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代考据学大师,戴震虽然在《仪礼》学上没有专门的研究论著,但他在担任《四库全书》纂修官期间,曾从《永乐大典》辑录出李如圭《仪礼集释》一书,并对《仪礼》郑《注》文进行了精密的校勘。较之前贤,他的校勘在方法上有所继承又有所发明,体现出自身治学的独到之处,为清代《仪礼》校勘学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晋书斠注》是吴士鉴为唐修《晋书》所做的一部集注体校注,是目前《晋书》注本中最为完备者。其效仿裴松之《三国志注》,吸收诸家晋史及历代载籍,兼取清代以来学者校勘考订成果,形成自己的校勘特点。其校勘成绩突出,涉及唐修《晋书》之脱讹衍倒之校订,不少成果为中华书局点校本《晋书》所吸收。但其校勘亦有自身局限性,存在当校未校、校勘不精、据讹校讹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日本江户时期禅僧廓门贯彻所撰《注石门文字禅》 ,是海内外唯一一种《石门文字禅》的校注本。本文从版本学、校勘学、注释学等角度 ,对此书作了详细的评述 ,指出此书虽非尽善尽美 ,但其在几乎无所依傍的情况下 ,首次完成了对《石门文字禅》的全面校勘与注释 ,为后人阅读《石门文字禅》扫清了大部分文字障碍 ,其首创之功及学术价值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4.
一扬雄《解嘲》:“乘雁集不为之多,双凫飞不为之少。”王力《古代汉语》注:“乘雁,一只雁。用王念孙说,见《读书杂志》。赵振铎在《读<广雅疏证>》一文中谈及王念孙的成就,第一条例证就是《广雅疏证》指出“乘”有“二”义,说“这是一个古义,后人不了解这点,往往产生差错。”“明白了这点,读扬雄《解嘲》就不至将‘乘雁集不为之多’的‘乘雁,解释为‘一只雁’了。”同是依据王念孙,结论却截然相反,原因何在?在《广雅疏证》和《读书杂志》中,王念孙多次谈到“乘”字,其基本观点是:“乘  相似文献   

5.
音注校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涉及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知识,李善《文选注》中的音注校勘盲点较多,注校工作并未终结。今选取前人未校勘的疑难音注为研究对象,校释43则疑难音注,其中把形符作声符致误1例,字形近似而致误22例,正、俗、通、别、或体等转写而致误10例,传抄刊刻脱漏而致误1例,类化造成的讹误1例,误认联绵词的字形1例,乱改联绵词的字音1例,给被训释字注训释字的音3例,义同换读而致误2例,阙疑不校1例。详加校正或解释上述疑难音注,以期对李善《文选注》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6.
王念孙每于《读书杂志》《广雅疏证》随文刊正段玉裁《说文注》之疏失,其更出《王氏段注签记》专事补弊救偏,实足弼成于段书。惜王氏立辞过简,意多未尽。兹文考辨其中三事:其一,段氏"鸢""鹇""弋"牵混为一,失之;王氏谓"与专切"之"鸢"本从"戈"作,经传"鸣弋"自非"鸣鸢",得之。然王氏改篆从隶,固不可取。其二,段氏径删《说文》"骘"下"读若郅"三字,王氏云其非,未足具论。今考段氏致误之缘由,殆其未明职、质二部古音相通也。其三,段氏以"幵"声之字皆隶真部,王氏非之,惜言之未详。今验之古韵谐声,知"幵"声字古音分隶元、耕、脂、支诸部。  相似文献   

7.
浅谈《读书杂志》中的语法分析姚晓丹《读书杂志》,是清代著名训诂学家王念孙的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这部书以读书札记的形式,对古籍从语言文字诸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予以考释,内容十分丰富精采,堪称校勘的典范著作。值得注意的是,在《读书杂志》中,运用语法观念勘正...  相似文献   

8.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唐李善以钩稽故实、征引出处的方法训释《选》文,成为《文选》的不朽功臣,然而,其疏漏之处亦在所难免。对此,王念孙不仅在《读书杂志》中有集中全面的论述,而且在《广雅疏证》中亦颇多探讨。本文即立足于此,对《广雅疏证》中王氏有关《文选》李善注的质疑与指正予以爬梳整理并试加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9.
清代专门从事《说文解字》研究的学者众多,其中段玉裁名声最大,成就亦最显赫。段氏积数十载精力对《说文解字》作了全面细密的校勘整理,成《说文解字注》三十卷,为清代《说文解字》注本中最重要的一部。段注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是存在问题的。本文通过校勘段注《豕部》,以窥其概。  相似文献   

10.
扬雄《解嘲》:“乘雁集不为之多,双凫飞不为之少。”王力《古代汉语》注:“乘雁,一只雁。用王念孙说,见《读书杂志》。赵振铎在《读(广雅疏证)》一文中谈及王念孙的成就,第一条例证就是(广雅疏证》指出“乘”有“二”义,说“这是一个古义,后人不了解这点,往往产生差错。”“明白了这点,读扬雄《解嘲》就不至将‘乘雁集不为之多’的‘乘雁’解释为‘一只雁’了。”同是依据王念孙,结论却截然相反,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1.
《三国志》裴松之注音共92条(不计重复),考察这些注音的被注字、注音来源以及它们与《王三》、《广韵》、《集韵》等韵书在音系上的差异,分析某些特殊注音,可以为我们校勘《三国志》正文和裴注提供有益的线索与证据。  相似文献   

12.
《文选李善注拾遗》系清代学者王煦就《文选》李善注补缺匡谬之作。由于《文选》李善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宋元以来,对李善注《文选》加以评论、补充、指陈得失的著作代代有之,《拾遗》为此类著作之一。本文对该书的版本流传及正文得失做了评述,在简述王煦其人及《拾遗》一书原委后,分六种情况评介了该书的主要内容,一是从声训通假角度纠正善注字义之误;二是从古今字、词义引申角度补善注之未备;三是重新校勘原文已误而善注因其误;四是探究典故原始以正训诂体例;五是补善注未详之典;六是纠正善注引用典故义有偏颇者。  相似文献   

13.
清代学者徐松的《徐星伯说文段注札记》作为“说文段注校三种”之一,是一部对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行精心校勘的力作.其中,包括删略衍文、增补脱文、调整错位、补注音义、纠正误说等几方面.虽然仅有十七条,但其中的真知灼见,仍然给今天的文字学工作者以极大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北宋监本《文选》是宋刻李善注《文选》的第一个定本,该本形成之时对唐抄本《文选》的李善注、旧注都进行了整理.北宋监本整理《文选》旧注有新增、纠谬、补充三种主要方式,但在整理中也产生了讹误、衍文、失注、脱文、粗疏等项失误,北宋监本整理唐抄本《文选》旧注失误的主要原因一是未能广泛搜集李善注诸本,二是校勘草率,因此,对北宋监本《文选》的评价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15.
订正了高亨《诗经今注》在校勘上存在的诸多阙失。  相似文献   

16.
段玉裁运用考据学、校勘学的方法和他的文字学语言的正确观点,参核两宋以前群书所引《说文》大徐本为底本,综考小徐本及其它本子,对《说文》进行了大量的、精审的增删改订的工作。以《说文解字注》“糸部”字为例,用数据统计的形式把段玉裁对《说文》研究的具体成果加以展示,以证段氏《说文》研究用力之勤,成果之巨。  相似文献   

17.
黄侃《与友人论治不学书》云:“《段注》多说经义,类皆精核,使人因治《说文》而得治经之法;其可宝重,政在于此。”黄先生所说的“经”,实际上包括了群书的,不限于古人所说的“经书”。因为《段注》所校释的群书总共有三百零二种,其中如《毛诗》、《左传》、《史记》、《国语》、《庄子》、《楚辞》等三十多种书,每种竟达一百条以上。学术界只看到王念孙《读书杂志》、卢文弨《群书拾补》等的贡献,其实《段注》所涉猎到的书籍,比王、卢的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校勘图书的历史悠久,据《国语·鲁语》记载:“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正考父系孔子七世祖,周末宋大夫。其后各代多有校勘,宋代较盛,进入清代,校勘学更得到迅速发展。乾嘉时期,是我国古典校勘学发展之高峰时期,仔细考究这一时期的校勘学,认真总结其特点,对发展今天之校勘学无疑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高邮王氏念孙、引之父子之治段氏《说文注》,要以宗段为主,不妄立异,亦未敢苟同。其称褒段氏注解之功而外,亦于段之专辄臆断处特为措意,且力为辩驳。《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段氏说文签记》随文说之,闳通深肆,胜义层出。王氏之论固非完璧,千虑一失,抑扬失当,在所不免。至其以意窜改而误、拘泥传本而误、过信他书而误云,则其乖失。今权王氏正段之功过,盖有不相掩者。  相似文献   

20.
<正>王念孙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尤以一代训诂学宗师之盛名而著称于世。刘精盛博士撰《王念孙之训诂学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立足于王氏小学文本的整理与研究,挈其纲领,发其隐覆,堪为高邮王学研究之功臣。一、述论结合,疏密有致。《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