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我国农村村级组织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农村村级组织是社会主义中国基层政权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经济基础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农村村级组织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重大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正确处理好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切实加强村党支部对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团结、带领农村广大群众积极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国家政权建设正逐步深入到乡村社会内部,但在民族地区,乡村政权结构有其特殊性,因此了解民族地区乡村政权结构对我国现阶段的国家政权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权力的文化网络”的角度探析甘肃省肃南县大草滩村这一民族地区乡村政权结构从传统时期到现代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近代史是充满着屈辱与抗争的历史。为了实现民族国家的崛起,自清末新政以来,中国的历任执政者先后都掀起了国家政权建设的热潮。国家政权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的是乡村基层组织的制度建构问题,借此保证国家能够有效地从小农经济剩余中提取国家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原始积累资本。本文对近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乡村基层组织的特点与运作特征进行了描述性演绎,展示了乡村基层组织在不同体制环境下的生存逻辑与运作逻辑,并在本文的最后讨论了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使命与乡村基层组织的变革问题。  相似文献   

4.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唯一正确道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而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份,因此,民族问题的解决必须服从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在国家的政权建设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利益出发,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统一而不可分的共和国,坚持尽可能大的国家的原则。早在1819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的国家政权建设不能仅从发展基础权力的视角去阐释,更需要从提升服务权能的视角加以理解。服务权能既包括服务权的争夺与集中、服务权的配置与优化,还包括服务能力的提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将获取为民服务权作为政权建设的逻辑起点。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党领导的政权建设将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权力从宗族收归国家,实现了服务权的集中,建立起全能主义政治模式,主要依靠体制性力量为农民提供服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优化配置服务权,培育发展各类服务主体,适时调处政府与各类服务主体的关系,持续提升间接为农民提供不同类型服务的能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及美好生活需要。服务权能视角的国家政权建设符合儒家大同的政治理念、历史传统、中国人期待的权力形象及中国发展的客观实际,有助于深化对政权建设本土化实现路径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多民族国家的政权建设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从社会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利益出发,总是主张建立集中统一的国家,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国自秦汉统一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统一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各民族的团结合作创造了充分的条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历史雄辩证明,我国各民族合则互利,分则俱伤。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民族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农村低保制度是国家对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居民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金钱或相当金钱数额生活必需物品救助的一系列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制度有利于维护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居民的基本生存权,缓解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矛盾以及缩减地区差异,更能促进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和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1949-1957年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国家权力的下沉。下沉主要是通过运动建政;革命建政;政党建政三种方式进行的。农村政权建设的焦点、难点,是乡村社会的动员、协调与控制问题。支前反霸、镇反土改、互助合作等运动,既使国家权力纵向上达至区、乡、社队层面,横向上扩展到农民的生产、生活领域;又使农村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的重组、重构。它们的实现,并不是简单的直线演进程式,动员、协调、控制中的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从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紧张和冲突。醴陵县的个案研究,就是从这两者的互动轨迹来揭示其复杂面相的。  相似文献   

9.
农村少数民族问题是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团结和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少数民族文化存在着边缘化、冲突加剧、发展迟缓等问题,其基本成因是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认同的不平衡,应立足公民文化认同,从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民族政治平等、促进经济发展等几方面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在发展中寻求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主义法制观是在“国家政权建设”和“民族形成”的背景下展开的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进程中形成的一种以政治国家为中心的国家治理观念。新中国1949年至1957年的法律实践也证明了这种以民族国家和政治意识为基础的法制观念的正当性,在当代中国法治实践中这种法制观有助于克服自由主义法治观的内在局限。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主义法制观是在“国家政权建设”和“民族形成”的背景下展开的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进程中形成的一种以政治国家为中心的国家治理观念.新中国1949年至1957年的法律实践也证明了这种以民族国家和政治意识为基础的法制观念的正当性,在当代中国法治实践中这种法制观有助于克服自由主义法治观的内在局限.  相似文献   

12.
晋察冀边区村政权建设具有基础性、群众性和差异性等明显特征。晋察冀边区村政权建设的巩固与发展,进一步扩大与巩固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极大地激发与调动了边区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民众政治参与的意识与能力,为广泛动员民众参与到民族抗战的洪流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党的各项政策与措施在边区各地的顺利开展与普遍实施,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合力。这为新中国成立后村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新任务。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法制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的民族法制建设,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民族地区应当以国家法律和民族政策作为法制建设的依据,建立保证国家法律实施和维护各民族合法权利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历史依次经历了现代国家建立、国家政权建设与政治民主化三个阶段。现代国家的产生构成了政治发展的历史和逻辑起点,国家政权建设是与宪政建设联系在一起的,其目标是控制国家权力,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宪政化。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的扩大和普选权的实现。西方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为发展中国家厘定政治发展的先后次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云南乡镇政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乡镇政权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云南乡镇政权建设中取得的经验, 存在的不足以及应吸取的教训, 提出了一些加强我省乡镇政权建设的基本思路。这对于加强云南各民族团结和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 促进云南农村工作的全面进步, 推进云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49年以来,儒家在中国的命运经历了"J"字型的运动与变化趋势,从"反儒"到"复兴",其根源在于国家政权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建国初期通过"反儒"以区别于国民党政权的国家政权建设模式和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复兴"以区别于世界诸国的国家政权建设模式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的作用下,当前的"儒学复兴"呈现出了得"势"不得"理"的非均衡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杨群红 《南都学坛》2000,20(2):67-68
农村宗族势力对基层政权构成严重威胁 ,破坏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危害了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 ,严重冲击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因此 ,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采取正确的原则和得力措施 ,打击和遏制农村宗族势力 ,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原标 《今日南国》2014,(12):53-53
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尽管位置算不上显赫,谈不上“位高权重”,但是他们却担负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责任。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发展得好不好是国家是否强盛、民族能否振兴的一个重要前提,这足以说明大学生村官工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搞好国家政权建设、按照国家政权建设的要求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目前的情况下,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从三个方面入手:改进执政党人大代表候选人提名方式、延长人大常委会会期、加强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地方社会视域中反思国家政权建设实践的区域差异,指出国家政权建设应突破单向度的国家进入-地方回应框架,实现国家性力量与社区性力量的均衡。通过对不同区域基层治理状况的分析可以发现,当下我国基层治理表现出均衡与失衡两种治理型式,均衡型治理存在于宗族力量较强或村民小组完备的地区,缺乏上述社区性力量的地区则陷入治理失衡的困境。这些差异的存在要求国家政权建设应摆脱国家/社会二元对立的单向思维,选择统一又有区别的建设路径,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