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楼国萍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40-42
种种的人生苦楚使鲁迅亲近佛教,并接受了佛教关于人生的看法,从而形成了人生苦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他的小说中从悲凉世界的营造、无量诸苦的表达、众生苦相的描摹等方面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
论鲁迅小说创作中的乡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本文从具有否定意义的文化符号、独特的对话意识、创作心理动机三方面,探讨了鲁迅小说创作中乡土性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罗淑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4):65-67
在鲁迅的小说中,儿童或染病、意外事故死去,或在家庭中被喝斥、受压制,或成为继承了父母劣根性的麻木的小看客.通过儿童形象的塑造,可以看出鲁迅对中国人民的未来命运的关注,对祖国前途的忧惧,也隐含鲁迅某种绝望的情绪. 相似文献
4.
汪树东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4):49-53
鲁迅的悲剧性小说乃是对中国文学传统的突破,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独特性,标志着中国文学已经从简单的表现手法中解放出来,正式进入处理复杂心理、复杂人物的文学艺术发展的新阶段。然而,它仍存有局限性,即未能彻底脱离实用理性等深层文学心理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江佳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58-160
鲁迅小说中的村姑形象大体可分为泼妇、苦妇、愚妇、长舌妇四类,其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有的以凶悍刻薄、麻木冷漠展现人性的丑恶,有的以朴实谦厚、和善宽容凸显人性的善与美。 相似文献
6.
7.
黄保安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3):115-116
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的作家,鲁迅用深髓的眼光和犀利的笔触对他关联的那个时代做了素描.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就是鲁迅小说现实主义的凝结.遍读小说,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曲曲血泪的诉歌,显示了高超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从鲁迅小说作品出发,探讨鲁迅小说现实主义的内涵,分析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始于鲁迅之手,又在其手中成熟。作为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创和奠基人,鲁迅对小说结构艺术的开掘自有其叙事学上的价值。鲁迅小说叙述层次的多维性,叙述角度的灵活性,叙述语言的含混性是其小说叙事艺术的显特征。这种灵活多样的叙事艺术也增加了其小说表达上丰富的审美含蕴。 相似文献
9.
阐明了汪曾祺的创作经历的三个阶段 ,总结和论述了汪曾祺的创作特点 ,对形成汪曾祺这种创作风格的成因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封建华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3):85-90
鲁迅一生热爱儿童,在五四之初与其他人一起提出了“儿童本位论”。他不但以实际行动翻译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还在个体创作中为儿童带来许多儿童视角和儿童题材的作品,留下宝贵的财富。探索鲁迅的儿童文学观和译介的儿童文学作品时,重点发掘不为人们所注意的早期小诗和散文诗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