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中国式国家治理的研究议题中, “国家与社会之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元议题”。理解国家与社会之关系,需要建立在理解“国家”与“社会”概念的基础上。然而,学界对“社会”概念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导致了“社会”概念的“模糊性”,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学术对话。基于此,以重返“元议题”的提法,引出“社会”概念的“模糊性”问题,在回顾中国学者引进、发展和批判“国家—社会”二元分析框架之过程的基础上,从类型学的角度总结了中国式国家治理研究中“社会”概念最有代表性的四个维度:组织维度的“社会”、治理单元维度的“社会”、本位维度的“社会”和总体性维度的“社会”,进而指出“国家”概念单维性与“社会”概念多维性之间的“维度错配”,以及这种“维度错配”导致的只见“经验切片”不见“生态系统”、概念创造的“内卷化”和衍生范畴的“模糊性”等问题。要进一步推动中国式国家治理研究的发展,为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下一阶段的研究必须增进“社会”概念理解的统一性和全面性,搭建起多种叙事框架有效开展学术对话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历史社会学作为社会学一个重要的学科分支,已经历过三波发展思潮,实现了研究焦点从社会结构到主体行动的转变,行动者的能动性和情感被赋予新的解释。在最近十多年里,历史社会学在第三波思潮的基础上,进行了崭新的探索。本文从研究方法、理论建构、宏观研究议题和微观研究议题四个维度梳理了历史社会学大致的发展趋向和框架式脉络,展望历史社会学的第四波思潮。  相似文献   

3.
郑文换 《东岳论丛》2019,40(7):178-183
社会政策在积极建设国家主体性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应抛弃仅将社会政策视为对经济体制保驾护航的工具的观点,而应将其视为有机构造、整合社会的重要中枢力量。在这一视野下本研究提出了分析社会政策动态演化的五维(人—社区—市场—政府—制度)框架并将社会政策的发展视为这五个维度相互作用的结果,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政策的主要议题,即人的福利处境的哲学讨论,政府—市场—社区三者互动的维度,以及包括社会服务转向、城乡统筹以及体面劳动等议题的制度维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利益相关者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伦理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理论有着直接的逻辑关系,在伦理实践、社会责任意识和伦理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形成了基于"规范性哲学"和"实证主义哲学"的伦理概念及范畴,而"并行学派"、"共生学派"、"融合学派"代表了当代经济伦理发展的基本态势。利益相关者理论改变了传统伦理学的认知结构,确定了企业的经济伦理主体地位;整合社会契约论界定了经济伦理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准则;围绕利益相关者而形成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确立了企业伦理的法理地位以及经济伦理概念的外延,直接促进了经济伦理的核心价值建构。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成熟,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而经济伦理正是前两个理论逻辑演绎的必然结果。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伦理的内在逻辑研究,对于社会主义主流经济伦理的建构有着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冯臻  焦豪  邓少军 《兰州学刊》2009,(8):116-119
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已经取得了学术界和业界的基本认同,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既有助于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也符合政府提倡建立“和谐社会”的社会总目标的要求。文章从动态能力理论视角出发,对于动态能力,企业社会责任态度,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提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建立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框架。研究表明动态能力通过企业社会认知水平和组织价值观的影响作用,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态度的形成,进而能够提升该企业的社会责任行动水平。  相似文献   

6.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近年来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其内容的界定尚存一定的争议。构建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框架,对于全面认识和评价企业社会责任至关重要。梳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可见,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框架应包括六个部分:CSR的起源与发展、定义、理论基础、内容、衡量标准以及实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提出考察与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应从渠道、资源、能力和社会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的思路。基于四个分析维度,构建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关系模型。企业应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承担有区别的社会责任方案,以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此外,本文还提出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通过提高承担社会责任水平,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满足相关约束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刘继同 《人文杂志》2012,(5):145-154
2010年既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又是中国儿童福利元年与家庭福利元年,标志中国儿童福利运动,尤其是儿童世纪和儿童福利时代的来临,儿童福利概念成为核心概念。儿童福利概念内涵外延、界定取向、社会理解与社会建构成前提性基础理论与重大政策议题。本文首次概括中国儿童福利概念界定个体化、专业学科、模仿西方、职能部门化和行政管理化五种传统取向,率先提出学术理论研究、纵横交织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建构界定等方法,构建了儿童福利概念框架。儿童福利概念框架决定儿童福利制度框架。以现代性儿童福利概念框架为基础,笔者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儿童福利制度框架与服务体系,强调国家儿童福利责任主体与责任范围内容。最后,笔者简要讨论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对世界和平发展、中国全球战略、国家形象建构、国家最高利益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多重长远和战略意义,强调国家是儿童福利制度框架建设的责任主体,指出儿童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最基础与最核心的部分,儿童福利制度建设是国家最大和最优先的政治问题,当务之急是形成"社会福利共识"。  相似文献   

9.
创新激励对引导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对创新激励理论进行脉络梳理并构建其知识框架,因此系统呈现创新激励的发展特点和理论体系成为学术界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在研究经典创新激励文献基础之上,首先,厘清激励的发展起源,并从不同维度梳理创新激励的发展特点;其次,从组织结构、创新战略、工作挑战、声誉机制等方面探讨创新激励的前因后果和作用机理,依据“创新激励的前置因素——创新激励的形成——创新激励的路径——创新激励的实现”范式构建创新激励的整合性研究框架;再次,以典型案例分析创新激励在企业的具体实践情况,并提出创新激励在应用领域的着力点;最后,结合我国创新管理实践现实需要,对科技型企业创新激励发展方向提出研究展望,旨在推动创新激励理论与实践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而在企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企业生产力中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群体在长期的管理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以前的学者主要从企业家的社会地位或企业的性质进行解读,文章从企业家精神的视角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且对从企业家精神里包含由他们的担当而发展出来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主流经济学家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但在实践领域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要素之一,理论上也成为传统经济学理论发展与创新的现实需要.中国企业实现社会责任有着特殊的路径依赖,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企业实现社会责任提供了新的实践领域.只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新农村建设和企业社会责任,才能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聚理论与政策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答"在何地生产"这一经济学基本问题的产业集聚和空间经济学研究,近年来在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上都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其基本研究范式和政策议题逐渐被主流经济学框架"接纳".在国内,随着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经济政策重心逐渐朝区域均衡协调发展转向,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研究的焦点投向了产业集聚和空间经济学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13.
企业社会责任的生态模型——基于演化轨迹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提出至今不断更新.我们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化轨迹,从经济管理的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化机理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生态模型.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金融企业兼具互联网和金融的双重属性,其如何开展开放式创新是涉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重要问题。选取宜信公司进行纵向案例研究,探索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开放式创新网络形成演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演化的过程中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变化:创新机会由来自市场转变为来自社会,创新参与各方由经济联结转变为责任联结,创新模式由部分开放转变为完全开放,创新绩效由创造经济价值为先转变为创造社会价值为先,创新途径由价值链创新转变为与社会共生。利益相关者参与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是联结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开放式创新网络的两种重要机制,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扩大企业的利益关注点、改变创新资源配置,促进开放式创新网络的形成演化。  相似文献   

15.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是近年来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两种理论的内在联系也显现出来,即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逐渐演变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为企业社会责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范围也随之扩大,从强调社会和道德责任,逐渐将员工保护、环境保护、产品安全、道德行为规范、广告诚信等问题纳入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6.
责任型领导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型的领导理论,它融合了社会责任和领导两个截然不同的研究领域.从理论上来看,责任型领导来自于领导伦理学、发展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系统理论等方面的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和理解领导者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动态过程.责任型领导从多方面弥补了目前现存领导理论和研究框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经济语言学是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普遍发生"语言转向"的国际性思潮语境下诞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具有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特质.经济语言学与语言经济学存在着某些内在的关联,但两者的研究视角不同,从而体现出不同的理论维度.经济语言学业已形成了独立的学科议题以及针对经济理论文本进行修辞研究的理论成果,对其进行学术追踪与框架梳理,不仅可以推动新兴交叉学科的兴起,还将提升理论经济学自身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兴起,使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公司治理中的重要议题。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企业更需要将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中,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中负责社会责任事务的组织机构,可统一命名为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它是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活动在利益相关者纽带作用下相互融合的实践产物,由企业高层设立并领导,触及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且具有外部治理职能。通过对《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程度越高,相应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层级越高;相较于经理层领导的委员会,董事会介入的委员会制度设计更为成熟。针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制度化的研究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应从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的驱动力、制度设计以及影响后果等方面开展研究,为企业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新健 《社会科学》2007,46(12):28-33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迄今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其理论基础、概念属性、各国视角、实践操作层面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基于此,本文通过辨析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分歧源,尝试以企业的社会角色切入,重新界定这一概念。企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复合属性的概念,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企业社会责任存在两个灰色区域。这两个灰色区域不仅导致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分歧与争论,而且还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  相似文献   

20.
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对社会利益的维护和增进承担义务,分配正义就当然成为企业社会责任制度追求的目标之一.不同要素参与分配而导致的社会分层是作为社会分配基础形式的企业分配差距产生的基本原因,阶层间良性互动是企业社会责任框架下实现分配正义的基本要求.劳动者的基本人权保护、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以及不同劳动者之间分配调节,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框架下分配正义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