂所说的意识是具身性的意识,所说的知觉是具身性的知觉,他的主体始终是身体—主体。 相似文献
2.
布伦塔诺最早将“意向”原则引入现代哲学。现象学两位泰斗胡塞尔与舍勒在意向的奠基结构问题上却针锋相对——持守与反对“表象”的奠基地位。胡塞尔试图从“客体化行为”分析上行到“非客体化行为”分析,并将逻辑理性扩展至实践一价值学领域,其难题是意向性究竟从何处开始上行。舍勒试图从“价值先天”下行到感受行为,其难题是如何能够确保先天价值之在。他们出人意料的一致在于:作为出发点的“实事”是“非意向”的,从而难以纳入现象学直观。 相似文献
3.
胡塞尔对科学的理念化模式的批判是希望哲学回到曾被科学所遗忘的主体性中,他的现象学就是一种主体性哲学。这样,他的现象学本质地蕴涵着一种实践维度的开启。但基于现象学的意识的境域性的立场,这种实践维度有其难以克服的困境。依据儒家哲学的义理,可以探讨与解决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4.
胡塞尔的现象学把意识看作是最核心的课题加以研究,他求助于先验意识的主体来看待这个世界,希望意识也能像数学那样显现出缜密的科学性。胡塞尔的视域构成突破了二元建构的认识论思维模式,力图建立一种原初意识的本体论,但是由于这种意向性和视域构成是建立在先验意识和超验主观性的基础之上的,就难免有绝对主观主义的嫌疑。海德格尔正是抓住胡塞尔的这一弱点,把意蕴和世界的展开建基于生存,而非超验的意识之上。为了与胡塞尔的“意向性”相区别,海德格尔提出了“操劳”这一概念,它指的是日常在世的我们与世界内的存在者打交道。 相似文献
5.
在胡塞尔看来,绝对主观的科学是以超越的自我为唯一主题的科学.超越的自我相对于陷入实际的利害之中、失落于物之中的自然的自我而言;它作为绝对在先的基础把所知的一切都作为意义包含于自身.作为绝对主观的科学的现象学也被称作绝对现象学和超越的唯心论. 相似文献
6.
在现象学看来 ,意识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一是不可超越性 ,即意识包容自我底一切 ;我们也永远无法在实际上超出意识来谈超意识。二是意向性 ,即意识总是有所指向 ,总是在自身内带着自己的所意识 ;或所意识的一切都具有一种意向性结构 ;或我们所意识到的一切都在意义上与另外的所意识相关。三是流动性 ,即意识是一种赫拉克利特式的奔流 ,每一当下的意识都带着与当下相联系的过去与将来。关于意识的科学只能是建立在反思、直观基础上的描述性科学 ,是意识底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7.
德里达在<声音与现象>中声言,他对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二卷第一研究中所做的符号分析立足于一种内在批判的基础上.他对先验意识与先验还原的批评、对先验意识与心理意识之平行性的强调、对生命与声音概念的引入,都是用来导向胡塞尔的"符号现象学"或"纯粹表述现象学"问题的手段."纯粹表述"在这里是指一种无需借助感性符号的、类似于私人语言的表述.德里达以此来置疑为胡塞尔所确定的直观行为与符号行为之间的奠基与被奠基关系,甚至试图最终消解胡塞尔的观念论基础.但这里的分析表明,德里达忽略了为胡塞尔所确立的一个现象学分析结果:即使我们不需要被感知的符号、也仍然需要被想象的符号.就此而论,客体化行为与非客体化行为的奠基顺序并未因此受到动摇.因此,这里的论证和分析最终确定:德里达在<声音与现象>中对胡塞尔符号现象学乃至整个现象学方法的解构,总体上还是外在的,只有少数几处例外. 相似文献
8.
现象学的分析表明,在我们的意识当中确实存在着自我意识.也就是说,任何意识都伴随着一种第一人称的被给予性,自身意识就存在于这种被给予性中,而非存在于意识流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中.自身意识具有反身性,也即,可以在反思意识中被主题化.但是,这种自身意识并不是对自身的意识,它并没有承诺一个本体论意义上的自我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与西方哲学的时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问题是西方哲学最艰深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从柏拉图到胡塞尔相继出现了实体论时间观、关系论时间观、个人主观时间观、先验时间观和内在时间意识 ,胡塞尔上承奥古斯丁而持内在时间意识观念 ,既别于牛顿的时间客观实体论 ,又别于心理主义的个人主观时间论。本文把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学说置于西方时间学说发展的历史背景中 ,努力阐明其与各种时间观的理论因承关系及异同点 ,以此来阐述其内在时间意识的内涵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德里达在《声音与现象》中是否成功地解构了胡塞尔的思想,国内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倪梁康先生从胡塞尔的思想出发,对德里达的"解构"提出了强有力的批评.本文以倪先生提出的批评为线索,探讨德里达到底有没有触动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思路,也就是说,探讨他到底有没有动摇胡塞尔现象学中感知的奠基地位,以及有没有在时间问题上与胡塞尔展开深入对话,以此来向倪先生请教和商榷. 相似文献
12.
“客观性”是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并引申出所谓的客观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实践”概念的引入来解决这个问题,而现象学则引入“主体间性”概念试图消解这个问题.这两种方案存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差异,但同时也具有共同之处,即对于相对主义、主客体关系以及人类生活意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波兰尼提出的意会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行为并非近代西方认识论所指认的线性反映论,而是一个复杂的辅助觉识和焦点觉识的场境整合过程。波兰尼的意会认知理论与狄尔泰的解释学、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有着或多或少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4.
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以瓦解的思路开启了后现代主义的滥觞,其“内在批判”的否定策略和“星丛”理论与德里达釜底抽薪的“自毁原则”、“延异”理论殊途同归,然而,阿多诺浓厚的现代主义情怀使两者的否定观有本质区别,阿多诺否定之后依然“有”而德里达解构之后走向“无”;对于未来理想的建构,阿多诺认为,艺术是现实的反题,“星丛”是理想化的乌托邦,而德里达的建构则是深度批判、无限开放、走向未来的弥赛亚式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呼吁人们重新思考学术责任的论据,这是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德里达提出的很多概念(如差异、颠倒—位移、二元对立、逻各斯中心主义、在场的形而上学、增补性逻辑等)都可以用来达到一些 相似文献
16.
17.
以二元论思维和理性主义为特征的传统文化观,造成了人的思想和生存方式的异化。全球化时代呼唤崭新的文化视角。现象学视域文化超越传统的二元论思维,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使文化向人的现实世界回归,反映了对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呼唤,实现了文化的基础和解释原则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爱,即仁的观念,乃是儒学的奠基性观念:既为形而下学(知识论及科学、伦理学及道德)奠基,也为形而上学奠基.这是因为,爱作为生活情感是生活一存在的显现.因此,爱的观念乃是本源性观念,爱作为生活情感,归属于作为存在本身的生活本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民间组织的价值和作用日益凸显,它不仅在国内服务于政府的社会治理,在对外关系上也是政府的得力助手。作为中国总体外交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组织外交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发展,然其发展水平与外交强国的目标诉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民间组织在国际事务和跨国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引人注目,可以说已经到了不能被忽视的地步,不管是官办民间组织、半官办民间组织,还是民办民间组织,都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第6届"知识生产、知识传播与知识管理"国际会议将于2012年7月17~20日在美国奥兰多召开会议主题包括:知识传播;知识产生;知识管理;知识工程;知识表示;知识交流和会议;知识核查和验证;同行评审;科学和技术出版;电子出版;电子图书馆;通信与知识传播;通信与知识创造;通信与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