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产权理论中的三个基本概念产权、产权残缺、产权完整.文章认为产权残缺是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因而必须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是产权完整.在产权改革的过程中,还应该遵循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论会计信息的产权及其残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权是用来界定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损,以及他们之间如何进行补偿的规则。由于会计信息能够引起人们之间的受益或受损关系,运用“经济后果观”可以分析得出会计信息也具有产权属性的结论。目前的会计信息产权有两种所有制结构,但在这两种所有制结构下会计信息的产权是残缺的,而残缺的产权不具有内在化外部性的激励,因此会计信息具有外部性。应尽量消弭会计信息产权的残缺,使会计信息产权完备化。  相似文献   

3.
农地产权的制度残缺与效率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地资源的稀缺性与产权制度的残缺性决定了土地产权界定的重大意义。实现所有权主体人格化,稳定和完善承包经营权,明确收益权,是实现农地市场化流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有效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企业侵蚀国有银行债权的方式有:1.推行企业破产,废除银行债权;2、推行合资改制,逃避银行债权;3推行“母体裂变”,架空银行债权。其导因是:1.企业债务沉重;2.中央与地方利益矛盾;3.缺乏法律保护;4.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要解决银行债权被侵的问题,应明确银行产权,使之成为独立的产权主体,具有法人地位,并推行和规范银行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经济和法律两个层面透视侵蚀银行债权的行为方式及其深层等因,指出抵制各种侵蚀银行资产行为的基本思路是构建银行产权制度,并提出了界定银行产权的运作方法及推行银行产权制度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产权残缺是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问题。主要体现为产权主体的模糊性、虚置性,以及多级性的集体所有权主体又都不具备法律上的人格。从积极产权和消极产权来看,农民土地产权的残缺众多方面及其所引发的利益争夺和社会冲突,已成为当前一个十分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产权残缺、利益博弈与社会冲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产权残缺是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问题。主要体现为产权主体的模糊性、虚置性,以及多级性的集体所有权主体又都不具备法律上的人格。从积极产权和消极产权来看,农民土地产权的残缺众多方面及其所引发的利益争夺和社会冲突,已成为当前一个十分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后上市时代中国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大国有银行改制上市后,国家股依然占据绝对控股地位,国有银行的所有者虚置问题并未得到解决,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可能有效运作。国有银行今后的股权改革方向是国家逐步让出控股股东的位置,而由国内民间资本控股。民间资本控股银行后风险是否会加大,关键是银行监管水平是否跟得上。把四大国有银行改造成为民营银行后,虽然四大银行分支机构众多,但法人只有四家,我国现有的监管能力应该基本能满足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土地征用制度中农户产权残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中国土地征用制度中关于农户产权残缺的具体分析为基础,说明了引起农户产权残缺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和农村集体在征地过程中角色错位,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缺失以及缺乏维护和保障农户土地权益的法律法规,认为当前农户土地产权残缺严重损害了征地农户的土地收益,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最后指出从改革土地产权制度、规范政府行为和建立司法救济制度角度解决农户产权残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产权范畴本身的不同理解,国内和西方的产权理论研究存在两种不同的范式。国内注重权能分解的研究范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特定产权主体的分析,在力图廓清产权边界的同时可能造成主体不清的混乱。西方注重产权主体的研究范式使产权分析深入到政府、企业及其它组织的各方参与者,对深化国内的产权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契约理论的发展和注重主体的产权研究范式相结合产生了完全意义上的“产权残缺”概念,由这一范畴衍生出来的分析方法对分析我国国企改革中的产权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单一产权和产权不清等现状出发,借鉴国外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改造经验,指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首要问题和核心问题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股份制改造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要想在入世后立于不败之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关键。本文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式是实行股份制,重点阐述了实行股份制的法律依据、股份制改革的具体步骤以及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要求为国有经济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使经济平稳增长 ,由此金融产权安排就具有产权国有和市场垄断的特征。银企关系作为垄断性国有金融产权的产物 ,必然具有双重属性、双重约束、双重调节和双重市场的特点 ,并在债权债务约束、利率机制作用以及经济政策效力等方面表现出其内在缺陷。由此出发 ,重塑银企关系的关键是改革垄断性的国有金融产权 ,即在增量方面推进民营经济的内生性融资方式扩张 ,在存量方面对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实施分类的股份化改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专业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几个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公司对其财产享有法人所有权,股东享有股权.国有公司是一个与国家相区别的独立的主体.在此基础上,国有公司应是国家授权投资的部门首次利用经营性国有资产投资设立的第一层次的公司,这有利于国家规避无限连带责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有公司经营管理人才选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6.
超产权论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产权理论忽视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条件和竞争机制的曳动效应。超产权理论认为,企业产权改革只有在竞争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是竞争促使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创造良好绩效。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协调好产权、竞争、治理机制与绩效的相互关系,在推动产权改革的同时,更要注重加速市场化建设进程,塑造竞争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革经营者管理制度,创造企业竞争的良性环境。  相似文献   

17.
大学在改革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由于组织惯性压力的存在,使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则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和对改革的抵抗力。认识和理解这种组织惯性的内涵、来源和表现,有助于突破组织惯性,推进大学的变革进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新框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呼声日益提高。为此,作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下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与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三关系进行分析。作还从超产权论的角度指出,竞争性的外部市场条件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已进入了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随之暴露出来,其中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企改革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加强立法,用法律手段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建立"三层制"的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处理好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的关系,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做好国有资产的基础性管理工作,搞好资产评估,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准确量化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进一步释放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村资产资本化的重要途径。以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数项改革内容的路径分析,揭示了改革目标与结果间存在的差距及其主要原因。改革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重新设定和细化阶段性目标,逐步显现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