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BVGARCH-BEKK模型,结合LR似然比检验和Wald检验,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采用199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和上证A股指数的日交易数据,并考虑到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这一事件可能产生的结构性影响.划分为汇改前和汇改后两个子样本区间,深入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上证A股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且在汇改前和汇改后的表现不同;汇改前表现为显著的从汇率到股市收益率的波动溢出,汇改后主要表现为显著的从股市收益率到汇率变动率的波动溢出,汇改后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有所增强.针对实证结论,分析其背后的经济制度因素,并且得出一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谭小芬  张辉  杨楠  金玥 《管理科学》2019,22(7):52-65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离岸与在岸市场汇率的联动机制与相互影响,对于探讨人民币定价权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VAR-GARCH(1,1)-BEKK模型,在控制美元汇率、全球投资者恐慌情绪、宏观经济走势等变量后,分析了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之间的冲击传导效应、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深入探讨了两个市场的联动性.结果表明:1)两个市场存在明显的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在岸市场对离岸市场的冲击更大,而离岸市场的远期汇率引导着在岸远期汇率的形成; 2)“8. 11汇改”后离岸市场对在岸市场的影响增强,两个市场的联动性更加明显; 3)美元走势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影响都非常显著,但即使控制美元走势后两个市场之间的汇率联动关系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基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期权特性,本文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就汇率对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理论上证明人民币汇率水平、汇率预期和汇率波动对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的数据对模型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考虑到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对汇率水平及汇率预期有很大影响,本文将样本分为汇改前和汇改后两段.分段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2005年汇改前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一直是影响中国FDI的主要因素,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性对FDI的影响不显著;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汇率预期对FDI的影响变得更大,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FDI的影响变得显著,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性对中国FDI的影响仍不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开放经济框架构建了包含央行外汇干预、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信用利差变化的内生动态系统,从理论层面阐述了三者的微观联动机理.理论分析表明,央行外汇干预、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信用利差变化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内生联动效应.为刻画这一效应,本文选取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SV-TVP-SVAR)模型对2010年~2018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央行外汇干预、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信用利差变化的非线性联动效应具有较强的时变特征;央行外汇干预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作用在下降;央行外汇干预、人民币汇率变动分别与不同期限、不同评级债券信用利差变化之间的联动效应具有不对称性.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汇率与信用利差之间关系的理解,为债券市场各方参与者防范风险提供理论支撑,也对人民币汇率调控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官方发布的汇率新闻为对象的研究,从文本措辞角度对2010年至2023年中国央行和外汇局的官方网站新闻进行分类,构建“汇率升贬”、“汇率弹性”、“汇率制度”、“人民币国际化”和“美元相关”五种新闻措辞指数,进而利用TVP-VAR模型研究官方新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官方新闻对人民币汇率存在明显时变特征,产生的冲击效应在短期尤为明显,长期趋近于零;官方新闻中不同措辞类型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官方新闻指数对人民币汇率有升值影响,对汇率波动有增强效果,且离岸市场受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开放经济框架构建了包含央行外汇干预、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信用利差变化的内生动态系统,从理论层面阐述了三者的微观联动机理,理论分析表明,央行外汇干预、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信用利差变化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内生联动效应,为刻画这一效应,本文选取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SV-TVP-SVAR)模型对2010年〜2018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央行外汇干预、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信用利差变化的非线性联动效应具有较强的时变特征;央行外汇干预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作用在下降;央行外汇干预、人民币汇率变动分别与不同期限、不同评级债券信用利差变化之间的联动效应具有不对称性.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汇率与信用利差之间关系的理解,为债券市场各方参与者防范风险提供理论支撑,也对人民币汇率调控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行为金融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包含央行干预、宏观经济基本面及微观个体异质性行为等决定因素的人民币汇率决定理论模型.基于这一模型,利用Unscented卡尔曼滤波方法,实证研究了汇改后人民币外汇市场上交易者的异质性行为特征及其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汇改后人民币外汇市场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交易者:持有回归预期的基本面分析者和持有推断预期的技术分析者,并且技术分析者的风险厌恶程度明显高于基本面分析者.在汇改后的主要时期内,基本面分析者在外汇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2009年4月以后,外汇交易者对交易策略的选择陷入"迷茫"的状态.当2010年6月央行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时,技术分析者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噪音交易给人民币带来了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马兹晖 《经理人》2010,(10):34-34
今年6月,央行调整了金融危机爆发后实施的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人民币汇率开始波动。进入9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走强。从9月1日到15日的11个交易日中,仅9月8日一天贬值,其他10天都是升值,半个月内累计升值1.3%。人民币似已进入升值陕车道。  相似文献   

9.
尹力博  李勍 《管理科学》2017,30(5):147-159
源自心理学的有限关注理论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金融研究,其基本思路是:金融市场产品种类繁多,由于存在信息成本,个人投资者的关注便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于是更倾向于交易关注到的产品,进而影响价格。该理论在证券市场已得到大量的实证支持,因此对外汇市场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基于谷歌搜索量指数构建的人民币关注指数,以2011年6月27日至2016年7月29日为研究区间,利用最小二乘回归实证检验投资者关注对人民币在岸和离岸汇率价差波动率的影响。特别地,利用基于已实现波动率的GARCH-MIDAS模型将波动率分解为长期成分和短期成分,并分别进行回归,考虑了价差波动的结构性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能够显著增大人民币汇率价差波动,货币当局可适当引导进而达到收窄价差、抑制套利的目的。与波动长期成分相比,投资者关注对波动短期成分的作用更强。加入央行干预、利率平价、流动性、预期等控制变量后,投资者关注对汇率价差波动率的预测能力依旧显著,表明其所包含的信息并未被已有变量覆盖。稳健性检验中,将4个控制变量同时加入基准模型并考虑关注与控制变量之间的耦合效应,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仍然具有独立的解释能力,且在长期内会通过影响控制变量的作用间接影响价差波动,作用机制与短期有所区别;直接利用基于月度投资者关注的GARCH-MIDAS模型对波动进行分解,通过系数的显著性进一步验证投资者关注对波动长期成分的作用;分别将在岸和离岸汇率波动率直接分解后进行最小二乘回归,投资者关注效果同样显著,且综合效果与原检验基本一致。 通过探讨投资者关注对人民币汇率价差波动的解释能力,拓展了基于谷歌搜索量指数测量的投资者关注在外汇市场的研究,为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测提供了新思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货币当局和外汇投资者可以构建人民币关注指数,以此作为参考来实现有效汇率管理或风险控制等多重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异质交易者行为视角,构建了一个包含理性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在内的远期汇率决定模型,并分析了均衡状态下的远期汇率波动曲线特征.基于此模型,利用曲线拟合方法,实证研究了人民币NDF汇率波动与升贴水预期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远期汇率波动与升贴水预期之间呈偏U型曲线关系,与理论模型的结论相吻合.本文从异质交易者行为的角度对远期汇率的波动机理提供了理论解释,同时为央行平滑远期汇率波动提供了新的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上海黄金作为重要的避险资产,在一般市场条件尤其是在极端市场条件下能否有效地规避人民币的汇率风险。本文基于常量和时变Copula模型研究了“8.11”汇改以来上海黄金现货与7种主要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对冲和安全港效应。研究发现:(1)上海黄金现货能够稳定地对冲人民币兑欧元、澳元、新元和英镑等主要贸易货币及人民币有效汇率风险。此外,当这些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时,上海黄金能够稳定地发挥安全港作用。(2)针对人民币兑日元和美元的汇率风险,上海黄金的对冲和安全港功能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3)机制分析的实证结果显示,2019年4月之前,中美利差机制起主导作用,导致上海黄金无法对冲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风险;而在2019年4月之后,投资避险机制起主导作用,使得上海黄金能够有效地对冲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风险。本文为面临汇率风险的投资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并说明发展中国黄金市场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  相似文献   

12.
汇率被认为是影响对外贸易重要的宏观变量.本文采用协整分析方法探讨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江西省机电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汇率与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对进口的影响作用更大;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  相似文献   

13.
3月17日,央行宣布扩大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浮动波幅,由此前的1%扩大至2%。由于央行这一举措是在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低,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后宣布的,很快引起备方高度关注。此前,市场人士预期央行这次可能将波动幅度一次性扩大到2S%至3%。  相似文献   

14.
当人民币持续升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7年2月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7615元,突破7.77关口,再创汇改以来新高。至此,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4.5%。事实上,进入2007年,人民币“升”势凶猛。1月份,  相似文献   

15.
殷红  张龙  叶祥松 《管理科学》2020,23(11):87-102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影响会随着不同货币政策模式及不同经济时期的差异性经济环境而变化. 因此,基于国际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理论,首先检验了美联储货币政策与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非线性关系,随后构建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索了美联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非线性冲击效应. 研究发现: 1) 在经济繁荣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美联储数量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会通过资本与金融账户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升值压力,而美联储价格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会通过资本与金融账户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的贬值压力; 2) 在经济萧条时期,美联储数量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会通过经常账户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的贬值压力,而美联储价格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会通过经常账户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升值压力. 最后预期美联储将会实施价格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建议中国央行同样实施价格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而减小人民币外汇市场贬值压力,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16.
金融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研究——GC-MSV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本自由流动、信息充分的背景下,金融市场之间受相同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会表现出协同变化的特征,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一直是经济金融界研究的热点。随机波动模型是随机微分方程的离散化表示形式,其通过一个不可观测的随机过程来描述金融时间序列的波动特征,更适合于金融领域的实际研究。本文引入GC-MSV模型对我国汇改后汇市与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汇市与股市间存在负相关的动态价格溢出效应;在人民币持续升值阶段和持续震荡阶段均存在不对称的波动溢出效应,且随时间推移波动溢出效应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我国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逐年走高。2009年中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后,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唇枪舌战即频现报端。2010年,美国国会更抛出了“汇率操纵国”的言论,不惜以干涉别国内政的手段试图强压中国政府对人民币进行升值,以缓解美国时下面临的贸易问题和就业问题。本文试从马克思汇率理论的角度,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加以解读分析。  相似文献   

18.
汇改后不同市态下汇市与股市溢出效应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照上证综合指数的走势将2005年7月22日至2008年10月28日的整个样本区间划分为牛市和熊市两个样本子区间,采用样本子区间内的兴业银行人民币综合汇率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对数收益率的日数据,通过VAR(p)-BVGJR-GARCH(1,1)-BEKK模型实证分析了2005年汇改后不同市态下中国汇市和股市间溢出效应的异化现象.结果显示,汇改后,牛市和熊市中的中国汇市与股市间溢出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牛市时期,汇市和股市的条件方差对自身负冲击都具有非对称性,两市场间不存在均值溢出效应,但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一个市场的条件方差对另一市场负冲击都存在非对称效应.而熊市时期,只有汇市的条件方差对自身负冲击具有非对称性,汇市股市间只存在股市对汇市单向的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且一个市场的条件方差对另一市场负冲击均不存在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人民币、欧元、日元兑美元的官方汇率,选取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各三年的数据参照对比分析,计算三者汇率的均值方程的残差之间的交叉相关(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CCF),利用Yin-Wong Cheung,LilianK.Ng检验统计量和Hong Y.检验统计量,验证3种汇率的标准残差的方差之间的非线性因果关系,并以此信息为依据构建BEKK-MGARCH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欧元、日元兑美元的汇率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而验证了各个变量序列方差之间非线性因果关系的稳健性.在Hong检验中引入了截断核函数,使得对低阶时滞项赋予了较大权重,从而准确地刻画近期波动对当前波动影响更大的特征.在建立Vector GARCH模型之前,很少有文献先进行方差的非线性因果关系检验,即使进行了简单检验,通常错误地把Q2(p)当作变量序列的方差之间的非线性因果关系检验统计量.  相似文献   

20.
从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汇率通过对外贸易传递以及汇率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传递这三个路径进行理论分析,论述我国经济结构并不支持人民币升值,汇率波动率确实对我国产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