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和谐理念特色独具,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与造物主之间的和谐,强调人的自知之明,以彰显超验精神和终极关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强调人类同根同源,理应爱人如己,以彰显普善和博爱精神;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相依为命,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建设是在城市建设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以城市发展的和谐、高效、协调、可持续为目标和特色区别于传统的城市建设。而当前在我国城市的生态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城市过于强调城市小环境自身发展的高效、协调、可持续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地域加剧或激化了社会矛盾,如:循环经济体建设中引发的干群矛盾、城市交通建设过程中彰显的贫富矛盾、企业搬迁改造激化的城乡矛盾、住房建设暴露出的阶层矛盾等。建设生态城市是我国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一个反映,消除人与自然之间不平等的前提条件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在当前生态城市建设必须着眼于两点,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两个矛盾,而不能只顾一点,即因偏重于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积极思考、预防和化解城市生态化建设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3.
一、"中和"思想的文化内涵 "中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中华文化就其本质来讲就是一种和谐文化,不仅要求个体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群体与社会和谐,更要求人与自然和谐.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哲学精神,强调"天人共存、人敖共存"的辩证立场,以宽容、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张扬着丰富的天道与人间和谐融洽观念,对于当前消解社会矛盾、人与自然的冲突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夏利荣 《现代交际》2013,(9):101-101
以人为本,是指人在这个以人类为主宰的星球上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部分构成,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和谐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诸层次系统所达到的良性状态.①具体到社会建设的实践,就是重新认识与理顺人类进步与自然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问的关系,经济建设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 社会和谐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种状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为社会结构内部和外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的身心的和谐等.  相似文献   

7.
罗丽艳 《城市》2014,(5):64-66
正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人类发展经历了漫长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黄色农业文明时代;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而污染和生态破坏空前严重的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社会和谐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种状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为社会结构内部和外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的身心的和谐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我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为主线,提出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关系的异化以及解决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途径等重要生态思想。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高德菊  韩照波 《职业时空》2009,5(2):112-114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生态哲学、环境伦理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古代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扩充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源泉。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和谐基础上对近代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使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无论对中国自身发展还是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