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鲁民 《中华魂》2013,(7):29-30
《钱氏私志·宋相库》记:宋相库居政府,上元夜在书院读《周易》,闻其弟学士祁,点华灯,拥歌妓,醉饮达旦。翌日,谕所亲诮之云:‘相公寄语学士,闻昨夜烧灯夜宴,穷极奢侈,不知记得某年上元,同在某州吃齑菜煮饭否?'学士笑曰:‘却须寄语相公,  相似文献   

2.
《千家诗》载明世宗《送毛伯温》与《全明诗》收朱元璋《赐都督佥事杨文广征南》的问题苏兴今颇为流行的童蒙读物《千家诗》,共四卷,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各占一卷。题署“信州谢叠山精选”。谢叠山名枋得,南宋末抗元志士,著名诗人,卒于元初。南...  相似文献   

3.
“晓色兼秋色,蝉声杂鸟声。壮怀销铄尽,回首尚心惊。”此首《吴江岸》自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续集》以来,皆载入东坡诗集,实际非东坡所作也。因此诗最早见载于《苏学士文集》。而苏舜钦长于东坡29岁,其卒后四年,即皇祐四年(1052),欧阳修亲自整理编定《苏学士文集》十卷,明载此诗,而此时,东坡亦不过十五岁左右。又南宋吴兴施元之于乾道八年(1171)三衢本《苏学士文集》十五卷,亦明载此诗,而其后与顾禧《注东坡先生诗》则不载。又考舜钦行实、诗文,与此诗契合,其遭遇进奏院冤狱革职为民索居吴中,而吴江岸为其经常晓游之地,其诗作中多有描述吴江岸者,与此诗,无论就内容、语言  相似文献   

4.
《醉翁亭记》韵味浓郁,千古传颂。很多论者都以其基调为“乐”,如“‘乐’是文眼”,“乐以忘忧”,“写各种乐,都为衬托太守之乐”,等等。我以为其基调是“忧”,曾就作者、背景、思想内容、艺术构思等方面撰文探讨(《忧深思远,悲愁感愤—《醉翁亭记》基调辨析》、《盐城师专学报》1991年第2期)。这里再从与《醉》文关系至切的诗、歌、泉、琴等方面作佐证剖析。首先《醉》文与《醉》诗的基调同源于忧怨流泉。庆历六年,欧阳公于《醉翁亭记》文成之后,又写了一首诗。  相似文献   

5.
王立柱 《社区》2013,(14):59-60
少读《水浒传》,对一心想招安的宋江颇为不满。唯觉宋江浔阳楼酒后疏狂、醉题反诗一章感觉尚有些英雄豪气。到了九江,便去寻浔阳楼。  相似文献   

6.
丁谓不应归入西昆派——评丁谓与《西昆酬唱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西昆派诗人丁谓”说起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令资政殿学士王钦若、知制诰杨亿编修《历代君臣事迹》(即今存《册府元龟》)。参与编修和一些未参与编修的文人,不时以诗唱和酬答。大中祥符元年(1008)杨亿把这些诗汇为一集,这就是《西昆酬唱集》,主要...  相似文献   

7.
从百回本《西游记》文本表现出来的大量明代信息来看,《西游记》作者应该是明代人。《西游记》中的许多职务名称都是明代所始置,《西游记》中的许多宫殿名和城门名都是明代所始有,《西游记》中的许多办事机构都是明代所始设,《西游记》还化用了朱元璋的一首诗,并大量引用了明代《增广贤文》中的许多名句。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这些丰富的明代信息,都足以证明《西游记》作者应该是明代人,吴承恩仍然是《西游记》最可能的作者。  相似文献   

8.
昭明太子《文选》编撰前曾有两部诗歌选本《诗苑英华》与《文章英华》 ,分别出自刘孝绰和萧统之手。考察两书的编撰情况及其体例、标准等文学思想在《文选》选文定篇中不同的反映 ,可以使我们明白《文选》编撰的灵魂人物是昭明太子萧统 ,刘孝绰作为东宫首席学士发挥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9.
本文同意陈尚君、汪涌豪所提出的《二十四诗品》非司空图所作及《二十四诗品》出自《诗家一指》的观点,但认为其所提出的明怀悦作《诗家一指》包括《二十四诗品》的观点是错误的。明初赵谦《学范》引用过《一指》,较怀悦的时代早七十余年。《天一阁书目》著录怀悦编集《诗家一指》,并录怀悦叙,可证《诗家一指》非其所作。本文考察了《诗家一指》的不同版本系统,认为史潜刊《新编名贤诗法》本题名为《虞侍书诗法》的本子更接近原貌,从而根据版本及有关材料认为《诗家一指》包括《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有可能是元代的虞集。  相似文献   

10.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固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上面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涉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名作。它流传久远而广泛,其结句“又得浮生半日闲”,往往被人用为表达繁忙疲劳之中暂得休息的口头禅。 《全唐诗》收了李涉这首诗,篇名是《题鹤林寺僧舍》。旁注“寺在镇江”四字,当系清代编诗者所加,因为在唐代镇江尚称润州。又诗的结句“又得浮生半日闲”下加注:“‘又’一作‘偷’。”据《全唐诗》所收李涉其它各诗,如:《京口送朱昼之淮南》、  相似文献   

11.
吾读太白诗,喜有浪漫味。大不满现实,遂为游仙醉。——陈毅《冬夜杂咏·吾读》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诗国天穹中一颗奇异的巨星。千百年来,他以“诗仙"名世。前辈诗人贺知章赠给他“谪仙人”的美名,同辈的伟大诗人杜甫记载了“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令闻逸事。而李白也确曾自命为“酒仙翁”。这些富有个性特点的称号,直接关联着李白的“游仙醉”问题。游仙与饮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鲁迅日记》云:“上午同广平携海婴往筱崎医院诊……晚坪井先生来邀至日本饭馆食河豚,同去并有滨之上医士。”越三日的《日记》又云:“为知人写字五幅……为滨之上学士云:‘故乡黯黯锁玄云(略)’为坪井学士云:‘皓齿吴娃唱柳枝(略)’”在一年将尽的时候,相熟的“知人”赴饭馆,食河豚,把盏小酌,原是人之常情。席间,坪井、滨之上先生是否曾向鲁迅先生索书索诗,不得而知,总之,三天后鲁迅就欣然命笔了。给滨之上的诗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3.
明太祖朱元璋亲自编纂的四编《大诰》,是研究明初法律实施状况和这位开国皇帝政治法律主张的珍贵文献。《大诰》中反映的朱元璋的法律思想,内容相当丰富,但贯穿全文始终、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明刑弼教思想。《明实录》等官修史书为尊者讳,对他的这一重要法律主张极少涉及。这样,《大诰》便成为集中记述朱元璋的明刑弼教思想的稀见史料。 “明刑弼教”是朱元璋颁行《大诰》的基本动机,也是他大搞律外用刑和重典治吏的理  相似文献   

14.
《说苑》引《诗》特点及其修辞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经史文献学家刘向《说苑》一书旁征博引典籍之多可谓引人注目,其中引《诗》又独具特色。如对史料原有引《诗》进行录、增、删、改,且绝大多数为直接引用,以全书多达91处,这反映了《诗经》在先秦的至尊地位。也体现了刘向个人的《诗》学观。从修辞角度对《说苑》引《诗》的修辞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刘向大量引《诗》是为了以《诗》证事、以《诗》为喻、以《诗》作评,目的是为了达到较好的进言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各家测定骆氏生年的依据,无不本之著《骆临海笺注》的清人陈熙晋所推定的骆于咸亨元年(670年)作《咏怀古意上裴侍郎》之说.因该《咏怀》诗中有“三十二余罢,鬓是潘安仁,四十九仍入,年非朱买臣”之语,而陈氏以为,骆是详正学士之职刚被“罢”时作此诗的;故闻一多先生和刘开扬先生遂判断骆作《咏怀》时正“三十二”岁,而上推三十二年,定其生年为  相似文献   

16.
李国文 《社区》2012,(26):14-14
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居然胆敢跟亚圣叫板。  相似文献   

17.
吴承恩书《甲午秋宿金山寺》诗扇面,藏扬州博物馆。诗云: 十年尘梦绕中泠,今日携壶试一登。醉把花枝歌水调,戏书蕉叶乞山僧。青天月落江鼋出,绀阙鸡鸣海日升。风过下方闻笑语,自惊身在白云层。甲午秋宿金山寺射阳承恩为沫湖先生书。此诗不见《吴承恩诗文集》(刘修业辑校术。集名原称《射阳先生存稿》,刻于吴承恩卒后),当为吴氏伕诗。甲午,明世宗嘉靖十三年(1534)。据近人苏兴著《吴承恩年谱》,时吴氏年约三十一岁。诗首联写初登金山喜悦心情。第三句“歌水调”:吴氏喜为声诗,集中存词和散曲多首。卢冀野  相似文献   

18.
丘浚年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第106页) 案:丘浚《经筵进讲》序云:“天顺甲申八月二日,今上首开经筵,时知经筵官太保会昌侯孙继宗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浚于是时叨克讲官。”(《琼台诗文会稿重编》卷5《学士四荣》) 作《秋兴》7首。 案:诗题注云:“天顺甲申”。(《琼台诗文会稿重编》卷5)……  相似文献   

19.
六文 《金陵瞭望》2006,(8):52-52
本刊今年第六期在《雨花石》专栏刊出《田兴何以对朱元璋伸援手又力避?》一文后,引起热心读者极大关注。作者六文先生特地提供了相关“补白”,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20.
明代学士春俨的《列朝诗集》里,有一首十二生肖诗,其诗云:“硕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骊龙有珠常不眠,画蛇添足实为累。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莫笑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