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部小说史料专集,鲁迅校录《小说旧闻钞》常常被视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副产品。然而两书之关联,不限于分别承担小说史料和小说史论之职能,一起构成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在《小说旧闻钞》的校录和出版过程中,鲁迅对史料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将杂乱纷繁的史料整合为一部系统的史料专书,有意借助史料承载并呈现自家的小说史观,作为小说史料专书的《小说旧闻钞》由此获得了独立的学术价值与生命力。该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史料读本,成为小说史的另一种书写方式,与《中国小说史略》《唐宋传奇集》一并构成史料、史论与文本相结合的完整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小说旧闻钞》不仅是《中国小说史略》的史料准备,还成为后者学术思路的延展。以小说史观为引领,史料也成为一种方法。《小说旧闻钞》和《中国小说史略》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中体现出互为因果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小说是指真实的琐碎事件,现代小说则是指虚构的完整故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 中把符合前者标准的笔记和符合后者标准的传奇、话本兼收并蓄,犯了体例驳杂的错误。鲁迅之所以这样 做,与他倔强的个性有关,更与他对我国传统笔记的偏爱有关。因为鲁迅的巨大影响,此后众多的研究者 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直照搬《中国小说史略》的框架,由此造成小说观的混乱,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  相似文献   

3.
进化史观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中占据主流,为绝大多数文学史家所采用,影响至深。作为小说史家的鲁迅,也受其影响。然而,在撰写《中国小说史略》过程中,鲁迅对进化史观进行了取舍扬弃。独特的小说史建构方式,使《中国小说史略》成为中国小说史学史上一部特点鲜明而又具有典范意义的学术文本。  相似文献   

4.
最近,研究小说史和小说文体演变的论著渐次增多。一致认为中国古代小说源于先秦神话,孕育于汉代史传,而形成于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然而,对于笔记这种与小说密切相关的文体研究,尤其是对笔记与小说交错发展的状况则很少涉及。因此,本文拟从笔记与小说这两种文体的发展演变过程,谈谈笔记与小说的源流问题。笔记的本意是指拿笔作记。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总术》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南朝梁王僧儒在《大常敬子任府君传》中亦称:“辞赋极其清深。笔记尤尽典实。”(《艺文类聚》四九)显然,这…  相似文献   

5.
萧相恺先生是知名的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专家。数十年如一日,他在中国小说史领域孜孜矻矻、辛勤不懈地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他的专著《宋元小说史》、《世情小说史》(署名向楷)、《稗海访书录》、《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史论》,以及他编纂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与欧阳健先生合作),主编的《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校点的《宋元...  相似文献   

6.
青年学者陈文新所著《中国笔记小说史》已由台湾志一出版社出版,并获1991—1995年度“交行杯”中国武汉对外文化交流(图书类)一等奖。这是我所见到的第一部洋洋36万余言的笔记小说专史,出于对小说史的爱好,我饶有兴趣地阅读了这部力著,获益甚多,并愿将自己的感受公诸同仁,以供研讨。该书共13章,按时间顺序,对笔记小说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相当全面系统的探索,提出了不少透辟精当的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举其大者如下。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了许秋垞《闻见异辞》这部笔记小说集,语焉不详,意中似不足观。他认为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其影响所及,则使文人拟作”,许秋垞的《闻见异辞》只不过是“拟作”之一,这些“拟作”一言以蔽之:“虽尚有《聊斋》遗风,而摹绘之笔顿减,终乃类于宋明人谈异之书”,也就是说,在艺术手法上,仍被宋明人谈异之书所牢笼,大部分作品“平实简率”,“偏重事状,少所铺叙”,不能驰骋想象,也没有塑造丰满的艺术形象和巧设波澜层迭的情节,终于未能超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奠基之作,在方法论上给后来的小说史研究以重要的启示。早在50年代,李长之先生就发表了题为《文学史家的鲁迅》的长篇专论,全面地高度地评价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的学术价值。然而,在谈到《中国小说史略》有关唐传奇的评价时,李文对于鲁迅的识见的理解却似乎不无偏颇,而且从行文上看,李文自身也似乎不无矛盾。一方面,李文注意到,“他(指鲁迅——引者注)之特别珍视唐人传奇,也是在‘意识之创造’”;另一方面,李文却认为,《中国小说史略》“讲唐代传奇而对《李娃传》、《柳毅传》、《霍小玉传》只寥寥数笔,还不如《秦梦记》、《三梦记》详”,乃是《中国小说史略》的一个缺点。殊不知  相似文献   

9.
《中国小说史略》作为中国小说史研究的"第一块基石",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在《中国小说史略》的题名中,"小说史"何以言"略",是个极易被忽视的问题。"小说史"之"略",既与作者撰写全书的体例、结构有关,也与作者的叙述策略及学术理念、立场有关。就《中国小说史略》而言,"略"至少包含三层信息:其一,"略"是作者教学的实际需要;其二,"略"是作者撰史的表述策略;其三,"略"是史家对史料和史实的精要提炼。在小说被纳入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体现了文学史家的高超眼光,为后代学者撰述中国古代小说史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10.
清代学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笔记小说。鲁迅先生称其“立法甚严,……尚质黜华”,“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徽,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这一评论极为精当。但因它大多谈鬼说狐,人们往往容易忽视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与笔记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到笔记,人们会自然地想起南朝宋时的《世说新语》、宋代的《梦溪笔谈》、《容斋随笔》,以及清代的《阅微草堂笔记》等等。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笔记,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一直延绵不绝。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西方文化的冲击,导致民族文化传统的断裂。这正如鲁...  相似文献   

12.
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开始就对其有分类研究。对比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谭邦和《明清小说史》等几种代表性著作,就其中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进行比照研究,可以发现这几种分类体系各有其优点,也皆有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3.
自由:《西游记》主题新说竺洪波探求《西游记》的主题决非易事。自《西游记》问世以来约四百年间,历代研究者对其主题的探求可谓多矣!仅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举:“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文词甚繁。”①而后又有“阶级斗争”一说挟时代风气之力盛极一...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和《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对中国小说从上古到近代作出了识见卓越、富有开创性的史的论述,从而奠定了中国小说史的格局。时至今日,这两部著作仍然为现代与当代写中国古代小说史的蓝本。然而,我们不能停留在前人所取得的成果上踟蹰不前,应该从今天可能把握到的新的视点上,多方位、多层次、多维地透视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渊源、特质与流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份代表性成果。该书为中国古典小说正名添价,是第一部中国小说史。它对后来学者的影响很大。但同时具反讽意味的是,这种巨大影响又束缚了鲁迅之后的中国小说史家。有鉴于此,我们应该客观地思考鲁迅成就的一体两面。《中国小说史略》的成就与缺陷俱在,这些连同它们的意义,将在此一并给出。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个世纪 2 0年代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出版以来 ,有关小说史的述作已经出现了许多种 ,既有通史性的 ,也有断代性的 ,还有分体分类性的 ,这些成果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较高的平台 ,也常常使研究者们感到难以为继。整理、介绍已有的研究成果 ,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以此充实、更新小说史教学的内容 ,避免后来者做没有意义的重复劳动 ,这不仅是目前小说史教材编写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也是小说史学科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是开拓小说史研究新境界的基础。基于这种认识 ,当我读到李献芳女士所著的《中国小说简史》(古代部分 ,以下简称《简史…  相似文献   

17.
由西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赵俊贤撰著的《中国当代小说史稿》(以下概称《史稿》),近期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撰著者继《论杜鹏程的审美理想》成书以后,在当代小说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所取得的又一成果。  相似文献   

18.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均具有各自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推动了中国古代小说史的向前发展,同时,四大奇书相互间也存在影响、继承、变异、发展的关系。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门而深入的探讨,有利于中国古代小说史的深层研究。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国学术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代表作。鲁迅运用了进化的理论,使得关于中国小说的研究具备了逻辑性与体系性,这是从传统小说评点到具有现代性的史略的关键步骤。同时,由于鲁迅对传统小说批评术语的继承及其丰富的艺术感受力,《中国小说史略》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程度的主体性色彩。总体上,《中国小说史略》体现出了中国学术研究从传统到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内在紧张。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笔记自古有文而无史,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在此以前刘叶秋先生的《历代笔记概述》,已经为笔记史的写作奠定了研究框架,作了开拓性的工作,但那毕竟只是一个概述而已。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中国笔记历史悠久,典籍浩如烟海,概念难以厘定,类别难以辨清,是许多人不敢动的一块难啃的骨头。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郑宪春所著的《中国笔记文史》却横空出世,填补了中国笔记及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研究史上的这一空白。为中国笔记作史,远绍刘师培、鲁迅先生之经脉,近绍刘叶秋先生之遗业,正本清源,筚路蓝缕,实乃不易。《中国笔记文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