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允熠  张娟 《江淮论坛》2005,1(5):59-6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观点是其人类学研究和东方社会研究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眼里的中国人基于19世纪的中国状况,有些观点则来源于黑格尔等近代西方学者。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民主革命持有同情、支持和期待的态度在马恩的中国观中占主导地位,其对中国人素质的评价虽然没有摆脱西方主义的影响,但我们如果能借用马恩的看法反观自身,这对于正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人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下个世纪中叶,中国将要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世纪转折时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映象却在极其僵化的两极模式中摇摆不定。由于中国取得了众所周知的经济成就,一些西方人把其称之为一种中国式的经济奇迹和一个成功地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样板。因而急迫地推荐企业进入这个巨大的、迅速增长的市场。另一些人则用西方的政治和社会标准来看待中国,把这个巨人首先看成是一个无视人权的专制国家,主张通过经济制裁来迫使它走向民主化。对中国现实判断的这样巨大的差别来自于相互矛盾的映象和因素。西方观察者用这些映象和…  相似文献   

3.
西方社会化理论与中国人的社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社会化理论与中国人的社会化陈录生人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各种社会规范,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达到改造社会、调适心理、发展和完善个性的目的的过程。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化就是使人从生物个体发展成为具备社会成员素质的“社会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西方学者对中国法律及其意识系统抱有十分浓厚的兴趣。从早期的传教士到现代的汉学家,他们对中国法律及其文化传统的解析,构成了一个西方世界的“中国法律文化观念”。然而,西方的“中国法律文化观念”基本上是对异域法律文化的贬诘和否定,西方人从自己的学人那里得到的对中国法律文化的认识多半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6.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曾将对世界各国舆地情势的研究归结为“所以志西洋”,而志西洋的目的“正所以志英吉利”。当时,在西方世界中,英国是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交往也最多。因此,对英国的了解与认识,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代表了中  相似文献   

7.
近代来华西方人对中国国民性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祖华  赵慧峰 《东岳论丛》2002,23(1):111-114
近代来华西方人对中国民族性格发表了各种各样的看法 ,既赞扬和肯定了中国人的一些优秀品德、特性 ,又剖析了中国国民劣根性 ,指出了中国民族性格的多面性、矛盾性 ,并对中西国民性进行了比较。“西方视野里的中国人形象”总体基调是不高的 ,但它是我们必须照察的历史镜子 ,可“借别人的眼光加深自知之明”。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初,当马克思主义已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各派社会主义思潮中取得了优势时,中国资产阶级也曾研究和介绍过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派社会主义思潮。但是,由于他们从狭隘的资产阶级立场出发,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和介绍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而第一个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对其第一次作系统介绍的则是李大钊同志。  相似文献   

9.
马亦男 《阴山学刊》2009,22(5):62-67
两广总督叶名琛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一个历史人物,国人普遍认为他昏庸无能,但是在西方人眼里,叶名琛绝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满清昏官。在包令等外交官的眼中,他傲慢固执,是中国排外势力的代表;在普通英国民众眼里,他凶残嗜杀,是迫害英国人的广东屠夫,在额尔金等联军将领眼里,他是强有力的敌方首领,是反抗势力的标杆人物。不同的人对叶名琛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了解西方人眼中的叶名琛会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理解与西方人对中国交际文化的误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跨文化理解过程中文化误读难以避免。西方人对中国交际文化常产生误读,误读的根源在于西方人用他者的眼光观察中国交际文化,并用西方文化的标准对中国交际文化进行重构。这种误读可以看成一种异解,成为重新认识中西交际文化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1.
雄踞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曾以悠久灿烂的文化对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施予了极大的影响。但是,当一个民族的昔日荣耀变成为包袱,以文物礼义隆盛的“天朝上国”自居,深壁固拒,夜郎自大,就会变荣耀为屏障,滞碍本民族进步的步履。正是当中国封建统治者做着“万国向化”迷梦而蹒跚不进时,西方却经历了文艺复兴、产业革命等社会变革,跃居世界前列;随着“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终于明火执杖地来叩中国这腐朽的老大帝国之阍了。“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闭关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文化史上,对文化的理解,最初是由对花草树木的培养引申为对人的思想、行为、举止和艺术多养的培养,后来开始用这个词判断价值观念、文明和艺术成就水平。19世纪以后,对文化的理解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文化意指艺术、科学以及与高度文明有关的一切内容;而另一种则认为,文化仅仅是人类学上的一个术语,泛指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  相似文献   

13.
旅顺大屠杀的真相之所以能够大白于天下 ,乃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当时不少前来“观战”的西方人士亲眼目睹了惨案发生的整个过程 ,但他们的态度和反应却大相径庭。我们不应该忘记克里尔曼 (JamesCreelman)、柯文 (ThomasCowen)等西方记者 ,由于他们敢于主持正义 ,才得以破除层层阻力 ,报导事实真相 ,给后人留下了关于旅案的真实而详细的宝贵记录  相似文献   

14.
张光年 《理论界》2005,(1):85-86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从古到今,西方哲学以人为主题的艰难探索,形成了丰富的人学思想,建构了各具特色的人性模型,展现了西方哲学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美女的地域认同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勇 《学术研究》2008,(2):116-125
中国历史上对美女的地城认同呈现出一个从北向南的空间发展过程,具体表现为南宋以前认同黄河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向南宋以后认同长江流域美女群体核心区的转变过程.南宋以来南北对美女认同的变迁显然受对美女认同的时代特色的影响,体现为宋以前高大丰硕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北方核心区人种的吻合,宋以后纤小轻盈美主流审美观与南方核心区人种的吻合.对美女的认同存在一个客观美女的存在与人类社会时美女地域认同的区别,两方面都受区位条件、人类体质、生态环境、经济文化水平、移民背景的影响,但美女地域认同往往受区位务件、经济文化水平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17.
我一直觉得自己活得窝囊、憋屈,没有什么本事.几十年来,做过营业员、搬运工、装配工、保管员……快50岁了,才在小区里找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保安.保安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有三险一金,退休后能领取养老金,这很吸引我.老家来了亲戚,我在厨房里忙,听到父亲在客厅里对亲戚说道:孩子懂事呢,长这么大,从不惹是生非.诚实、本分、守纪,就是孩子对我们老人最大的孝顺.这不,日子一晃,他都50岁了,再过几年就能退休了,他也就可以像我一样在家颐养天年了.  相似文献   

18.
一、城里的人下乡找发财门路,乡下的人进城找门路发财.城里人下乡找发财门路发了财的人多,乡下人进城找发财门路发了财的人少.……  相似文献   

19.
西方人学中的主体性原则丁冬红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在哲学上有两块基石,这就是科学理性原则和人的主体性原则。自近代以来,这两个原则可以说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支撑着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完成工业化进程并转向以高科技信息产业为特征的后工业社会。从人本...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曾留学西洋并为新文学运动张帜的中国知识分子,胡适是否汲取了西方人文精神作为新文学的精神资源,这是一个颇具探讨价值的话题。他在1 91 0—1 92 7年的早期文章中确实提到了不少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的经典人物,但这些人物或者被他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或者被他用来作为支撑自己观点的一种工具,即便是胡适在新文学运动时期极力推崇、大肆宣传的易卜生主义和杜威的实验主义,也被他作了“中国化”的阐释。胡适为我们呈现的西方,已经过他自己的判断、选择和改装。他身上深刻的传统文化烙印导致他对西方人文精神的接受与阐释形存而神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