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洞庭湖季节性缺水早就出现了,但在三峡水库运行后更趋严重。解决洞庭湖季节性缺水的方案,主要有"引江济湖"和"蓄洪补枯"两种。但不管哪种方案和措施,都必须遵从八个原则,分析利弊,择优而行。开凿洋溪口"引江济湖"方案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解决洞庭湖区季节性缺水。  相似文献   

2.
西洞庭湖湿地是洞庭湖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许多重要的资源。本文系统地论述了西洞庭湖湿地的概况、湿地资源的特征,西洞庭湖湿地资源保护所面临的现实威胁以及湿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西洞庭湖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湿地资源退化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资源十分丰富。由于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 ,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湿地生态功能价值受损 ,对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制约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恢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 ,保护好湿地资源 ,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证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区是我国历史上水灾频繁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受洪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正是历年来对水的恐惧与担忧,催生了洞庭湖区复杂多元的水神信仰,也催生了具有水的灵性、水的忧患的洞庭湖文明。洞庭湖水神信仰是一种集体创作的象征意象,以口头、行为等传续的方式在洞庭湖区世代传承,并以深入的思维定势对洞庭湖民众产生影响,反映着他们的集体意识,浸润和抚慰着一些信众的心灵,并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更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洞庭湖的水域效应与对比分析洞庭湖、长江三峡地区地形效应的基础上,对三峡水库的气候效应进行了预测。湖泊可以调节气温,缓和温度的极端变化,高温日数比周边减少15~20天,低温日数亦有所减少,温度平均日较差降低1.6~2.4℃,空气湿度略有增加。洞庭湖区地形对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的影响均为负效应。三峡地区温度为正效应;海拔300米以下,年降水量为负效应.海拔300-800来为正效应,1月降水为正效应,7月为负效应。三峡水库建成后,冬季将有所变暖,海拔300-800来的山地降水将增多,冬季增雨、夏季减雨的趋势更明显,空气湿度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区要实现区域崛起,就要以常德、岳阳、益阳三市为主体,打造具有国际品质的洞庭湖绿色经济示范区.打造洞庭湖绿色经济示范区,是洞庭湖区域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具有重大的意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行性;打造洞庭湖绿色经济示范区,要加快形成区域城市的独特优势,加强区域城市之间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湿地资源间接利用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特点,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间接利用价值进行货币化评估,得出湿地资源的间接利用价值为567 445.5×104元/年,其中调蓄洪水的价值为37.12×108元/年。评估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的资产价值主要表现在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只有合理开发洞庭湖湿地资源,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才能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调查分析和探讨了1949年以来洞庭湖区的环境变迁的趋势、环境恶化的原因以及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洞庭湖区环境变迁趋势呈现的突出问题是:湖泊面积缩小;容量功能减弱;水质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血吸虫病疫情扩散。导致上述变迁趋势的显著人为因素除了围湖造田、流域水源涵养生态系统破坏、湖区外源污染加剧和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外,还有三峡工程的影响。针对洞庭湖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与成因,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必要从理论认识、政策法规、机构设置与实践各个层面引入生态文明的理念,理顺洞庭湖流域的生态关系,以依法治湖、创新行政管理模式、严格控制外源污染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四个方面为重点,促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湖南北部以洞庭湖为主体的洞庭湖区 ,由于自然条件的相似性和人类长期活动的关联性 ,已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经济区域──环洞庭湖经济圈 ,常德市为这一经济地域的一部分。因此 ,实施常德市与环洞庭湖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应坚持 :生态为本、治水为重、保护性开发 ;优化结构、明确功能、点轴带发展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阶段性推进 ;规范政策 ,科学规划 ,湖区一盘棋  相似文献   

10.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与洞庭湖湿地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湿地是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调蓄滞洪区、长江中游水域生态平衡重要功能区和全球重要的珍稀候鸟越冬栖息地.同时也是支撑长株潭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基础.应当以湿地科学为指导.树立湿地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理念,打破条块结合的湿地行政管理格局.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与环洞庭湖地区的整体联动机制,将洞庭湖自然湿地当作统一的省重点生态区进行管理,在长株潭城市群与洞庭湖地区之间建立生态和经济的对接与互补关系,设立洞庭湖管理委员会协调岳阳、常德、益阳三市的湿地管理.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区现有旅游资源的开发,大部分集中于以岳阳为中心的东洞庭湖风景区,而以益阳为中心的南洞庭湖和以常德为中心的东洞庭湖区域的旅游资源的开发非常有限。故从“大洞庭湖”的角度出发,应以整个洞庭湖区旅游资源为对象,综合考虑湖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对整个洞庭湖区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同时提出优化空间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湿地农业开发历史悠久 ,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商品基地。分析洞庭湖湿地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湿地农业开发的现状 ,指出湿地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湿地农业开发利用构想 ,对实现洞庭湖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环洞庭湖旅游区空间结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洞庭湖旅游区的提出是区域经济结构演进的产物。环洞庭湖旅游区结构体系主要是由旅游资源结构体系、客源市场结构体系、旅游交通结构体系综合组成。为促进环洞庭湖区旅游业的发展和结构的优化升级 ,有必要提出优化环洞庭湖旅游区空间布局的构想与举措  相似文献   

14.
在洞庭湖区先行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建设洞庭湖区生态农业示范区目前应做好四项工作:对水域进行分区规划、分类管理;对堤垸因地制宜确定堤垸经济发展模式;对流域加大"减排"工作力度,减轻洞庭湖的污染负荷;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5.
楚人以"信鬼而好祀"著称,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一直给人以壮阔神奇难以穷尽其底奥玄机的印象,生活在洞庭湖区的民众于是创造了形形色色的水神来崇祀。《洞庭湖水湖信仰研究》是李琳博士在华中师范大学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该论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洞庭湖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人类水利工程建设等活动给洞庭湖湿地带来的影响,探讨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水体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洞庭湖水体呈现富营养化趋势,主要污染指标物为总氮、总磷。水体污染较严重,污染类型已由以往的工业污染为主逐渐转变为工业、农业、生活和血防药物污染的多元化污染类型,且自2003年起,城市工业性污染比重缓慢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性污染继续上升。针对洞庭湖的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应采取如下对策:减少和控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非点源污染,合理开采地下水;清淤调水,保证洞庭湖调蓄能力;扩大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范围,建立统一的洞庭湖湖泊湿地保护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三峡建成后,洞庭湖区水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干旱缺水时常发生,局部地区水污染加重;水土流失严重,湖泊萎缩;血吸虫疫区扩展,东方田鼠肆虐。因此,深入研究洞庭湖区水生态安全问题,建立完善的水生态安全监督与预警系统,对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环洞庭湖经济圈是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次核心级,其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对洞庭湖水质水量依赖性很强。长江三峡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千秋伟业工程,但是其运营后,改变了其下游的水周期,直接导致洞庭湖生态水位下降,进而引发长株潭城市群"水危机"。如果把岳阳城陵矶(洞庭湖的长江出口处)建设成现代化港口,"港""闸"合一,对接三峡水库,是遵循客观规律行之有效的对策,更是对接三峡工程的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20.
水陆生态交错带是指内陆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功能界面区,其复杂性是地理学和地植物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东洞庭湖区为例,分析其复杂性,研究表明:从系统内部看,生物构成复杂多样,界面和生态系统功能复杂,反映了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从系统外部看,湿地演替过程复杂,以顺向演替为主;其形状相当复杂,斑块的平均分维数为1.374,反映了性态的复杂性;其复杂性注定了它的生态环境脆弱,界面易发生变异,极易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相耦合,引发共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