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经济增长中消费和投资的确定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利用有关统计数据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 ,论述了我国经济增长、消费和投资发展的历史轨迹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我国合理的消费率、投资率、消费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 ,并对消费率和投资率进行了国际比较。本文认为 ,就我国当前情况看 ,无论是消费增长率还是投资增长率 ,都有一个政策作用空间 ,宏观政策的力度不宜超出这个区间。此外 ,本文对我国需求不足的成因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再论以提高消费率拉动经济增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尹世杰 《社会科学》2006,2(12):20-26
提高消费率,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多年来由于投资率偏高,消费率一直偏低,直接影响着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必然影响居民消费水平、消费质量的提高,影响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影响经济增长。提高消费率,拉动经济增长,以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提升我国消费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娟 《学术论坛》2006,(10):74-77
我国最终消费率持续偏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隐患。究竟如何提高消费率,需要处理好三大关系:消费和投资的关系、政府消费和私人消费的关系、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投资和消费的对比关系看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华 《兰州学刊》2007,(1):111-113
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农村投资和农村消费是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就我国整体而言,农村投资不足、投资失衡导致的投资率偏低和农民即期及远期收入低导致的消费比率偏低的现实,已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阻力,不利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实现.深入追究其原因,既在于投资总量不够、投资结构效益低带来的投资比重和效率低的事实,又在于农民的即期收入低、就业具有冲击性、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宏观政策对其转移支付的力度不强、教育等支出费用巨大引起的消费增长缓慢的现象.本文从我国农村地区投资和消费的对比关系出发,分别分析了投资比重和效率低、消费比率低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农村投资比重、投资效率和消费比率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净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大,山东经济发展的若干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面临调整的压力。对相应数据分别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可以发现隐藏在数字背后的升降趋势和高低特征,即“两升一降”———贸易依存度升、投资率升和消费率降及“两低一高”———低贸易依存度、低消费率和高投资率。由此,山东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关系到山东经济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6.
我国“消费率偏低”观点的分析及研究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的消费率问题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1997-2002)、中期阶段(2003-2007)和深入阶段(2008年-至今)。10多年来消费率偏低成为学界的主流观点,据此提出的对策建议也基本被政府认可和接受。但是,多年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并具有明显的通胀压力负效应。本文通过对消费率偏低观点及其论证方法的分析,得出我国消费率问题不是简单的高低问题;论证消费率偏低观点的方法存在适用性缺陷;消费率处于低位是长期波动(持续)下降的结果,消费率长期波动(持续)下降才是消费率问题的关键的观点。然后,依据分析结论,提出对消费率偏低的观点应谨慎对待、研究我国消费率波动(持续)下降的成因可能会对政府决策更有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最终消费率低于适度消费率下限,我国消费率水平明显偏低,依靠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仍不明显。为此,我国需要积极制定中长期政策,鼓励和促进居民消费;适度控制投资规模,改变大量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深化相关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统筹城乡经济和谐发展的根本问题。举措是合理调整支出法中GDP构成的投资率与消费率的比重,减少投资率,增加消费率。在市场体系中,改变“二化体系”下的“计划与市场体系”的不平等地位,努力提升“市场体系”的地位。同时减少政府消费,改革事业单位,把国家财政中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减少到必要的限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连续多年的增长速度在两位数以上。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在三次产业结构层面的突出特点是“一升两降”,在需求结构层面的突出特点是“两升一降”。在“投资打头、消费殿后”的增长格局下,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在不断积累两大问题一是产能过剩问题;二是居民储蓄偏高、消费率偏低问题。当前我国货币金融政策偏松、财政政策偏紧的政策组合有助于扩大工业产能,不利于扩大消费,必须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投资消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消费率偏低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有密切联系。要提高消费率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一是要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二是要提高政府和企业的消费。要改变当前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局面,应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现投资与消费双拉动。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与哲学的对抗与对话 ,贯穿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在现代 ,文学与哲学谋求彼此沟通。“诗人哲学家”的出现、哲学家由思向诗的回返 ,一方面是基于对“纯粹理性”解决人类精神与心灵自由能力的深深怀疑 ,另一方面还跟现代人文科学的语言论转向相关。而“哲学家诗人”们则主张以一种艺术化的思想替代哲学家的冷峻面孔 ,以促使传统哲学走出历史困境。诗的言说与思的言说的浑融 ,本质上是由于它们都共同指向一物———存在。  相似文献   

12.
莫骅 《社会科学家》2005,(5):165-168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贪污贿赂犯罪主体、惩治犯罪的法律机构设置及财产登记申报制度、监督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特点,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互动的,它们之问存在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当代世界全球化的主导者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历史终将证明全球化的尽头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4.
汤志钧 《河北学刊》2005,25(4):168-173
儒家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步入近代,仍为学者所信奉。在社会变革迅速、动荡加剧的时候,不同学派会有共同的改革要求,又有着彼此不同的差异。同一学派既有治学方面的一致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异同、分合,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我们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同,而忽视学派之异;也不能因是同一学派,而视为一切皆同。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资源投资力度的加大,使多元化模式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仪器维修体制不完善、维修队伍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等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规律,建立一个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魏红 《学术探索》2001,(Z1):118-120
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假借科学和民族文化的旗号重新泛起,损害着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明辨新的有神论的种种伪装,坚持不懈的进行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教育;高举科学旗帜,崇尚科学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新时期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陈建中 《中州学刊》2005,(6):102-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国的各项具体改革提供了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有力地促进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19.
英语委婉语是人们为谋求最佳交际效果而创设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委婉语表述内容一般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禁忌的事物、现象或者是敏感的话题,是语言中最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部分。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解读委婉语,阐释了委婉语强烈的英美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当前闽台高校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为线索,分析了两地高校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为闽台高校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共同推进闽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