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经过了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等收入者"有了界定的标准。比较分析国內外中等收入者,提出我国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重点,分析研究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现实意义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不同层次人力资本收入的差异性入手,分析了中国不合理的人力资本结构对中等收入者比重扩大的影响,提出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等收入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收入者指一个国家的中等富裕群体。为确保社会经济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必须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素质 ,降低转化门槛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一论断丰富了我国的分配政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扩大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是先进文化的消费和创造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一论断丰富了我国的分配政策.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扩大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是先进文化的消费和创造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中等收入者是一定的社会在某一个时期按收入差距来分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社会成员。同一地域不同时期 ,同一时期不同地区 ,中等收入者状况不尽相同。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分配制度的改革 ,一部分人已经率先成为中等收入者 ,他们分布在在各个行业且不稳定。未来 2 0年 ,继续鼓励一部分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富裕起来 ,让国家公务员以及尽可能多的企业职工、农民等成为中等收入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现阶段"中等收入者"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界定我国的“中等收入”,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共同富裕的目标。我国现阶段“中等收入”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地域性、相对性、发展性和多重性等方面。“中等收入”的基本概念是:其收入水平与在某个时期里同一地域范围内全体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相当的那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8.
社会分层是中国社会学的核心概念,社会学界开展的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和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研究,其目的就是要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内在联系,正确认识社会各阶层的地位特点及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引导目前尚不稳定的社会形态向稳定成熟的和谐社会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关于中等收入者划分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湖北实际,提出湖北中等收入者的内涵界定、主要特征及划分标准,分析湖北中等收入者的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探索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战略目标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厘清中等收入者的概念和国内外度量方法的基础上,参考中产阶层的定义,提出中等收入者的新定义和度量中等收入者的EGR法.运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对已有方法和EGR3法度量的结果比较后发现:由于缺乏理论基础,中位数收入法对收入区间的设定异常敏感,绝对门限值法又无法识别收入分布的内在变动;内生界定法相对严谨,但依赖于居民收入分布函数的选择.采用中产阶层的特征因素对不同方法进行同质-异质性检验进一步表明EGR3法在我国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在居民收入普遍增长的同时,社会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一是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由缩小到重新扩大;二是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三是行业之间职工收入差距扩大;四是按国际通行标准看,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这一现象既有合理的方面,也有不合理的因素,必须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2.
使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中国住户收支调查数据"数据库,通过回归分解技术探讨了在控制年龄、性别、地区、受教育程度、行业等变量的前提下,劳动力人口流动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忽视劳动力人口流动因素,将高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低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从而夸大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造成"推动城镇化就可以显著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误判。分析表明,要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更应该把眼光放在如何缩小受教育度差异、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等相关措施上。  相似文献   

13.
自2009年至今,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问题再一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劳动者收入份额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收入差距问题已不限于城乡之间,社会各个方面的收入差距问题集中显现。两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合理性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有碍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关于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的最新文章做系统综述,以理清学术界中该问题的研究走向,为我国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问题的后续研究和解决做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人口流动与迁移对城市收入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与迁移在城市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益突出,尽管从长期看,人口流动与迁移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城市化发展,但从短期看则加剧了城市收入分配的分化,甚至使城市贫困问题更加严重.为此,应建立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的城市综合公共政策体系,将流动人口问题纳入政策关注范畴,将城市公共福利水平作为考量政府执政能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苏北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城镇居民间收入差距、农村居民间收入差距以及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有些差距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有些不合理的差距却是应该努力避免的。缩小差距的对策是:建立以个人所得税为主的收入分配调控体系以调节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增加弱势群体的收入;建立社会监察体系以取缔非法收入;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以缩小苏北地区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当前有关收入分配的三方面主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现阶段 ,我们面临以下三大与收入分配有关的问题 :一是我国目前收入分配的实际格局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基本目标模式是什么 ?即我们应该向哪种收入分配方式转轨 ?二是各种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与对策。这又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现阶段 ,合法地收入分配会如何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应采取何种政策加以调节 ?另一方面 ,由各种“灰色”和“黑色”收入 (包括腐败 )所导致的收入差距拉大及其对策。三是国有经济内部的收入分配方式的改革与规范化。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都应该得到保护。”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一种不准确或不切实的概念 ,似乎凡劳动收入都是合理合法的 ,凡非劳动收入都是不合理、不光荣的。甚至把一切非劳动收入与剥削连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理论认识和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 ,发生变革。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求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通过多种分配方式获得的收入 ,依然可分为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两类。文章对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分析了收入差距扩大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重点考察了在收入差距扩大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积极影响,并提出了逐步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后,我国流动人口与犯罪在历史周期、空间布局、结构特征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流动人口的犯罪成因及其与社会整体犯罪率的相互关系成为亟待研究的社会问题.低收入、高财产犯罪是我国流动人口及其犯罪的显著特征,犯罪经济学有关收入差距与犯罪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比较合适的分析框架,应用这一分析框架研究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的文献日益增多.从流动人口与犯罪,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的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三个不同层面,综述相关研究文献,梳理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发展脉络,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